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发展新理念谱写江苏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2019-01-09 12:59
江苏年鉴 2018年0期
关键词:生产总值增加值江苏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统筹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砥砺奋进、开拓创新,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兴动能不断壮大,发展质量显著提升,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一、经济发展稳中提质,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一)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总量规模持续壮大。2013~2017年,江苏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4%,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3个百分点。2013年、2015年、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先后突破6万亿元、7万亿元、8万亿元大关,2017年达85900.9亿元,经济总量连续多年处于全国第二位。2013~2017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量分别为5824亿元、5438亿元、5139亿元、6099亿元和8513亿元。

(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居各省区第一,劳动生产率稳定增长。江苏人均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69397元增加到2017年的107189元,超过全国平均水平47529元,年均增长8.1%。自2012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大关后,2017年达15876美元,稳居全国各省(区)首位。江苏全员劳动生产率由2012年的11.5万元/人提升至2017年的18.1万元/人,比全国平均水平高7.4万元/人。

(三)企业效益明显提升,财政实力显著增强。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从2012年的7250.2亿元增加至2017年的10359.7亿元,年均增长11.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2年的5860.7亿元增加至2017年的8171.5亿元,年均增长6.9%;税收收入从2012年的4782.6亿元增加至2017年的6484.3亿元,年均增长6.3%。

(四)有效投入较快增长,项目建设成果丰硕。江苏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2012年的31706.6亿元增加至2017年的53000.2亿元,年均增长10.8%。沪通大桥公路南北接线工程启动;宁启铁路、郑徐客运专线相继开通运营;全国最大的内河水运工程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实现初通。高速公路路网密度保持全国领先,高速公路里程达4692km,较2012年增长7.3%;铁路营业里程达2770.9km,较2012年增长20%。2017年末,全省发电装机容量超过1亿kW,达11457.1万kW。

二、转型升级深入推进,新兴动能加速成长

(一)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三次产业结构从2012年的6.2∶50.7∶43.1调整至2017年的4.7∶45∶50.3,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年均提升1.44个百分点。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8.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2016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首次突破50%;2017年服务业继续擎起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三次产业从业人数结构从2012年的20.8∶42.7∶36.5调整为2017年的16.8∶42.9∶40.3,服务业从业人数占比年均提升0.76个百分点。

(二)产业升级明显提速。高新技术产业支撑作用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从2012年的4.5万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6.79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从2012年的37.5%增加至2017年的42.7%,年均提升1个百分点。服务业实现较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23648.8亿元增加至2017年的43169.4亿元,年均增长9.4%,超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个百分点。其中,金融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从2012年的13.3%提升至2017年的15.7%。

(三)需求结构不断优化。2017年,全省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1.7%,较2012年提升13.7个百分点,以消费拉动为主要动力的经济增长模式基本确立。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2年的18411.1亿元增加至2017年的31737.4亿元,年均增长11.5%。投资结构不断优化。2017年全省完成服务业投资26244.4亿元,比2012年增加11374.1亿元,年均增长12%。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从2012年的4059亿元增加至2017年的7748.2亿元,年均增长13.8%。农村居民生活品质进一步提升,2017年农村居民衣着、交通通信、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占比较2012年分别提升0.4个、4.2个和3个百分点。

(四)创新驱动作用凸显。江苏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全社会研究与发展活动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自2012年的2.33%提升至2017年的2.7%。2017年,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2%,较2012年提升5.5个百分点;全省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22万人,比2012年增加30.6万人。全省各类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中,政府部门属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达450个,是2012年的3倍。已建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168个,科技服务平台29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263个,企业院士工作站359个,经国家认定的技术中心110家。

2012~2017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构成和就业人数构成单位 :%

(五)“1+3”重点功能区建设步伐加快。扬子江城市群引领作用逐步显现。2017年,沿江八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7.6%,比全省平均高出0.4个百分点;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7.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增速与全省持平;进出口总额增长18.9%,比上年回升19.7个百分点。沿海经济带保持较快发展。2017年,沿海三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7.4%,比全省平均高0.2个百分点;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7.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4%,比全省快1.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分别增长10%、15.7%。江淮生态经济区确立生态优先发展的鲜明导向,绿色发展探索全面推进。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加快。2017年,徐州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7.7%、9%、10%、12%、27.4%,均快于全省平均增速。

三、深化改革扎实推进,对外开放成果丰硕

(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市场经济活力持续增强。民营经济加快发展,2017年末,全省工商部门登记的私营企业达258.6万户,比2012年增加127.3万户,年均增长14.5%;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55.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私营工业企业总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2012年的36.1%提升至2017年的41.4%,年均提升1.1个百分点。2017年,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江苏企业占82席,占16.4%,营业收入超千亿级的江苏民营企业有6家,占全国的22.2%。金融支撑作用不断增强,截至2017年末,全省境内上市公司382家,居全国第三位,其中2017年新增65家。

