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猪场生物安全防控之“确实落实”

2019-01-09 23:07裴志勤栾英凡薛喜飞
猪业科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猪只猪场消毒

裴志勤,栾英凡,程 瑞,薛喜飞

(1.邯郸市畜牧技术推广站,河北 邯郸 056001;2.邱县农牧局,河北 邱县 057450)

自2018年8月份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以来,2019年1月份,黑龙江省一个存栏7.3万余头的大型生猪规模养殖场发生了非洲猪瘟,也是我国发生的最大最为严重的一起疫情,而且近期“两场”疫情占比明显上升,在100起疫情中,存栏大于5 000头的规模猪场占到了10起。从疫情调查的原因来看,令人揪心、痛心的同时,不得不引发深深地思考,这么大的疫情在全国点状、频发,政策三令五申要求严格落实主体防控责任的同时,这些大规模养殖场还是对生物安全防控意识仅仅局限在概念上,并没有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上。猪场管理者认认真真做好严格防范,确实落实生物安全防控措施,才有可能将疫情拒之场外,确保猪场的安全生产,也为国家防控非洲猪瘟疫情助一臂之力。

生物安全建设的意义在于预防传染源进入养殖场及场中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和阶段,包括来自场外的病原体水平传入,严控场内生产从一个位点到另一个位点的水平传播或垂直传播,实现控制传染病的三要素,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生物安全建设的范围包括养殖场的外部和内部建设,外部建设包括猪场的合理选址,人员、物料、猪只进出、车辆、猪场外围的隔离带等;内部建设包括各功能舍的布局、饲养管理方式、环境卫生、消毒以及猪只本身的健康等因素。因此作为一名猪场管理者,在注重良种、饲料品质、自动化设备应用的同时,必须重视做好生物安全防控环节的重要性,切实提高生物安全防控意识,对自身猪场的健康发展、高效益运营至关重要。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屡屡发现大多数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只停留在“表面文章”,甚至光说不做。规模猪场(基础母猪存栏500头左右,年出栏万头左右)在对生物安全的认识和建设等都存在着方方面面的问题;小规模猪场还停留在传统的养殖方式上,就更谈不上生物安全了。尤其是在养猪场(户)密集地区在大的疫情流行时,“一场有疫,八方带灾”就成了现实。

1 生物安全防控建设在实际生产当中存在的问题

1.1 场址不符合《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的规定以及用地规划

规模较大的猪场以及一些大集团投资的猪场场址基本符合生物安全距离的要求,一些中小规模猪场由于各种原因,如建场时间较长,随着村里的发展,原来属于在村外的猪场变成了村内的猪场,甚至猪场与住户就是一墙之隔,距离的要求形同虚设,生物安全隐患可见一斑,不仅仅养殖场安全生产存在着极大的风险,而且一旦有人畜共患病的发生,会大大影响村民的健康及生命安全。另外,因为距离较近,猪场产生的有害气体NH3、H2S、CO2等导致周边的空气质量较差,同样影响着居民的健康。

1.2 生产区各功能舍布局不合理

功能舍布局不合理导致净道、污道不能完全分开,容易造成场区内环境交叉污染。标准的布局应该是沿上风向依次为:配怀舍→妊娠舍→分娩舍→保育舍→育肥舍→出猪台。但实际生产当中,部分猪场都是根据现有的条件,尤其是当行情好的时候,就场区现有的条件随意搭建母猪舍或育肥猪舍,在转栏、出猪、出粪等情况下,时常发生疾病隐患。

1.3 小散户仍局限在传统的养殖模式

小散户对生物安全防控的概念知之甚少甚至完全无概念,由于条件受限,尤其是资金的短缺,生产各个环节仍然依赖于人工,猪只的饮水、喂料环节容易造成污染,是引发疾病的重要因素。

1.4 消毒存在走形式

较大规模猪场一般场区门口都建有了消毒池,但消毒池设计不符合标准,车辆进入时不能完全浸没汽车轮胎接地面,根本起不到消毒的作用;再者消毒池里的消毒药长时间不换,有的都能闻到臭味,有的有池无水,还谈何消毒!猪舍消毒通常也不按照严格的消毒制度执行,只是在疾病发生时,才开展消毒工作。小型养猪场甚至根本就不购买消毒药,更谈不上场区消毒。总之,虽然消毒是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有效措施,但在实际工作中,猪场管理人员根本不重视或重视程度不够。

1.5 缺少安全用药知识

滥用兽药,尤其是抗生素。多数猪场依赖于周期性应用抗生素预防猪群发病,长期应用药物会导致猪只体内正常菌群失调,自身免疫机制受到干扰和抑制。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用药混乱的现象,导致菌株产生耐药性,毒株变异速度加快,猪病预防、治疗的难度越来越大;更有甚者对疾病发生的机理、药物的适应症一知半解,出现用药治疗疾病南辕北辙的效果。

1.6 对“微生物”不够重视

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生物”的认识总是停留在概念上,对常见常发的传染病流行病学了解甚少,导致做不好对疫病的有效防控。再者引种、购猪时不隔离观察或隔离观察的天数不够,使得处在潜伏期内但没表现临床症状的猪只进入猪群,导致传染病的发生。

