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妈这几个月都很苦恼,因为她一吃饭就觉得腮帮子粗糙甚至有些疼痛,遇到稍微辣一点或者烫一点的食物,疼痛会更加明显。她对着镜子检查,发现两颊黏膜上有白色的条纹,立刻紧张起来,便挂号到口腔科去检查。医生经过检查,告诉张大妈,她可能得了口腔扁平苔藓。
口腔扁平苔藓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黏膜疾病,但它不是感染了念珠菌而引起的“癣”,所以不具有传染性。但临床中确实发现母女或者姐妹均患病的情况,考虑有家族聚集性。
口腔扁平苔藓一般好发于更年期妇女,但临床中发现10岁以内的儿童和80岁以上的老人也可罹患此病。病程从几个月到数十年不等。该病的发病原因很多,目前的研究表明,口腔扁平苔藓可能与精神、免疫、内分泌、感染和微量元素缺乏等因素有关,具体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糖尿病患者容易罹患此病,且病情不易控制。很多患者会因为情绪变化、过分疲劳焦虑,甚至食用海鲜过多而患病。
当口腔内有金属充填体或者金属修复体时,所对应的黏膜部位也可能会出现类似扁平苔藓,甚至会使原有的病损加重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斑贴试验”来验证。一旦发现患者对某些金属过敏,在更换不含金属的充填体和修复体后,病损会明显减轻甚至消失。
大部分口腔扁平苔藓的患者会因为进食刺激性食物后疼痛,而来医院就诊。也有部分患者没有自觉症状,只是发现口腔某些部位的黏膜出现白色条纹或者斑块,因为“恐癌”而来医院就诊。追问病史,大部分患者均会感到口腔黏膜有粗糙感,如果有糜烂的话,进食会疼痛,当遇到辛辣或热烫食物,疼痛会明显加重。
口腔扁平苔藓表现多种多样,可能为白色的丘疹、条纹、斑块、水疱、充血、糜烂等。最好发的部位是两侧颊部,舌部、牙龈和嘴唇上也可能出现病损。一般临床上分为斑纹型、充血型和糜烂型。斑纹型一般很少有疼痛的症状,充血型和糜烂型的患者多有疼痛症状。正如上文所说,口腔扁平苔藓是一种皮肤黏膜疾病,所以除了口腔黏膜,大约60%的患者在皮肤、指甲和生殖器上也会出现扁平苔藓的病损。
口腔扁平苔藓临床表现一般比较典型,所以常根据临床表现即可诊断,但如果遇到糜烂型或者特殊危险部位的病损,仍需要活检确诊。需要与多种口腔黏膜疾病相鉴别,治疗方法并不一样。
治疗一般包括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
全身治疗需要长期口服药物。国外一般建议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但我国的专家共识一般建议长期口服中成药或者中药提取物,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局部治疗主要是针对有疼痛症状的充血型和糜烂型病损,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膏、漱口水和溃疡散等药物控制病情。口腔扁平苔藓属于癌前状态,有一定的癌变率,但是很低。当然,如果皮肤部位的扁平苔藓较严重,需要到皮肤科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口腔扁平苔藓的治疗措施并不能仅仅依赖于医生的诊治,患者还需要调整自己的生活作息,改变不良习惯,戒烟戒酒,清淡饮食,不吃刺激性食物如生葱、生蒜、辣椒、芥末、海鲜、羊肉、菠萝、芒果等。平常注意口腔清洁卫生,定期洗牙。
临床中也发现,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相对更容易焦虑和抑郁。所以这类患者也需要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面对生活中的负性事件,缓解压力状态。例如经常旅游,变换生活环境。良好的心态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尤其是糜烂型病损的患者需要3~6个月来医院复诊,医生要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进行无创或者活体组织检查,评估病损的状态。口腔扁平苔藓很难根治,医生治疗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糜烂病损的愈合,观察并控制病损范围进一步扩大。
总之,口腔扁平苔藓的治疗是一项比较漫长的治疗过程。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努力,才能达到良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