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旅游文化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探讨

2019-01-09 12:07宋博瀚王文力
西藏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交融西藏民族

宋博瀚 王文力

(1.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西藏 拉萨 850000;2.西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藏 拉萨 850000)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重要趋势。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1]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2]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论述,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揭示了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为我们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巩固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推动具体民族工作提供了理论遵循和行动指南。西藏是一个有着丰富旅游资源的民族地区,集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文化特色区、边疆地区于一身,这些基本区情使西藏具有发展旅游文化的天然禀赋。伴随着青藏铁路的通车,西藏旅游文化热潮不断兴起,不同民族的群众汇聚于西藏,为西藏的旅游文化发展带来了机遇,也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重要平台。

一、旅游文化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旅游是用身体行走方式使自身与不同文化产生交集的一种行为,如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游遍祖国名山大川,仅在西南地区就考察了3年多,接触了西南地区藏、彝、苗、回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其撰就的《徐霞客游记》记录了当时各地的居民生活、风俗人情、少数民族的聚落分布、土司之间的战争兼并等内容,多为正史稗官所不载,对于认识和了解我国古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情况具有重要历史学和民族学价值[3]。旅游文化不是简单的旅游与文化两种概念的组合,而是一种以旅游为媒介的独特文化形式。“旅游文化是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介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物质和精神成果,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生活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是人类在旅游过程中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综合。”[4]在旅游的过程中,旅游者通过旅游、住宿、饮食、游览、娱乐、购物等形式,感受民族风情,了解民族文化,沟通交流情感,获得身心愉悦,最终达到了追求文化体验的真正目的。

马克思主义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高度认识交往,认为社会生产“只有在这些个人的交往和相互联系中才能成为真正的力量”[5]。“各个民族之间交往的扩大,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世界的普遍交往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推动了民族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使每一个民族本身的整个内部结构都在它的生产以及内部和外部交往发展中发生质的裂变,民族的发展日益走向世界,其社会结构在这种走向世界的历史进程中日益具有‘人类社会’的总体特征。”[6]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交往理论,2010年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强调“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衡量民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7],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中央民族工作会、2015年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分别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了阐述,使这一理念的内涵不断完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理念的形成和发展,为增进民族间的共性与认同、促进民族间的互补共生、发挥民族间的团结互助精神、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

旅游文化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之间存在跨文化传播和交流的内在逻辑。“跨文化交流被定义为‘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是两种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是人们对陌生文化的体验,也是对自身文化的重新发现和认识。”[8]跨文化交流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一种社会现象,如张骞出使西域、玄奘取经、文成公主和亲、郑和下西洋等,都从不同程度上沟通了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现代旅游业是一种特殊的跨文化交流活动,具有愉悦性、交流性、民族性、广泛性和跨文化性等多重属性[9],它已经成为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形式。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民族地区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地渗透于政治、经济、科技、旅游、体育等领域之中,并且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旅游业对民族文化交流产生了积极影响,一方面少数民族热情好客、忠诚朴实、重义轻利等价值观念以及敦厚淳朴的民风,吸引和影响了游客;另一方面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通过了解别人、认识自我、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强化了对社会整体价值和观念的认同,有助于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二、现代旅游业架起西藏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台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推翻了封建农奴制的压迫,亟需发展和进步的社会环境为西藏发展现代旅游业提供了可能。1965年之前,西藏没有专门从事现代旅游的组织和机构,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西藏地方开始接待包括记者、官员、商贸等为主的人士和团队,现代旅游业开始萌芽[10]。1979年,中国国际旅行社拉萨分社和西藏自治区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筹备处)相继成立。1984年,中央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把发展旅游业作为西藏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并强调“我们要扬长避短,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改善旅游设施,提高服务质量,收费不要过高,收入应适当给西藏多留一些,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使旅游人员一年比一年增多。”[11]20世纪90年代,西藏旅游业从业人数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影响力不断提升。21世纪,西藏旅游业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并又很快进入高速化发展时期,旅游人数和规模突飞猛进。2018年,西藏共接待游客3368.7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90.14亿元,10多万农牧民借助旅游业增收致富,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成效初显[12]。

