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客户价值持续创新
——访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大鹏

2019-01-09 05:42
中国勘察设计 2018年12期
关键词:咨询工程企业

从一家员工不足百人、产值不足3000万元的省级科研院所,成长为一家员工逾万人、年营收超过65亿元、在全球30多个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在50多个国家开展项目的跨国企业,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交科”)经历了整整40年的砥砺攻坚。2018年,在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与改革开放同龄的苏交科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成绩单:不仅蝉联了中国勘察设计协会评定的“中国十大民营工程设计企业”榜首,还荣登美国专业权威榜单《工程新闻纪录》(ENR)“全球工程设计公司 150强”第42位、“国际工程设计公司225强”第45位,成为唯一一家跻身双百强榜的中国民营企业。

诞生于1978年的苏交科,不仅全程参与了一个行业的开拓、见证了一个时代的腾飞,企业自身的发展史也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在工程咨询行业的一个缩影。为此,本刊近日采访了苏交科总裁李大鹏,探究这个改革开放典型样本企业的成长故事。

问: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从机关院所、事业单位到改革转制,苏交科成为了中国工程咨询行业民营企业的领军代表。这期间,苏交科走过了怎样的发展历程?有哪几个重要节点给苏交科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

李大鹏:伴随着时代、行业的大发展,苏交科经历了事业单位(1978年-2002年)、科技型民营企业(2002年-2012年)及上市公众企业(2012年至今)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苏交科前身是成立于1978年的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所,1998年更名为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性质为省属事业单位。成立之初仅有50人,到2002年改制之前,职工人数也只有100多人,主要从事交通领域的科研、设计、试验、检测、监理、环评以及交通技术政策研究等工作。2002年,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改制,转为全部由员工持股的科技型民营企业,成为全国交通行业首批改制的科研院所之一。2008年9月,整体变更为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体制、机制的变革与创新极大地释放了企业经营的活力,此时,又恰逢中国交通大发展的黄金时期,企业开启了十多年的快速发展进程,在经营规模、技术成果、行业地位与市场影响力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2012年,苏交科在创业板上市,成为国内工程咨询行业首家上市公司。企业驶入了资本发展的快车道,实现了集团化、国际化的经营模式,几年间,企业经营规模及员工人数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截至2017年,全球咨询业务营业收入达65.2亿元,其中海外营业收入约占1/3。在全球50多个国家开展项目,30多个国家设置了分支机构。在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R)“全球工程设计公司150强”、“国际工程设计公司225强”榜单上的排名连年攀升,2018年成为排名上升最快的中国企业。

港珠澳大桥工程质量控制第三方检测

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工程第三方检测

问:作为国内首家工程咨询行业上市公司,苏交科近年来开疆拓土,不但向全产业链延伸,而且不断加大国际化发展步伐,取得了闪亮的业绩,2018年位列ENR“全球工程设计公司 150强”第42位、ENR“国际工程设计公司225强”第45位。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行动。苏交科上市后的发展思路是怎样的?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李大鹏:经过改制后的快速发展,2012年苏交科在创业板上市,成为国内工程咨询行业首家上市公司。企业驶入了资本发展的快车道,上市后的发展思路和主要成果包括:

一是持续优化顶层设计促发展。苏交科改制初期即引入国际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进行战略管理咨询,明确了“成为国内一流工程咨询公司”的企业愿景(2004版)和“为交通事业持续贡献新技术、新产品”的企业使命(2004版),形成了“关注客户 发展员工 崇尚合作 鼓励创新 重视绩效”的核心价值观。确立了基于项目工时为核心的绩效分配制度及以目标管理、能力建设为核心的绩效管理与员工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2016年,苏交科根据内外部发展形势,重新启动修编工作,确立了新的愿景、使命,形成并提出了集团发展的“1136”战略。同时在组织内部率先引入了BLM业务领先模式战略工具,推动组织战略落地。

2018年,苏交科完成了新一届董事会选举。新一届董事会由7人组成,其中3人为内部董事,4人为独立董事。由此,苏交科成为A股首家独立董事人数超过内部董事人数的上市公司,促进了苏交科更加健康、开放、规范发展。同时,苏交科推出了事业伙伴计划,为资本市场上首推的兼具激励作用和深化公司治理的创新管理计划。

二是借助资本全面布局。上市后,苏交科加快投资并购,一方面实现区域化布局,战略联合了杭州华龙交通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甘肃科地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厦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及江苏淮安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一批在地区排名前三的企业,增强企业在区域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继续实现行业化布局,战略联合了江苏三联安全评价咨询有限公司、南京博来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中山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英诺伟霆(北京)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诚诺未来(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填补了公司在水利、电力、航空等行业的空白。

