吴建坤 龚翔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提出了更高要求。杏鲍菇作为一种优质食用菌,成为大众餐桌上越来越受欢迎的一道美食。现阶段,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大多已经将杏鲍菇培育作为产业发展的首选。但是,在杏鲍菇工厂化生产中,仍旧存在产量不稳定、优质品种少等方面的问题,制约着杏鲍菇产量和品质的提升,影响了企业生产发展。基于此,从品种选择、菌种扩繁到最终采收等各个环节,对杏鲍菇的高效栽培技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6.9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7.001
杏鲍菇又名剌芹侧耳,菌盖呈现浅灰色,菌柄为乳白色致密组织,质地脆嫩,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种,并且其既有杏仁的香味,同时也有鲍鱼的口感,适用煎炒烹炸等多种烹饪方式,是非常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一道美食[1-2]。我国种植杏鲍菇最早是通过大棚进行季节性种植,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的时间相对来说还不长,栽培经验相对较少,在栽培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关键技术水平较低、优质品种较少、产量稳定性较差等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推进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的发展,对杏鲍菇工厂化高效栽培技术进行探究。
1 品种选择和菌种扩繁
1.1 品种选择
保证品种的优质性是培育优质杏鲍菇的前提,直接关系到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经济效益。现阶段,在我国研究推出的优质杏鲍菇品种中,由福建省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日引1号以及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苏杏1号在各项生物学特征中均具有明显优势,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1.2 菌种扩繁
采取PDA试管斜面培养基进行母种扩繁,试管规格为20 mm×200 mm,采取枝条菌种进行原种扩繁。枝条菌种相较于木屑菌种、麦粒菌种来说,具有接种操作便捷高效、发菌速度快、生产成本低等优势。枝条菌种制作有以下4个步骤。1)选取制作枝条。一般选择杨树枝条,规格为长12~15 mm、宽7~8 mm、厚4~5 mm,将选取的专用枝条放于石灰水中浸泡,石灰水浓度在1%~2%,浸泡24 h;浸泡完成后捞出,将其与麸皮均匀混合。2)将制作完成的枝条装入高压聚丙烯塑料袋内,其规格为对折口径在(17~17.5)cm×(33~35)cm×0.05 mm,每袋枝条最多30根,不少于25根。枝条入袋后,采用杂木屑和麦麸混合料进行袋内空隙填充并覆盖料面,混合料规格为杂木屑70%,麦麸30%,含水量62%~64%。3)装填完成后,采用121~123 ℃的高压灭菌锅进行灭菌处理,时间为2 h,完成后需要进行冷却处理,然后再按照一支母种扩接3~4袋原种的标准进行接种,注意接种要在无菌环境中。4)接种完成后,将菌包放置在温度20~24 ℃、相对湿度在63%~66%、空气清洁的室内,进行避光培养。25 d左右,菌丝能够吃透培养料,选择菌丝洁白,没有竞争性杂菌感染的菌种作为原种[3]。
2 栽培技术
2.1 培养料预处理
栽培杏鲍菇的培养料可用阔叶树杂木屑(如杨树木屑)、农作物秸秆以及农产品下脚料等,包括甘蔗渣、麦麸、玉米芯、豆粕粉。培养料预处理主要是为了保证培养料中的养分充足,同时通过过筛、浸泡等方式,降低食用菌培育过程中的病虫害发生率,提高产量。其中,针对杂木屑、农作物秸秆预处理,需要将其进行堆积淋水发酵,时间为2个月左右,期间间隔10 d左右进行一次翻堆;甘蔗渣处理需要在其表面喷淋石灰水(浓度2%~3%)进行堆积发酵,时间在5~10 d;玉米芯颗粒可以通过加水搅拌30 min以上,或者用石灰水浸泡6 h以上,直到没有干心;麦麸、豆粕粉需要在选择时保证其新鲜、清洁、无霉、无异味。
2.2 配方制定
根据对相关实验数据的分析以及规模化实践证明,确定杏鲍菇培养料各类物质的占比配方:杂木屑占比30%~40%、玉米芯占比为15%~20%、甘蔗渣占比为10%~15%、麦麸占比为25%~35%、玉米粉占比为3%~8%、豆粕粉占比为3%~8%、轻质碳酸钙占比为1%~2%、石灰占比为1%~2%。上述各类物质比例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原料成本、环境条件、设备条件等进行适当调整。
2.3 栽培袋制作
2.3.1 拌料
根据制定好的培养料配方,准确称取各类材料,并对材料的含水量进行检测,确定拌料需要加入的水量。拌料过程中,先将杂木屑、麦麸等主料加入搅拌机内(选择双螺旋搅拌机)进行机械搅拌,搅拌时间在30 min以上。当所有配料搅拌均匀后,将水与石灰等辅料加入,再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不少于20 min。搅拌完成后,用水分測定仪测量培养料中的水分,要求水分保持在63%~65%;用pH试纸检测培养料的酸碱度,要求pH值保持在7.0~8.5[4]。
2.3.2 装袋
