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雅雯
资金作为企业发展的“血液”,在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资金运作是否安全有效关系着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健康发展。加强对企业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和管理,能够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为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和投融资活动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电力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和基础性产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和公用性产业,肩负着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和保障居民日常生活的重任。推进电力企业健康发展,对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市场环境不确定的大背景下,作为公用性事业的电力企业唯有不断扩大发电项目建设投资规模,才能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而良好的资金管理能够及时跟进电力企业的投资机会,有效避免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所带来的融资约束风险,是电力企业投资活动得以有效运行重要推动力。因此,如何合理分配和使用电力企业资金,直接影响电力企业自身发展和社会效益的发挥。鉴于此,本文结合我国电力企业资金管理的基本特征,阐述了加强我国电力企业资金管理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探析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我国电力企业资金管理的相关对策建议。
电力企业的资金管理,是为了保证资金使用的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以及对企业日常运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进行日常管理的过程。其资金管理的范围不仅包括对资金存量的监督和管理,还包括对资金流量的实时监控,涵盖了流动资金、固定资金、专项资金三种资金形态的管理。其资金管理领域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一是电力企业销售电力能源所产生的资金;二是电力企业投资工程物资所支付的资金,包括工程项目的承接、建设、生产及维护等;三是企业其他运营资金,主要为辅助电力生产、销售的行政管理部门、后勤服务部门等所需的资金。伴随电力企业发展,电力企业资金管理呈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随着我国增长日益呈现新常态和信息技术发展,市场对电力企业的供电需求不断增加,工农业、新兴产业以及居民日常生活对电力的依赖度大幅提升,从而推动电力企业需将更多资金投入到电力基础建设项目上,尤其是加强对城网、县网、村网建设。而这些电力基础项目建设所需投入资金数量较大,这也意味着电力企业资金使用具有集中度较高的特点。
电力企业工程项目基础建设占用大量资金,而这些资金主要投资于工程物资的采购、电力设备维护等贬值风险较高的固定资产项目。
电力企业大多数资金投资于长期性基础建设项目,只有当企业投资项目的未来现金流净现值大于企业投资成本时,企业才可能从中获利。然而,电力企业的产品公用性特点和国家垄断性质,决定了其未来的现金流难以预测。一方面,电力能源具有公共物品属性,为保障我国各行业和居民生活的用电需求,我国的电价不是由市场自发形成的,而是依赖于国家相关部门的调控和监督;另一方面,部分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是出于国家服务群众等相关宏观调控政策的需求,使得电力投资具有较强的公益性特征。因此,我国电力企业的特殊性使得其资金投资的实际收益难以预测。
电力企业不同于其他行业,无论是工农业生产、高新技术行业发展,还是居民日常生活,均离不开电力能源。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对电力需求日益增长,相应地,电力企业的投资建设也随之扩大,而投资建设和维护需要的大量资金大多从外部筹集而来,这就导致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普遍偏高,财务风险普遍较大。
随着经济增长呈现新常态,电力企业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电力能源生产备受国家和政府的重视。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对电力能源的需求,国家高度重视电力企业的投资建设,客观上要求电力企业加大供电生产的力度和规模。而高强度的资金需求,在促进电力企业经营发展的同时,导致电力企业积累大量债务,隐藏着较高的财务风险。尤其是在如今经济增速放缓的环境下,电力企业过度投资所造成的财务风险弊端逐渐暴露。并且,电力企业投资大多为长期性基建项目,固定资产占比较高,预期收益难以评估,减少了企业内部流动资金占比,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企业的运营风险。这就要求企业加强资金管理,通过利用自有资金、股权融资等多种渠道筹集所需资金,合理规划企业债务融资比例和长短期资金分配比例,将企业运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控制在一定水平,并实时掌握企业资金动态,建立资金风险预防和预警机制,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风险转移、风险规避等措施,将财务风险损失降至较低水平。可见,为了降低电力企业运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电力企业需要加强对资金的管理。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市场化进程和电力企业改革,但目前我国的电力企业仍呈现出较强的国有垄断性质,市场化水平较低。加强电力企业资金管理,突破过去传统的资金管理模式和制度,建立现代企业资金管理方式,有助于推进电力企业对市场需求的把控,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实时调整生产和投资规模,进而促进电力企业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提升电力企业整体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加强电力企业资金管理,是适应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市场化改革的需要。