三是整合资源全面提升。2017年,苏交科成功取得了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同时,优化整合内部业务资源,设立了规划研究院、交通规划设计院、交通科学研究院、检测研究院、轨道研究院、市政研究院、环境研究院、智慧城市研究院等业务院,提升了业务发展、市场拓展及内部运营等集成化管理水平,形成了在全地域公路设计、城市基础设施设计、大型水利枢纽与水运工程设计、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工程与环境综合检测、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及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业务领域的综合服务能力。打造了一系列典型工程项目,例如,全国有重要示范意义的沪宁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新世界第七大奇迹”港珠澳大桥的试验检测中心;国际上第一条全线采用无接触网、车载储能供电的100%低地板南京河西现代有轨电车;国内最早的示范性综合管廊工程厦门市集美新城综合管廊工程;中国首条绿色循环低碳高速公路宁宣绿色循环低碳公路;玻利维亚罗西塔斯水电站项目等。

四是致力于国际化发展。苏交科早在10年前就明确“走出去”是企业发展的重点目标。苏交科的海外拓展有三种主要方式:第一,自主拓展,2009年在安哥拉设立了第一家海外子公司,此后又相继设立了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等海外分支机构。第二,“借船出海”,与中信建设、中电建等大型央企共同开拓海外市场。第三,跨国并购,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加快全球布局,2016年,在中国工程咨询行业中率先完成了海外并购,收购了EPTISA(西班牙)公司。苏交科通过国际并购加快了对国外先进理念与技术的消化与吸收,进一步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EPTISA为全球领先的工程咨询公司,业务范围覆盖欧洲、美洲以及亚洲地区,是亚开行2016年排名第一的工程咨询服务商。同时,EPTISA的海外市场主要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对当地的文化法律、风俗习惯、技术标准非常熟悉,苏交科结合双方优势打造国际高端咨询平台, 为中国工程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服务。

五是持续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苏交科始终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并采取多项举措激发内部的活力,包括推动绿色安全智慧新业务创新发展;系统形成创新管理体系;推动技术集成创新载体建设;重视创新产出的知识产权保护;注重标准化建设,推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走出去;联袂行业学会建立行业智库等。

2012年,苏交科成功在道路领域申请获批国家发改委“新型道路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2015年,成功在桥梁领域申请获批科技部“在役长大桥梁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形成了以2个国家级实验室为核心、4个行业平台及21个省市级平台组成的技术平台群,涵盖了公路桥梁、试验检测、安全应急、轨道交通、智能交通、地下空间、节能减排等多个业务领域。依托各创新平台,苏交科累计开展国家级、部省级科研项目466项,获得科研、设计、咨询等各种奖项382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

苏交科在长期的工程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一系列成套技术解决方案:全地域设计能力; BIM设计和基于BIM的时间、空间、信息、造价、管理五位一体的工程管理;道路全生命周期的路面养护与新材料研发;基础设施资产运营管理;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等。公司注重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开发,获得授权专利达到620多项,软件著作权160多项。成功打造了路面新材料(130项专利)、桥梁健康监测(100项专利)和钢结构(50项专利)领域的三大专利群。

2011年,苏交科被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三部门联合授予“国家创新型企业”称号;2018年初,被国家发展改革委等5部委联合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问:苏交科在发展过程遇到过哪些问题与挑战?是如何应对的?

李大鹏:苏交科经过多年的市场历练与积淀,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随着国际化布局的不断推进,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形势,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

一是如何运用“云大物智移”新一代科技向传统工程咨询行业全面赋能,解决行业发展痛点和关键问题;二是对于跨国经营组织,如何实现组织管理的全面标准化,有效共享最佳实践;三是如何拓展和提升我们在环境、智慧交通等面向未来的业务领域的能力与影响力;四是战略联合及兼并购公司在投后如何快速实现文化融合、系统整合、保持快速发展;五是如何在多元化人才队伍建设与储备方面为企业国际化发展提供支撑;六是对标国际发展前沿,如何加强科技创新的前瞻性研究及支撑行业的重大成套技术成果研发。面对上述问题与挑战,苏交科将积极应对,围绕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着重从以下方面推进企业发展:

第一,跨界融合推动“云大物智移”新技术向传统工程咨询行业赋能。首先是向业务赋能,打造智能设计协同平台。结合三维数字地模、三维勘察、街景还原、智能选线、BIM等技术,实现智能化协同设计,提升设计人员能力、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促进传统交通设计行业的转型与整合,搭建工程咨询“生态圈”。同时,积极推广应用,将新技术融入行业管理,包括打造城市智慧交通。利用多源大数据技术,实现城市交通精准分析、精准供给,同时将交通时空数据结合GIS系统和人口分布精准数据进行融合分析,通过交通供给能力的分析优化土地开发模式和城市商业布局、公共设施布局。打造高速公路智慧运营平台。实现主动预防拥堵、高效应急救援、危险驾驶行为监管等智慧运营管理。打造建设管养全寿命周期综合检测云平台。将新一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数据获取、数据传输、数据存储和查询、数据挖掘中,提高检测过程透明度、确保检测数据真实性、方便检测资源与结果的共享。打造新一代资产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和大数据分析理论,形成基础设施结构与性能联网监测与预警体系、环境联网监测与预警体系和安全联网监测与预警体系,为养护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与指导。