(二)进出口规模总体保持稳定,出口商品结构加快优化。2017年,全省进出口商品总额为5911.4亿美元,其中,出口商品总额3633亿美元,进口商品总额2278.4亿美元。出口结构持续优化,2012年至2017年间,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比重始终保持98%以上,“三来一补”的出口商品额占比逐年降低,一般贸易出口商品额占出口总额比重从42.5%提升至48.3%。

(三)利用外资规模保持领先,“走出去”战略有效实施。2013~2017年,全省累计使用外资1353.9亿美元,年均使用外资达270.8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规模多年保持全国前列。外商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外商直接投资制造业领域占比从2012年的62.4%下降至2017年的44.5%,投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占比分别从2012年的3.1%、4.9%和1.2%上升至2017年的8.9%、8.2%和2.4%。对外投资规模快速增长,境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金额从2012年的50.5亿美元增加至2017年的92.7亿美元;2017年新签订境外投资项目631个;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从2012年的64.7亿美元增加至2017年的95.3亿美元。

四、社会事业加快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共进

(一)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2017年末,全省共有普通高校142所,较2012年增加14所。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53.39万人,在校生176.79万人,分别较2012年增加9.9万人、9.67万人,毕业生48.95万人,较2012年增加1.92万人;研究生招生6.45万人,在校生17.67万人,毕业生4.6万人,分别较2012年增加1.83万人、3.72万人和0.76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47.1%提升至2017年的56.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9.3%,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省幼儿园从2012年的4392所增加至2017年的6982所,在园幼儿260.53万人,比2012年增加40.08万人。

(二)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健全,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快提升。2017年末,全省图书馆数量114家,较2012年增加3家;文化馆、群众艺术馆113个。全省博物馆数量达317家,较2012年增加51家。美术馆27个,较2012年增加12个。数字电视用户数从2012年的1450万户增加至2017年的1997.7万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三)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服务供给能力显著增强。2017年末,全省共有各类卫生机构3.22万个,比2012年增加1149个;其中医院173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6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11个。卫生技术人员从2012年的39.6万人增加至2017年的54.2万人,每万人拥有医师数从2012年的19.9人增加至2017年的26人,每万人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从2012年的38.8张提升至2017年的57.9张。

五、绿色低碳发展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一)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绿色江苏建设加快推进,2017年末,全省自然保护区增至31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面积达53.63万公顷;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48.2%;林木覆盖率提高到22.9%。建成国家生态市(县、区)45个,国家生态园林城市16个,国家生态工业园区21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5个。全面推行河长制和断面长制,确保太湖流域实现安全供水、不发生大面积湖泛,长江、淮河等重点流域以及近岸海域污染治理深入推进。

(二)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2017年全省煤炭消费量减少1000万吨以上;压减钢铁产能634万吨、煤炭产能18万吨、水泥产能510万吨、平板玻璃产能330万重量箱,顺利完成年度目标。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及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提出的“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的要求,牢固树立、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作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图为太湖生态保护圈内的阳澄湖 视觉江苏网供图

展望未来,江苏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新征程,既面临着爬坡过坎、破茧成蝶的重大考验,又拥有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结构调整优化前行,新动能发展势头强劲,开辟发展新境界的新力量不断积蓄。全省上下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凝心聚力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锐意进取,奋发作为,一定能够如期建成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把“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六、居民生活持续改善,民生福祉加快提升

(一)居民收支保持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7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024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050元。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622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226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58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726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从2012年的18825元增加至2017年的27726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从2012年8655元增加至2017年的15612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2年的2.37∶1降至2017年的2.28∶1,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二)就业总量总体稳定,就业结构持续优化。2017年,全省就业人口达4757.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从2012年的3.14%下降至2017年的2.98%。2017年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2012年下降190.7万人,第二产业增加8.8万人,第三产业增加180.2万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比重分别较2012年提升0.2个和3.8个百分点。

(三)社保体系日益完善,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城乡居民养老、医疗等基本保险体系进一步完善,覆盖面不断扩大。2017年,全省企业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从2012年的2155.6万人(含参保退休人员)、1332.2万人增加至2600.74万人、1582.95万人,年均分别增长3.8%、3.5%。2017年末,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2097.46万人、1689.4万人和1521.26万人。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实施,建成保障性住房138.7万套(户),完成棚户区改造107.9万套、农民危房改造18万户。

猜你喜欢
生产总值增加值江苏
中国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2021年1—12月机械行业运行情况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数读江苏
2020年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
2019年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什么将取代国内生产总值?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