(一)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基础

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受到交通运输业、餐饮住宿业及旅行社行业等相关部门的制约和影响。和平解放前,西藏现代基础设施落后,旅游业发展和各民族交流受到局限。西藏民主改革后,随着党的民族政策的贯彻和落实,特别是西藏现代旅游业的起步和快速发展,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建立和完善,文化旅游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联系。在国家的帮助和扶持下,西藏现代交通运输业开始迅速发展,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拉林高等级公路等现代公路建设,川藏铁路、青藏铁路、拉日铁路等铁道路线的建设,拉萨贡嘎机场、昌都邦达机场、林芝米林机场等现代机场和航线的建设(1)截至2018年底,西藏开通国内外航线86条,通航47个城市,初步形成了以拉萨贡嘎机场为枢纽,区内其他机场为支线,辐射国内主要大中城市和援藏省份的航线网络。2018年西藏机场旅客吞吐量为532万人次。旅客吞吐量年均增长率超过1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以上数据来自中国西藏网)。,逐步构建起了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为旅游者进入西藏及在西藏开展旅游活动提供了条件。交通运输业与餐饮住宿业、旅行社行业共同构成了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三大支柱行业,对于开展大众旅游活动提供了基础。截至2017年,西藏旅行社311家、星级宾馆243家、A级景区115处、导游3156人,全行业固定资产接近200亿元。旅游业规模经济已经初步形成,为全面推进重要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3]。近些年,国家加快完善西藏旅游基础设施投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发展基金共安排资金1.68亿元,西藏自治区下达旅游项目资金超过10亿元,用于旅游基础设施、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自驾车营地建设、旅游信息化建设等六大类31个分项的项目建设”[14]。为了把西藏建设成为世界旅游目的地,西藏自治区着力提升旅游景区、旅游城镇、旅游村寨的供电、供水、供暖、供气、供氧和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配套服务水平,还正在建设西藏、四川、青海、甘肃、云南互联互通的国家旅游风景道,开展集中绿化、美化行动[15]。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发展,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条件,畅通了各民族游客和西藏世界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交往联系。

(二)西藏旅游文化资源具有多民族优势和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1]。西藏的旅游文化资源就具有多民族的特色和优势,西藏居住着以藏民族为主体的40多个民族,各民族的文化多姿多彩。游客在西藏游览可以品尝到多民族的饮食,既有藏族的酥油茶、风干牦牛肉,也有门巴族和珞巴族的“邦羌”、鸡爪谷饭,还有回族、汉族等民族的饮食。在住宿上,游客可以选择具有民族风格的酒店,也可以选择方便快捷的民宿。游览观光西藏的人文历史景观,既可以从中体验藏传佛教、苯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等宗教艺术,也可以从布达拉宫、大昭寺、关帝庙、拉萨大清真寺、盐井天主教堂等建筑中感受不同民族文化。即使是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典型的藏族建筑,也融合了汉族等民族的建筑工艺和文化。在服饰文化上,藏民族的服饰文化虽然大体上保持了自己的传统风格,但在历史上也曾经受到过汉、满、蒙古等民族服饰文化的影响。

(三)旅游政策和规划的制定兼顾民族团结与交往

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旅游文化的发展,重视旅游政策和规划的制定。近年来,先后制定出台《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全区“十三五”旅游扶贫规划》《西藏建设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中长期规划》《拉萨国际旅游城市发展总体规划》《西藏林芝世界生态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冈底斯国际旅游合作区发展规划》等规划,在规划的制定中,兼顾考虑旅游文化的发展要维护民族团结,要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2010年出台的《西藏自治区旅游条例》明确规定,旅游经营者及其从业人员不得“伤害民族感情,破坏民族团结,危害社会公德;侵害民族风俗习惯,损害民族文化传统”“导游人员、专职讲解人员提供讲解服务时,应当尊重历史和事实,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16]。

三、西藏旅游业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政策举措

党和国家从西藏民族工作角度高度重视西藏旅游文化发展,中央第五、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都强调要把西藏建设成为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习近平总书记在给“2019·中国西藏发展论坛”的贺信中再次指出,“西藏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中国的一个重要边疆民族地区,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17]。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按照中央要求,出台《大力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加快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意见》,制定和出台相关的政策和规划,为文化旅游发展提供有利指导,促进西藏旅游文化出现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