第二,“云大物智移”新技术向管理赋能:共享组织管理最佳实践的运营平台建设。苏交科正在与德勤、甲骨文公司合作开发企业ERP,建设全球Cloud JSTI平台。通过此项目建设,将实现企业内部管理和流程的整合,形成标准化,搭建从客户需求到客户满意的端到端全价值链统一运营平台。项目建成后,苏交科分布在全球的近万名员工将同步共享集团最佳管理实践,更快速响应和服务客户;全集团实现主数据统一,共用一套管理语言;通过大数据驱动实现市场分析、业务、管理全面数字化等。

第三,业务规划与布局,将智慧城市、环境业务作为重点突破方向。2018年,苏交科从IBM大中华区交通事业部引进了以王东平总经理为首的智慧交通团队,并成立了智慧城市研究院,将重点构建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基础的平台,同时形成以平台+应用模式,并聚集行业最佳实践的综合解决方案,努力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提供商。同年,成立了苏交科环境研究院,将以环境咨询和环境检测为核心能力,打造全新环保产业链,逐步在国内确立在水环境治理、土壤环境治理、生态环境修复等领域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者的领先地位。

第四,培养吸收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打造人才高地。以重大工程、重大课题、重大平台建设为依托,加大国内外领军人才的引进力度,聚集研发高层次的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同时,充分调动海外子公司资源,实现全球人才本地服务,构建创新能力强、结构合理的研究团队。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倡导崇尚技能、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大规模培养创新型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第五,坚持技术创新、研发及成果转化。苏交科将持续保持高比例的企业研发投入,依托现有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一批技术创新平台,加强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通过创办二级科技产业、专利持术转让、特色化技术咨询服务等多种方式实现产学研用结合,注重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工作。积极参与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制修订,把握“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参与国际标准研究。

南京河西有轨电车

第六,加快资本运作步伐,积极打造多行业全产业链的一站式咨询能力。苏交科将继续积极借助资本的力量,构筑优化投资组合模式。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一是战略并购。通过并购搭建集团属地化业务发展平台并且实现新业务领域的突破,增强企业技术能力和品牌影响力。二是项目投资。发挥全产业链业务运作优势,整合资源,获取全寿命周期收益。未来,苏交科将继续投资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主营项目,重点在新材料研发、交通大数据、互联网、智慧交通等领域形成差异化研究和投资服务能力。

第七,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迅速提升企业整体实力。苏交科在稳定经营的基础上,将继续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开展全球化布局。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通过EPTISA+JSTI联合体对包括“走出去”的中国工程公司在内的国际客户提供咨询服务,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国家的基础设施项目市场。二是通过并购或者与海外企业合作,促进公司业务组合的优化与转型,迅速增强企业整体实力。苏交科将会重点在工程咨询、TIC、智慧交通、智慧城市、资产管理4个方向寻找合作伙伴。

印度智慧城市项目

与风雪共舞——新疆克塔二标项目组

土耳其马尔马拉隧道项目

问:您认为中国工程咨询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关注哪些重点?

李大鹏:首先,行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战略的指引。工程咨询企业一定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紧跟国家战略发展,顺势而为。包括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交通强国战略,以及国家大力倡导的全过程工程咨询等。

其次,工程咨询企业需要进一步融合、合作,打破企业边界,建立行业共享、沟通的渠道和机制,促进行业资源的优化组合,共同打造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行业生态圈”。围绕行业生态的打造,找到各家企业的自身定位,以最合适的方式实现优势互补、共享智慧、合作共赢。我们判断,未来行业企业的分工将更加明确,形成“平台企业+专业精专企业+个人执业专家”的行业生态圈,大家在生态圈内分工明确、优势互补、以市场化的原则形成行业企业的优化组合,形成应对全过程咨询+工程总承包的行业分包模式的整合能力。

最后,国际化发展也是中国工程咨询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工程企业是“排头兵”。中国企业在工程建设、资金支持、价格定位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在价值观感召、标准制定等方面,还与国际同行存在明显差距。尤其当前中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主要是依附于工程总承包商,而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在国际上还缺少真正有影响力的品牌。这需要行业企业齐心协力,整合行业优质资源,共同培育可以比肩国际一流工程咨询企业的中国企业,争取向世界输出中国的工程技术标准,提高国际话语权,从而真正提升中国工程行业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

问:对于苏交科的未来,您有哪些畅想?

李大鹏:未来,持续创新仍是苏交科业务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以此为助力,苏交科将积极落实国务院提出的“培育全过程工程咨询”理念,充分发挥既有的全产业链能力优势,持续完善全寿命周期成本优化能力,积极推动全过程咨询业务的发展,努力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全球化工程咨询服务平台。

未来,苏交科的发展布局将更加契合国家战略,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从业务模式、技术话语权、咨询理念等方面全方位与国际先进企业对标,努力提升中国工程咨询业的国际地位。

未来,苏交科希望促成和国内外知名工程咨询企业的战略合作与资本联合,共同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推动、引领全行业的创新发展,使中国的工程咨询服务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

苏交科将始终秉持“为客户价值持续创新”的使命,努力向“成为全球一流的工程咨询公司”的愿景迈进。这是我们企业的使命和愿景,也同时承载着一份服务行业、服务社会的责任和担当。

猜你喜欢
咨询工程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咨询联盟大有可为
子午工程
工程
工程
工程
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