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是指心脏将血液泵入血管时血流对血管壁所产生的压力。血压常规用收缩压/舒张压表示。目前国人诊断高血压的标准是血压大于或等于140/90毫米汞柱,根据血压增高的程度分为1、2、3级高血压,依据合并的疾病及靶器官损伤程度,识别不同危险分层。
高血压被称为“无声的杀手”。没有症状,不代表不是高血压,没有症状,不代表没有危害。少数患者可能有头晕、头痛、眼花等表现。血压高却得不到救治,可持续影响全身各处重要器官功能,最后很多患者死于其相关的严重并发症。
高血压是可防可控的,及时早期诊断及严格血压控制达标,可获得明显的预后改善。
高血压的发生与很多因素相关,其中有些可控制,有些不可控制。可控因素如高盐饮食、饮酒、超重与肥胖、吸烟、运动少及精神紧张等。年龄及遗传因素为高血压的不可控因素。
多数人被诊断为高血压后常常由于疾病本身所致不适,导致对日常生活及工作产生影响,如疲劳、情绪紧张、灰心沮丧、担忧将来、担心中风及药物不良反应,由此,常造成家庭成员对其不理解。其实,这些问题均是由患者及家庭对高血压疾病的不正确认识造成的。因此,患者合理管理尽可能要做到以下原则:
了解:自己目前的血压水平及目标水平,自己有哪些不良生活习惯?如何自己测量血压?
掌握:高血压的基本临床表现及危害,及时提醒自己到医院复诊,规律服药,不能根据症状存在与否决定服药。
牢记:自己处于怎样的心血管疾病危险水平,结合自身的经济水平及医生的推荐,判断目前使用抗高血压药是否合理。
自律:膳食合理,规律完成您的日常活动(做家务、工作、社会交往等);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睡眠;管理您因患病所致的情绪变化,保持乐观、稳定、平和的情绪。总之记住远离高血压8字箴言:低盐、减肥、减压、限酒。
管理: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注意观察降压药的各种不良反应,最好每天测量血压,观察血压变化情况,及时复诊。
1.“药物伤肝,伤肾”:所有治疗药物均有充分的临床安全及疗效证据,权衡利弊,其潜在的危害远小于心肌梗死、脑梗死的危害;另外医生也会根据药物的特性及患者肝肾功能状态选择合适药物。
2.“担心高血压药物一旦用上就不能停,所以不服药”:原发性高血压不可能治愈并需终身服药,动态调整方案,这不是“药物依赖”,而是高血压既定的长期治疗原则。
3.“心痛定模式”:即短期把急剧升高的血压快速降低,这是多数患者,甚至部分非专科医生最大的误区,因为短时间快速降低血压(即使是正常范围),可诱发严重脑血管疾病并发症,应根据不同合并疾病,采用合理降压策略。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高血压诊疗及随访模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进入了互联网+慢病管理时代,医患双方均可利用一些智能APP,实现对血压的全程管控及科普推广,弥补认知误区,消除潜在的疾病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