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推进深度城镇化和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已经成为城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工程建设投融资模式已发生了深刻变化,大数据、人工智能正在加速改变工程建设和城市运营的方式。作为工程建设的前端,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如何以价值创造为核心适应工程建设需求,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广大勘察设计人员关心的话题。对此,作为国内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南市政总院”)有哪些探索和实践?又有哪些思考与畅想?
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院长杨书平。
记者:
中南市政总院作为市政工程设计行业的“国家队”,虽然广泛参与了国内各地的市政工程建设,但一直较为低调。能否请您简要介绍一下中南市政总院的发展情况和发展战略。
杨书平:中南市政总院成立于1954年,2000年之前隶属于原建设部;2000年中央所属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体制改革后,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国务院直管央企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集团”),成为其全资子公司。2014年,按照中信集团的部署,我院与中信集团旗下另一家设计院战略重组,成立了中信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工程”),旨在发挥集团的投融资优势,带动设计院业务的发展。
目前,我们拥有工程设计综合资质甲级、工程勘察综合资质甲级、城乡规划编制甲级等多个甲级资质,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三甲”单位之一。虽然,我们的主业主要集中在市政工程领域,但在建筑、水利、公路等行业也有广泛涉猎。
与国内其他勘察设计企业相比,中南市政总院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分院成立早、数量多。截至目前,分院有40多个,遍布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和中南地区等全国大部分省市,这些分院是可以独立承接和完成各类工程项目的实体分院。二是上世纪70年代成立的科研院保留至今,拥有完整的科研人才队伍,广泛参与国家和省市科研项目,开展试验性研究和设计回访,为工程设计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
“十三五”以来,我们怀着“国内领军、国际知名的工程公司”的愿景,坚持“以市政设计为基础,横向实现业务领域的拓展、纵向实现工程一体化产业链的延伸;逐步实现市政工程项目品牌化、工程业务范围全程化、内部管理协同化、资源整合平台化”的发展思路,推动规划实施。据测算,2018年可实现经营规模80亿元,营业收入将超过45亿元。
记者:
近年来,住建部大力推动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建筑师负责制,2018年又在深圳和上海两地开展工程总承包企业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的试点工作。中南市政总院如何看待这些新变化?
杨书平:近年来,住建部推出的一系列政策,都有利于提高整个建筑行业发展水平,都是推动城镇化发展质量的重要部署和安排。工程总承包模式,能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缩短建设周期、降低建设成本,是克服平行发包模式弊端的重要改革,是发挥勘察设计等业内企业价值的有力举措。全过程工程咨询和建筑师负责制的政策意图更加明确,就是要通过给专业技术和技术人员“赋能”,提高其地位,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真正做到专业人做专业事。工程总承包企业编制施工图文件的试点,是国家在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和建筑师负责制等政策基础上,打出的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组合拳”,这些政策有很强的连续性,也是行业良性发展的“风口”。我们只要顺势而为,积极谋划转型,发展前景可期。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住建部印发《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后,四川、江苏、青海、山东、湖南、湖北、广西等多个省市相继出台政策,提出“大力”或“加快”推进工程总承包,湖北省甚至提出了明确的比例要求。《关于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工作的通知》发布后,除了8个试点省市,广西、湖北、河南等省份也制定了相关的鼓励政策,积极选取试点地区和项目,为全过程工程咨询在各地的大范围推广“先行先试”。
记者:
中南市政总院在落实住建部的上述要求方面,特别是在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上有哪些优势?进行了哪些实践?