将配制好的培养料装入高压聚丙烯食用菌栽培袋内,袋子规格为对折口径在(17~19)cm×38 cm×0.05 mm,装填规格为每袋湿料重1.1~1.2 kg,高为18~20 cm。装填过程中,在料中预埋一个塑料棒,规格为2.0 cm×16.5 cm,方便后期接种。装填完成后,拉紧塑料袋颈套,保证其与料面贴紧,盖上防水透气塑料盖。
2.3.3 灭菌
选取脉动抽真空高压灭菌锅进行灭菌处理,开启电源关闭灭菌锅柜门,然后进行排气;排气完成后反复送气、抽真空,直至气温升至121~123 ℃,保温保压时间不低于90 min,焖锅不低于30 min,然后灭菌结束。
2.3.4 冷却
灭菌结束后,将菌包及时移送到预冷区域,采用制冷机组进行菌包冷却,直至料温低至25 ℃以下时进行接种。
2.3.5 接种
在接种前,对接种室进行消毒杀菌、空气净化等处理。利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在接种前3 h进行消毒灭菌、前1 h进行空气净化换气处理,保持接种室内空气的正压状态。接种员在接种前要经过消毒灭菌处理,严格挑选菌种,用揉搓挤压的方式使菌丝黏连的菌种散开,采用不锈钢的镊子,将枝条菌种夹至料包预埋塑料棒形成的孔洞中,保证枝条菌种直达孔洞的最底部。插入后,利用料包内的碎菌种填充孔洞和料面的空隙。
2.4 培养菌丝
接种结束,将料包搬运到发菌库内,保持库内的温度在21~23 ℃,空气相对湿度在65%~75%,二氧化碳浓度不能高于2 500 mg·kg-1,避光培养,为菌丝生长提供最佳环境。发菌期间,根据菌丝生长情况和实际需求,利用调整制冷机组和轴流风机运转时间、频次,调整室内的温度、湿度,进行通过换气,降低二氧化碳含量,从而保证菌丝生产环境良好。分别在接种后第一、二周对竞争性杂菌、菌包污染以及菌丝长势进行检查,及时处理杂菌与污染菌包,并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如果菌丝生长正常,一般在接种后25天左右,菌丝可吃透培养料,然后再进行“后熟”培养,时间大约7 d,保证菌丝可以积累充足的养分,然后将其移入消毒后的育菇室进行降温催蕾[5]。
2.5 出菇管理
1)水分管理。出菇期水分管理主要是对空气相对湿度的控制。保持培养室的空气相对湿度在60%左右,育菇室空气相对湿度在90%~95%,为菇蕾形成提供充足的湿度保障。出菇室的空气相对湿度可以适当调低,在85%~90%,提高出菇量和出菇品质。2)温度管理。杏鲍菇是一种恒温结实性食用菌,其原基形成的温度保持在10~15 ℃最为合适,如果温差过大,可能会对其原基分化造成影响;在子实体生长阶段,应当将温度控制在10~18 ℃;出菇室温度应当控制在12~16 ℃。温度最低不能低于8 ℃,否则会严重影响杏鲍菇原基的生长;最高不能超过20 ℃,否则会造成杏鲍菇原基生长不齐,并且容易出现畸形菇或死菇的现象,还会引发病虫害。3)氧气管理。杏鲍菇原基生长需要充足的氧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应当控制在0.01%左右;出菇阶段二氧化碳浓度应不高于0.02%。4)光线管理。避免杏鲍菇在生长过程中受到太强的散射光,从而防止子实体颜色变黄。
2.6 采收阶段
根据杏鲍菇市场需求,确定其采收标准。一般来说,国内市场对杏鲍菇要求为菇柄长度在5~12 cm,粗细为2~4 cm,菌盖较菌柄微小;出口杏鲍菇要求菇柄长度在10 cm左右,菌盖在4~6 cm。当杏鲍菇菌盖平展,菇柄长度在12~15 cm时,则进入适宜采收期。采收过程中,需要注意采收动作,一手握紧菌袋,另一手握紧菌柄,轻扭采下。通常情况下,第一批采收的杏鲍菇产量最高,采收完毕后,需要及时清理菇根和死菇,保持菇房清洁,做好遮光保濕等工作,进行第二批菇的培养。一般来说,在第二批菇生长中,培养料中的营养相对不足会造成子实体较小,产量也比第一批菇有较大差距。
2.7 病虫害防治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过程中,需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加强对杏鲍菇病虫害的防控。在栽培过程中,通过加强厂区卫生环境、及时处理废料、加强对养菌室和育菇房的消毒灭菌等途径,有效预防病虫害。
3 结语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栽培技术的研究分析,保证栽培过程的科学性、合理性,从而有效提升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产量与品质,提高企业工厂化生产经济效益,促进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书光,张翠娥,范育明,等.以杏鲍菇菌渣为主要基质工厂化栽培草菇关键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9(6):308-310.
[2] 赵书光,孟华,史亮,等.以杏鲍菇菌渣为基质的双孢蘑菇工厂化高效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8):20-21.
[3] 范育明,焦敏,张立伟,等.利用杏鲍菇菌渣为基质的草菇工厂化周年栽培关键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7,33(8):172-174.
[4] 张亚丽,赵书光,贾金川,等.杏鲍菇工厂化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J].农村新技术,2016(8):18-20.
[5] 金小花,陈易飞,顾林男.杏鲍菇工厂化袋式高效栽培集成技术规程[J].现代园艺,2015(22):47-48.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