(一)积极推动西藏旅游文化在区域上的整合与联合

西藏按照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的要求,主动融入国家战略,高标准编制《西藏建设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中长期规划》《拉萨国际旅游城市建设规划》《林芝生态旅游大区建设规划》等区域性发展规划。近些年,西藏与滇川两省合力打造大香格里拉文化圈,“十三五”时期将依托川滇藏区域格局,强化川滇藏旅游合作,把茶马古道、香格里拉、格萨尔王、三江并流(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创建成中国香格里拉国家旅游品牌。西藏还将依托川藏铁路和川藏高等级公路建设和长江旅游带发展机遇,深化川渝藏合作,以链接川渝藏旅游精品线路组织为纽带,打造长江上游生态旅游品牌。联合四川、云南、新疆等地打造“茶马古道”生态旅游文化廊道和“西昆仑”文化旅游带廊道[18]。

(二)推进西藏旅游文化品牌建设

随着西藏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西藏旅游品牌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西藏在城镇规划和建设当中融入自然风情和历史文化,着力凸显地域特色,“一江两河”流域突出卫藏风格,尼洋河流域突出工布风格,藏东“三江”流域突出康巴风格,藏北突出羌塘草原游牧文化风格,后藏与阿里突出象雄古格风格;各地市结合自身优势打造旅游品牌,形成了一年一度拉萨雪顿节、日喀则珠峰文化艺术节、山南雅砻文化艺术节、那区羌塘赛马会、林芝雅鲁藏布大峡谷文化旅游节、昌都三江茶马艺术节、阿里象雄文化旅游节等文化旅游品牌;依托中国西藏旅游文化国际博览会平台打响“人间圣地·天上西藏”品牌,与北京、上海、甘肃等16个省区市共同建设“青藏铁路沿线旅游推广联盟”,不断提高了旅游品牌影响力、旅游产品吸引力、旅游价格竞争力。“十三五”时期,西藏还将建设以拉萨为集散中心,依托铁路、公路的东西南北四条旅游精品环线,建设区域旅游文化资源聚集的珠峰生态文化旅游圈、雅砻文化旅游圈、羌塘草原文化旅游圈、康巴特色文化旅游圈和象雄文化旅游圈。2014年西藏推出“圣地拉萨·畅享幸福”“神奇珠峰·魅力日喀则”“诵读情诗·寻梦雅砻”“醉美林芝·自驾墨脱”“天上西藏·梦幻阿里”等七大特色旅游线路[19]。

(三)积极发展西藏创意旅游文化

西藏自治区积极推动旅游创新融合发展,推进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构建全时全域全业旅游新格局。把历史文化与现代舞台剧结合,打造出拉萨“文成公主”大型实景剧,日喀则“江孜印迹”实景剧。突破西藏旅游季节局限,出台涵盖旅游景区、星际酒店、出行交通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推出“冬游西藏”活动。实施“旅游+”战略,推动西藏旅游与藏医藏药、城镇化、教育、文化、体育、农牧等领域融合发展,拓展旅游发展新领域。“十三五”时期,西藏将重点建设拉萨中国西藏文化旅游园区、日喀则后藏文化旅游风情园区、山南泽当休闲产业园区、林芝生态旅游经济开发区、“香雄美朵”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推进“互联网+旅游目的地”建设,建设一批智慧旅游城市[18]。

四、西藏旅游文化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对策和建议

文化旅游是外界认识西藏、了解西藏的重要窗口,同时西藏也需要通过旅游向世界展示新西藏。民主改革60年来,西藏旅游业在党的政策支持下,迅速成为西藏战略性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明显。西藏旅游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结构单一,文化开发力度较小,旅游业的系统化、规模化建设不完善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为更好、更全面地发展旅游文化,把西藏建设成为世界旅游目的地和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要以发展生态和文化为主要动能,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主要发展思路上,要以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思想基础,增强各族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增强各族人民群众的“五个认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第一, 旅游宣传上重视培育和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近些年来,西藏重视旅游文化的宣传和发展,构建了藏传佛教为主流的独特的旅游文化,但是在文化建设和长久发展的眼光来看,早期形成的旅游文化特色过多的强调独特性,把藏传佛教作为西藏文化的名片,使西藏在世人眼中只是个宗教气氛浓郁的地方,忽略了西藏是中华文化特色保护地的重要位置,同时也更加局限了西藏民族文化的发展繁荣,这对西藏民族文化本身是一种潜在伤害。为促进旅游文化更好地发挥文化宣传的作用,在制定西藏旅游宣传策略时,应先考虑到西藏文化是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成员,要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思想基础,增强对西藏历史的正确了解和认识,以文化凝聚人心,增强自身的文化凝聚力,不是一味的以神话和传说来吸引游客,让游客能够客观公正地了解西藏历史,真正认识西藏。