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而财务管理又是企业管理的关键。由于电力企业生产的特殊性,决定其经营目标不应仅停留在自身利润的最大化,同时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保障国民经济和居民生活对电力能源的需求。就目前发展状况而言,相较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居民生活对电力需求的增长速度,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速度略显滞后,客观上就要求电力企业扩大投资建设力度,加大电力能源供给。而电力企业生产建设一般具有资金投入规模大、固定资产比例高、财务风险大等特点,因此,加强电力企业资金管理,是推进电力企业良性运作、健康发展的需要。
制度是企业经营良性有序运作的必要保障,如果没有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体系和安全评价机制,电力企业的资金运行很可能无法有效开展。虽然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建立了部分管理制度,但至今仍不够完善和健全。大多数企业资金管理方式依旧较为粗放和落后,且缺乏有效且统一的资金集中管理平台,致使我国大多数电力企业的下属单位资金管理执行不到位,出现资金周转速度慢、资金回笼不足、工程项目资金使用混乱、日常库存现金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特别是大型的电力企业集团和子公司之间,由于没有形成共享的资金信息系统和集中资金管理平台,子公司不能及时向集团总部传递其资金使用情况,使得集团难以把握企业整体的资金运作和关键财务信息,极易导致企业资金使用信息失真、决策失当,进而造成资金分配不合理、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出现部分子公司资金缺口严重而部分子公司却存在资金沉淀等现象。
此外,目前电力企业在制定安全备付金额时缺乏动态性。由于电力企业资金流存在季节性和区域性,资金波峰和波谷较为明显。如若电力企业的安全备付金缺乏动态性,将会导致企业资金备付金调整周期较长,且企业在出现资金缺口后,安全备付金的使用也缺乏统筹规划。这样便导致安全备付金出现整体冗余而阶段性短缺的反常现象,使得电力企业资金备付金的作用效果并未得以发挥。
资金预算是电力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电力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保障。然而,目前我国一些电力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资金预算管理,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预算制度方面,缺乏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和有效的预算制度。由于没有专门的预算组织部门,电力企业对资金预算重视度不足,缺乏合理有效的预算制度。即使企业内部制定了一些预算管理制度,但现实中电力企业在资金运作过程中并未根据预算制度进行实施和执行,预算制度仅仅流于形式,造成电力企业预算编制粗糙、不科学,预算不能为资金的使用提供明确的规划,预算总揽全局的作用也不能得以有效发挥,进而难以形成有效的高管预算决策;二是预算执行方面,在实际经营过程中,部分电力企业预算执行不严,存在随意变更预算编制内容和预算编制标准,甚至出现没有预算就进行支出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造成资金预算处于有章无序的混乱状态。总之,资金预算制度不健全、资金预算编制不科学、资金预算执行不到位,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引发电力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链断裂、资金收支不平衡等问题。
建立健全对企业资金使用的监督机制和风险预防机制,能够规范企业资金运作,降低企业内部滥用资金、挪用资金等不良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为电力企业资金的合理有效提供有力保障。整体而言,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尚未健全资金监督机制和风险预防机制。虽然有些电力企业在资金运作过程中制定了监督管理制度,但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管人员素质有限。现实中,仍存在不少企业忽视对资金使用全过程的监管、监督力度不够、执行不到位,并缺乏对电力基建项目风险的合理评估,致使企业面临较大的风险隐患。例如,对企业资金授权审批制度监督不严,致使管理者投资决策较为随意,不顾自身能力和战略发展需要盲目扩大资金投入,并且不顾财务风险,一度依赖外部融资筹资所需资金,造成企业存在巨大的财务风险;监管不严也会导致企业内部存在擅自挪用资金、坐支资金等资金安全隐患。
另外,大多电力企业风险预警机制不健全,企业内部人员风险意识薄弱,甚至仍存在“发展靠国家、效益靠政策”等传统理念,致使企业应对风险能力较弱。一旦企业陷入资金上财务风险危机,将会对企业带来致命打击,直接危及企业生存和发展。因此,缺乏有效的资金监督机制和风险预防机制,将会给电力企业资金运作和财务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隐患,不仅降低电力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导致资金的闲置、沉淀、滥用等,甚至影响电力企业整体的健康发展。