1.7 猪场免疫保护率参差不齐,导致免疫失败

每个猪场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免疫程序,对常发生的疫病都进行了免疫预防,但免疫保护率参差不齐。存在着只是表面做了免疫预防,具体效果如何,免疫后能否达到有效的抗体滴度等并不重视,甚至在疫苗接种过程中,存在操作不规范,针头重复使用,疫苗剂量不准,注射深度过浅或过深等问题,都是导致免疫失败的因素。

1.8 其他因素

猪场的某些设备和工具在各个功能舍不进行二次消毒就重复使用,也是疫病发生的隐患因素。还有的猪场为了降低人工成本,工人在猪场各个功能舍开展工作,甚至一人多岗,这种行为在疫病发生时是造成传染的主要因素。此外,行业主管部门及行政职能部门到场开展监督、检查、指导等常态化工作时,车辆和人员进场和离场的消毒工作不到位,若某个猪场发生疫情,这些车辆、人员在对猪场之间进行循环监督、检查,也是导致疫病发生的隐患因素。

2 落实生物安全防控建设,建议采取的相关措施

2.1 场区科学布局、建设相关消毒设施设备,便于执行生物安全措施

实际生产中应该做到:把好几个入口,如员工入口、访客入口、供应入口、引入猪只入口、饲料入口及断奶仔猪、淘汰猪、病死猪出口等;管好与猪场相关的车辆,如淘汰母猪车、拉病死猪车、运大猪车、运料车、运粪车以及管理人员的小车及相关职能部门督导检查的车;管住三种人,如生产区内部的人、生产区外部的人及场外人。做好三个杜绝,如杜绝防疫消毒制度缺失或有制度不执行的问题、杜绝饲养区办公区无隔离或隔离不规范及不同猪舍之间没有隔离的问题、杜绝无害化处理不规范甚至随意丢弃病死猪的问题等;严格落实补栏隔离措施和空栏管理制度,避免交叉污染而传染。断奶仔猪、淘汰猪运出时,必须有专门的装载通道,而且在每次使用后必须经过严格的冲洗和消毒。隔离能为猪群生活环境提供进一步的保障,一般种猪到达3周后,对常见的疫病必须进行监测、检测。

2.2 高度重视消毒工作,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并指定专人按制度操作

不能为了降低成本省掉消毒环节,消毒是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有效措施,消毒工作的好坏也标志着猪场饲养的成败。同时一定要根据消毒剂的类型、消毒对象、环境温湿度、微生物特性以及传染病流行病学等因素,制定科学的消毒剂量和消毒次数,确保有效的消毒药浓度对圈舍、场地、用具及进出人员、车辆等进行定期消毒,杀灭有害病原在萌芽状态。

2.3 严格把握安全用药

猪场在使用兽药时要严格按照药物的作用机理、适应症、剂量、用法、疗程及注意事项来选择合理用药,保证以合格的药物,合理的用药次数及治疗疗程来提高治疗效果。有条件的猪场最好进行药敏试验,在药敏结果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会大大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治疗成本。

2.4 切实有效的免疫预防

生产中应该应用先进的饲养技术,如批次化生产技术,尽量在做免疫预防时,免疫批次的猪只抗体水平在同一个水平上,避免不同天数的猪只受到母源抗体的影响而影响免疫效果。另外,建议有条件的猪场建立抗体监测室,定期进行抗体监测,根据抗体水平的高低,适时开展免疫工作,提高常发疫病的抗体效价水平,从而降低疾病带来的风险。同时严格把控疫苗的质量、注射的剂量、接种的方式等环节,把预防工作做实做好。

2.5 制定严格的隔离观察制度,并落实到实际生产当中

采取严格的隔离观察制度对猪场安全生产非常重要,是保证不引入新病原,切断连续感染、交叉感染的基础。隔离舍的空间应与猪场规模相适应,同时要做到隔离舍在每次使用前、后,均应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并空置一段时间;引入猪只必须进行隔离观察,隔离期满,未发现异常,方可混群饲养;人员、车辆、物料进入隔离舍必须采取有效的消毒措施,且近期参观过其他猪场或与生猪相关的场所的人员不得入内;对患病猪必须进行及时隔离、诊治,防止连续感染或交叉感染;隔离期满隔离场所所产生的粪便、垫料、污物、污水及剩余饲料等均应采取无害化处理,确保符合防疫要求后方可运出场外。

在这些的基础上,建议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要求养殖场无论规模大小都必须建设生物安全防控设施,养则必建,同时加强基层防疫体系专业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动物防疫水平及监督、监管力度,确保养殖业能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健康养殖。另外,以上存在问题仅代表笔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建议和措施也仅代表笔者,不当之处,欢迎指正。

猜你喜欢
猪只猪场消毒
如何做好家庭消毒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夏季猪场如何驱赶蚊子
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控方法研究
猪场降本增效 聚焦五个重点
专家建议这样消毒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提高装猪坡道装载效率的研究
猪舍富集的环境对猪只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