杨书平:中南市政总院把落实住建部要求与自身的转型升级紧密结合,我认为有3大优势,即战略优势、市场布局优势、技术创新优势。
战略优势是最大的优势。无论是中信集团还是中信工程,都鼓励和支持我们向工程公司转型,而且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我们拥有丰富的金融资源优势,这种优势是得天独厚的,尤其是在PPP建设模式逐渐成为基础设施建设主导模式的背景下,资本优势更是成为策划项目最重要的资源。谁具备了强大的投融资能力,谁就有话语权,谁就能赢得市场。
市场布局优势是我们实现转型发展最可靠的自身资源。中南市政总院下设40多个分院,遍布全国各地,已经融入了当地,实现了属地化,掌握着全国各地工程建设项目信息,拥有稳定的客户资源和良好的市场口碑。在保证现有勘察设计业务稳定增长的前提下,每个分院每年承接1个总承包项目,全年将有40多个项目,单纯工程总承包的合同额就可以达到100亿元。
技术创新优势。中南市政总院从建院初期就设立了科研院,先后参与了“七五”至“十三五”期间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近30项,获各类科技进步奖50余项,编制行业标准规范超过100项。近年来,又先后成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海绵城市工程技术中心、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技术中心、土壤修复工程技术中心、BIM研发中心、智慧水务研发中心等研发平台。这些技术创新工作使得我们能够掌握行业发展的话语权,能够站在行业技术发展的前沿,依靠技术开拓市场的优势更加明显。
市场是优势最好的试金石。2018年,中南市政总院新签工程总承包合同额超过往年工程总承包合同总额,达到近50亿元,所有下属的设计院都有工程总承包项目,其中武汉网安基地道路工程总承包项目合同额约22亿元,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势头。在全过程工程咨询方面,我们承担了南沙自贸试验区万顷沙保税港加工制造业区块综合开发项目市政工程全过程设计咨询等项目。
记者:
积极探索业务模式、谋求转型升级,是企业不懈的追求,但产品的质量始终应该是第一位的。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质量强国。ISO质量管理体系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在1994年提出的概念,在国内也推行了20多年。2017年国家认监委推动质量体系升级认证。中南市政总院是质量体系分级认证的首批试点单位,您如何看待这一举措,试点效果怎么样?
杨书平:2017年8月,勘察设计行业质量分级认证专家组对我院内外环境、领导作用、策划、支持、运行、绩效评价、改进与创新等7大管理过程进行了严格审核,审核覆盖范围包含领导层和19个体系运行部门。虽然以较高的分数通过了认证,但审核中提出的67个问题、68个建议在全院引起了强烈反响,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体系运行中的问题和潜在问题。我们领导层非常重视这些问题和建议,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整改措施,经过一年的努力,管理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2018年分级认证审核标准更加严格和细致。前不久,我院再次接受分级认证审核,专家组提出了74个亮点、189个问题和119条建议。我相信,通过整改问题和采纳建议,我们的管理水平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比之前的ISO质量体系审核,我们认为分级认证的要求更高、更具体,对标的都是最新、最前沿的要求。例如信息化,标准的制定者是软件行业的从业者,让我们知道努力的方向在哪里。这样我们不止做到行业内相对领先,更能做到绝对领先。审核组专家的水平也很高,都是业内顶级企业的负责人或者专家,提出的问题很精准,建议高屋建瓴,很有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
记者:
当前,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将会引发勘察设计行业的深刻变化。中南市政总院如何看待勘察设计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你们有哪些探索和创新?
杨书平:放眼未来,除了专业技术的创新和进步,信息技术无疑是引发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之一。美国的IDC公司预测,未来3年,数字经济将贡献全球60%的GDP。
当前,饮水安全日益重要,部分城市雨季“看海”问题突出,水环境状况关系着所有人的生活品质,水务是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最紧密的公共产品之一。智慧水务已经是智慧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
市政给水排水是中南市政总院的传统优势专业。我们正在与中信云网公司合作,开发建设“中信智慧水务云平台”,试图打造基于“物联网+中信云”的水务管理新生态,服务于政府、水司和用户,实现水务全流程、全方位、全功能的智慧化管理。平台总体架构包括展示层、智慧应用层、平台支撑层、基础设施层、物联感知层等5个层级,涵盖水系、供水管网、水厂、排水及用户等5个业务应用系统,希望实现业务、服务、管理和决策环节的数字化管理,以及水务建设全生命周期——规划、设计、施工、运维的数字化管理。
平台建设,既是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利用专业技术优势促进整个行业的进步,又是我们价值创新的大胆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