充足的流动资金是电力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得以正常运转的保证。但目前一些电力企业的应收账款回收不及时,客户管理不规范,“赊账”、“三角债”现象泛滥。一旦企业存在大额应收账款,且回收不及时或出现坏账,企业流动资金极易出现短缺。然而,电力企业的基建工程物资的采购、设备维修、日常运营等活动均需要充足的资金作为后盾,这就迫使企业不得不依靠外部融资补给企业日常经营或投资项目所需资金,而这会使企业背负更多的债务,高额的负债进一步加剧企业的财务风险。这一连串效应最终会阻碍电力企业正常的资金运作和持续发展。此外,由于电力企业具有较强的国有性质,政府干预程度较高,电力企业可能需要为政府出资的工资项目垫支,或提供担保、质押等,而这些资金一般审批流程繁琐、回收时间长,使电力企业资金周转缺乏灵活性,降低企业资金周转率,加大了企业的资金运营风险。
制度是规范企业行为的重要规则和绳索,解决电力企业资金管理问题,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企业资金管理制度,规范资金使用流程,保证电力企业资金管理活动能够得以高效有序地开展,为资金管理创建健康、安全的运作环境。例如,建立健全资金使用的授权审批制度,健全资金管理的职责分离制度,健全对资金的领用、使用、支付等活动的监管制度等。同时,完善统一的资金集中支付平台,引入现代化资金管理方式和网上银行支付系统,设立总部企业或企业集团内部结算中心,推进企业资金由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并由结算中心统一管理企业全部资金,建立“资金池”,实现电力企业对资金的动态管理,促进建立统一管理、集中控制、合理协调的资金管理制度。并且,总部结算中心应采取更加先进管理手段对集团子公司或企业下属单位实现集约化管理,实时了解、准确掌握企业全部资金使用和流入流出状况,进而提高电力企业资金管理的整体效率和经济效果。这不仅能够降低企业或企业集团子公司资金冗余或资金短缺的概率,提升电力企业资金使用效率,而且顺应了国内企业资金管理改革的趋势。
除此之外,电力企业还应建立健全动态安全备付机制。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围绕企业收支现金流的季节性、地域性等特点,构建电力企业融资缺口模型,统筹规划不同时期电力企业融资需求,测量企业最优资金备付金额,并实现安全备付金会区域、跨时期动态流动,以降低企业在不同阶段出现资金沉淀或资金缺口的可能性,进而提升电力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为企业日常经营和投融资活动提供充足的资金储备。
完善资金预算管理,是电力企业加强资金管理的关键手段和事前防范措施。一方面,健全电力企业预算管理制度,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加强对电力企业资金预算的规范管理。例如,规范预算编制标准,设计统一资金预算审批表、预算收支表,并配备专职人员合理编制预算,将各项资金流入流出均纳入企业预算编制表,真正做到资金预算的全覆盖。另一方面,加强对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的监督,确保资金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企业资金使用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编织的预算为导向,真正做到“无预算不开支,有预算不超支”,避免出现预算编制流于形式、预算执行不严、随意篡改预算等现象。完善电力企业的资金预算管理体系,强化对预算流程的审批和监督,有助于提升电力企业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闲置或短缺的可能性,促进企业正常健康运作。
加强资金监督机制是保证资金安全运作的事中事后监督措施,建立健全资金管理的风险预警机制是保证资金安全运作事前防范措施,两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共同致力于促进电力企业资金有序、安全、有效运行。电力企业资金管理应建立以事前、事中管理为主,以事后资金监控为辅的资金管理模式,监管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电力企业资金使用状况实施审核和监督,确保资金使用、领用、流入等每一笔资金流动均得到有效记录和审核,并经过恰当的授权审批,约束管理者对资金随意使用,以避免资金被滥用、被挪用,保证资金安全。电力集团公司也需要对子公司的资金使用实施严格监督,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内部规章制度规范子公司资金使用和审批。同时,应加强监督人员职业素养培训,提升监管人员的道德素质和专业素养,并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和评价机制,对资金使用不当行为给予严惩,严重者追究其法律责任,进而保障资金安全。
除了完善企业资金监管机制之外,电力企业还需要建立健全资金风险预警机制,尤其是建立重大事件预防和突发事前预警机制,以提升企业防范和应对运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能力。电力企业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等途径,加强企业内部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同时,建立科学的资金风险预警机制,充分利用风险控制、风险转移、风险规避等风险防范措施,做到事前预防资金风险、事中识别和评估资金风险、事后及时应对资金风险,以降低电力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并尽可能将风险损失降至较低水平。
加强电力企业资金管理,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提高电力企业资金运作效益。一方面,加强应收账款清理,及时回收往来款项。组织专职人员定期对往来款项实施专项清理,明确其职责权限,建立健全资金两清的长效机制,及时开展对应收款项的清查和催收,切实落实往来款项的清理责任。财务部门要与业务部门及时沟通,督促业务人员加强对往来款项的催收,避免出现大额不良坏账,增加企业资金流动风险,进而降低企业资金运作效益。另一方面,合理利用供应商信用贷款,与供应商、施工单位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无息负债,延长采购工程物资款和工程建筑款的支付期限。同时,制定恰当的企业流动资金筹融资计划,收益与风险兼顾,合理控制企业资金周转率水平,做好企业流动资金管理,降低企业资金运营风险,进而保障企业日常资金的正常运转,提高电力企业整体的运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