第二, 增强旅游从业人员民族理论政策培训,规划引导各族群众相互欣赏、相互理解。旅游从业人员是游客了解当地情况的重要途径,是文化的重要传播者,要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使其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旅游从业人员需要具备坚定的政治素养,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要正确理解中华民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一体格局,进一步加强对民族理论政策的理解和认识,多做有利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内容的宣传。特别是导游在构思解说词时,要做积极、向好、向善的讲解,将自己的所学、所思、所行融入其中,在服务游客的过程中传播引导各族人民群众在交往中发挥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的正能量,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规划建设民族文化主题公园,集中展示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主题公园集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民俗表演、文创商品,体验地域等内容,通过多种表现形式,丰富“五感”(2)“五感”,即视觉感、听觉感、嗅觉感、触觉感、味觉感。享受,有一定文化主题的旅游集合园区。民族文化主题公园相对于一般的旅游景区具有设计独特性、文化优越性、科技创新性等特点,民族主题文化公园对民族优秀文化的发扬,有利于增强各族人民群众的民族认同感。西藏建设文化主题公园,必须要紧紧围绕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的这一根本原则,融合所选址地的民族、文化、地域的特色。具体实施上,可以将文化主题制作成小短片,利用高科技球幕电影或是VR设备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制作小模型或是真实演员表演的方式,体现其发展过程;民俗文化表演除了歌舞展示,也可以进行婚俗、饮食习俗,节日风俗等内容的展示。内容构思上要开拓创新,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摒弃负面影响的落后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宣扬淳朴的民风。淡化宗教消极影响,建设出特色浓郁,立意健康向上的民族文化主题宣传园,更好地体现优秀民族文化的社会价值。同时,也要防止过度开发,避免民俗文化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出现“庸俗化”倾向,或产生迷信等不良社会影响。

第四,开发红色旅游,培育各族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情怀。红色旅游文化是中国革命精神的体现[20]。“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有利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培育发展旅游业新的增长点。”[21]西藏是特殊的边疆民族地区,是我国反分裂斗争的前沿阵地,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存在着与达赖集团斗争的特殊矛盾。在西藏发展红色旅游正逢其时,民心所向。西藏发展红色旅游文化,以弘扬“老西藏精神”和“两路精神”为主线,丰富红色旅游知识性与创新性相结合,加大对红色旅游景区的宣传力度,提升红色旅游文化的影响力。红色旅游的形式也不应局限于简单的资料展示,可利用高科技观影技术,制作解放军进藏破山修路、开荒生产、平叛改革等场景,让游客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也可适当增加类似于“吃红军饭、穿红军衣、唱红军歌、走红军路”等的体验活动,让游客更能理解当时艰苦的环境和革命先烈大无畏的奉献精神。

第五,健全世界旅游目的地的高水平建设体系,增加游客体验度满意度。早在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时,就提出要把西藏建设成为世界旅游目的地,这是有利于西藏社会发展的模式,是对西藏发展的战略定位。但目前西藏旅游的现状无论是文化品牌的建设,还是基础设施的完善,都与之相差甚远。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对拉萨旅游的跟踪调查研究表明:连续28个季度的调查结果显示,拉萨的游客满意度水平一直在低位徘徊;2013年游客对拉萨市的满意度指数为64.8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60个样本城市排名最末[22]。从调查结果样本进行具体分析,游客对拉萨市自然景点、空气质量、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分数较高,对于交通、住宿、餐饮、旅游管理方面的分数较低,由于进藏旅游多为长期游客,旅游服务水平较大程度影响着游客体验度。西藏旅游业在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应高起点、高要求建设相应设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医疗、卫生、住宿、餐饮等相关产业的服务水平。旅游部门也可出台一些政策措施,帮助发展并有效监管,促进旅游产业的系统化、规模化、法制化建设,增加西藏旅游的品牌知名度,助推西藏成为世界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建设。

猜你喜欢
交融西藏民族
都是西藏的“错”
我们的民族
真美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神奇瑰丽的西藏
集聚思想碰撞推进文化交融与发展
中外艺术精品展览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一个人的西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