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云堂散论(八)

2019-01-09 18:01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书画 2019年8期
关键词:书画艺术笔墨境界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书法的本体精神是写意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精神所决定的。“写意精神”决定了中国书法的艺术思维形式必然是意象思维。《文心雕龙·神思》首先提出“意象”:“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这里,“心、神、情、志”用“意”来概括,“物、容、事”用“象”来表现。

“意象思维”比“形象思维”的外延更广阔,更有涵盖性,更恰切。在中国书画创作中“意”与“象”是相生的。“因心造境”“尽意立象”,“情以物兴”“物以情观”是互动的。

“意象”就有“意境”之意。王昌龄将诗的境界分为物境、情境与意境。意境超乎物境与情境,“张之于意而思于心”。司空图论诗主张“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追求“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王国维“三重境界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主张“有我”“无我”的境界,提出要善于“写境”与“造境”。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境界则自成高格”。格者,人格也。有人格者才有诗格、文格、书格。格的高低分出人的轻重、厚薄,也成为艺术的一个重要尺度。好作品均有核,格就是作品的核,有核才有生命力,才有根。格,带给我们关于尊严、关于信仰、关于爱和美的联想。

中国书法的基本精神是“道中庸”而“致中和”以达“极高明”。《礼记》中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由中致和”的书法道路,求“和”,亦即求“无所乖戾”;求“中”,亦即求“得所宜”。

逸者,超凡脱俗不拘规格,拥有自然自在的审美形态。它不仅表现了作者的生存状态与精神境界,更彰显了诗人书家所追求的人格理想。“思逸神超”由人到艺的转换,最终将书艺定格为高品质、高气息。精纯的笔墨技巧、深刻的艺术内容与优美的审美意境陈述着一个真理—人具逸气,才能艺生逸品,鉴有逸趣。

中国书画重风格,这是书画家独特的个性、情感、精神和修养的和谐统一体。而朴实无华又真切表达艺术家自我情感的“自然”风格正是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最高格。“自然者,以上品之上。”(张彦远)自然、纯真是中国文人追求的最高境界。“平淡天真、格高无与比也。”(米芾)由此,在老庄哲学思想滋养下的“虚静简逸”,自然成书画艺术审美追求的高峰。“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他尊崇“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此逸格的情感超脱与笔墨紧密相连,笔之“平、留、圆、重、变”,墨之“浓、淡、润、渴、白”,其内核在笔墨通变的精神性。《文心雕龙·通变》论道:“名理有常,体必资于故实;通变无方,数必酌于新声。”明悉书画艺术体系中“常”“变”“经”“权”之间的关系,肩负着开拓“趋时必果,乘机无怯”“文律运周、日新其业”艺术新天地的历史使命!

宋人晁补之谓:“学书在法,而其妙在人。法,可以人人而传;而妙,必在胸中之所独得。”中国历史的积淀长期以来形成了衍化传统、具有民族特色的人文精神。作为表达艺术家人格理想的书法艺术,艺术创作的心理体验是艺术家心灵与时代人文精神的交融契合。

夫书画之道,心迹也。谢赫“六法”,首推“气韵生动”。人以品论,艺以格评,书以韵格胜。韵在声后,格在局先。然品既不同,情亦殊致。古人读史映雪,以莹玄鉴,临碑伴月,以寄远神。书道习研,宜倚冷石寒苔,以收无垠之游而约缥缈之论。

书贵气盛,大则精深,呈大格局,生至正、至中、至刚之大家气,品位高古也。吮书道原创之泉,依书道本体之钵,心仪高古质朴、苍浑精深之审美定位,力避浮糜轻佻之风气,碑帖相融,追求自我。

有道云: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世味醲酽,至味无味。味无味者,能淡一切味。淡足养德,淡足养品。霜林之红叶,色愈浓而情愈淡;秋水之白苹,香愈近而神愈远。书宜朴不宜巧,然须大巧之朴;书宜淡不宜浓,然须浓后之淡,信夫!

笔墨中立定精神,不仅存在于技法的创造中,而在于作者的性灵与智慧中,把宇宙的精神与自然的生命表达出来。中国文人向来以“心淡”“形散”为清高。文人所表现出的散淡,是通过一种闲适、舒缓的生活节奏,来细嚼生活品质,省悟人生的文化之相。逝去的生活所留下的历史间隔,如雾里观花,反而多了一分诗意的联想,记忆的碎片催生了许多似是而非的美感。

大凡人文艺术中,清雅为上,神逸难得。清者,清雅、清远、清虚、清厚、清劲、清蔚、清畅……逸者,超凡脱俗,不拘陈规,自在纯粹。“思逸神超”,由人到艺的转换,最终将书艺定格为高品质、高气息。精纯的笔墨技巧,深刻的艺术内容与唯美的审美意境陈述着一个真理—人具逸气,才能艺出逸品,鉴有逸趣。唐代欧阳询《八诀》云:“澄神静虑,端己正容,秉笔思生,临池志逸。”清代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云:“书若人然,须多筋骨血肉,血浓骨老,筋藏肉莹,加之姿态奇逸,可谓美也。”吾随曼师三十年,最重“清逸”二字,俊逸超拔,萧散清朗,远离俗浊,才能赢得文化人倾心歆羡。逸以远荡,清雅幽淡,超拔的处世态度是人文之核心,也正是“须养胸中无俗气,不论真行草书,自有一段清趣,学者当自得之”。

纯正者,纯粹正脉也。中国书法历来推崇中和之美。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以“文质彬彬”“尽善尽美”为最高审美理想。“致虚极,守静笃”,纯正者,必重“虚而静”,力求达到灵虚之境,明光精神。故书家要沿此正脉潜修渐进,以虚静为人格风范的涵养方式求得艺术的纯正。■

猜你喜欢
书画艺术笔墨境界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河北省书画艺术研究院 首届工笔花鸟画初级、高研班招生简章
笔墨童年
品“境界”
李小宁 书画艺术
郭群书画艺术
慎独的境界
“人师”的境界
气酣势畅 沉雄洒脱
为练笔墨才写荷

中国书画2019年8期

中国书画的其它文章
点击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