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隽
12月22日,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中国经济周刊》主办的第十八届中国经济论坛在人民日报社举行。本届论坛以“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为主题,深入分析了我国企业当前面临的全球经济形势,探讨了中国企业提升全球竞争力的内生动力。在本届论坛上,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荣膺“中国企业全球竞争力榜样”。
刚卸任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职务的宋志平不但对企业全球化有着深刻的实践和洞察,担任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又使他在观察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时有了全新的视角。在第十八届中国经济论坛闭幕演讲中,宋志平就“发展大国工业,迎接资本市场的春天”做了精彩分享。
宋志平身上有很多标签,他是首位“央企双料董事长”,他带领中国建材集团和中国医药集团两家央企实现跨越式发展,让两家央企双双进入世界500强。
其中,中国建材集团连续9年入围世界500强,2019年更是超过法国圣戈班集团,首次登顶全球建材企业榜首。他到华为参观,任正非见到他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宋你真了不起,做了那么多水泥。”
如今,中国建材集团资产总额6000亿元,年营业收入3800亿元,水泥产能5.2亿吨,是全球最大的建材企业。
2019年5月,宋志平出任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用他自己的话说,以前做企业,是“运动员”,现在到协会工作,将担当起“教练员”的職责。
面对3700多家上市公司、约60万亿元总市值的大盘子,如何帮助他们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听一听他们的问题,为他们做点服务,为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提供专业帮助。”宋志平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在企业工作的40年里,宋志平担任大型国企领导人职务长达35年,其中有18年时间做央企一把手,有5年身兼中国建材集团和中国医药集团两家央企的董事长。他担任上市公司董事长17年,曾领导的中国建材集团旗下有14家、中国医药集团旗下有6家,共20家上市公司,有A股公司、H股公司和红筹股公司。每年,他还会带队进行路演,与各类投资者进行充分而深入的沟通。
“在企业40年的经验让我对上市公司的发展有信心、有底气。”宋志平说,“我在企业里的几次‘出场好像都与困难有关。不管是最初做销售员,还是后来做副厂长、厂长,包括到中新集团做总经理、去国药集团任职等等,一路走来,都是因为企业遇到了一些困难,需要一个负责任的人去做。”
宋志平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上市公司协会是一个桥梁,用专业的方法帮助上市公司,将相关意见报告给政府部门,为上市公司纾困打开一扇窗。
目前全国上市公司一共有3770家,市值约58万亿,上市公司覆盖中国经济的90个行业,中国500强的70%是上市公司。2018年上市公司创造的利润,占企业利润的40%,创造的税收占企业税收的30%。今年前三季度,实体上市公司的利润占规模工业企业利润的50%。
在宋志平看来,上市公司是国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最重要的经济体,而现在,正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关键时刻。他希望在这样的时刻把过去的经验和教训都用起来,与3700多家上市公司的“球员”共同提高质量。按照他一年前给自己的定位,他还要从企业家、企业思想家向着企业教育家演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当下中国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如何从制造大国升级成为制造强国。
“要重视保护制造业、支持制造业、加强制造业,制造业是我们的根。千万不能‘脱实向虚。”在宋志平看来,现在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谈高科技、服务业,但无论是服务业还是高科技、AI、5G,其实都是围绕着一个核心,那就是制造业升级。高科技和服务业不是取代制造业,它们之间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
“我在一个行业论坛上演讲,一谈到水泥,场下大家都笑了。我知道大家更想听听石墨烯、区块链。但实际上,水泥的故事大家并不很清楚。水泥是中国改革开放建设中的重要支撑,今天离开水泥我们就难以出行、无法生活。”宋志平谈到,中国是一个消费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出口大国。中国制造业可以满足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消费需要,但世界任何国家都无法满足中国的需要,制造业是我们巨大的优势。改革开放的历程,也是中国制造业崛起的历程。从“德国制造”,到“日本制造”,再到“中国制造”,这是一个制造业全球化的发展过程。制造业是我们的基础。水泥等制造业是不可或缺的。改革开放之前,水泥大型装备是跨国公司向中国提供;现在,中国的水泥装备供应全世界。仅中国建材集团一家,在全球水泥装备市场的份额就占到65%。而且,中国建材提供的都是中高端产品,技术并不低于跨国公司。
“中国制造很光荣。过去的中国制造,是以规模和廉价的资源、低成本、出口导向为特征的制造;现在,中国制造业进入世界500强已有不少,我们可以在创新能力、盈利能力、管理能力、国际市场占有率、世界知名品牌、美誉度等方面把中国制造做到一流。”宋志平说。
当前,中国正在完成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跨越。如何进一步搞好制造业?宋志平建议进行“四化转型”:第一,绿色化;第二,智能化;第三,高端化;第四,服务化。
2019年中央经济会议指出,要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健全退出机制。
宋志平谈到,“今年很多媒体报道企业退市的消息,退市本身不是目标,是盘活资源、倒逼改革的有效手段。美国资本市场每年都有大量的退市,在美国上市公司的半衰期是10.5年,即每10年半就有50%的上市公司被重组合并或是退市,这个比例是非常高的。让退市常态化,不合格就退。所以,我也跟一些退市的上市公司说,痛痛快快地退市,因为你现在达不到上市公司的标准,退市之后企业搞好了还可以再回来。公司上市就是符合标准才行,既然如今不合标准,那退出是再正常不过。”
12月17日,证监会上市部副主任孙念瑞公开表示,截至目前,今年A股上市公司退市家數达到18家,其中主动退市1家,强制退市9家(包括6家面值退市),还包括资产出清退市等方式,是近年退市家数最多的一年。
据悉,*ST海润、*ST众和、*ST华泽、*ST雏鹰、*ST华信、*ST印纪、*ST大控、*ST神城、*ST华业9家公司被强制退市(其中6家属于面值退市),*ST上普股东大会决议主动退市,小天鹅等8家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渠道退市。
宋志平称,严格执行退市制度,是把好市场出口关,努力培育优胜劣汰机制,夯实推动上市公司质量提高的基础。
伴随着沪指再上3000点、11月经济数据向好等多项指标明显上升,“牛市要来了”的呼声四起。
作为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对明年的资本市场如何看?明年是不是资本市场的春天呢?宋志平认为,这取决于三件事。
第一,经济的基本面。目前虽然有经济下行的压力、有贸易摩擦的压力,但经济基本面是长期稳中向好。我们有14亿人的市场和90万亿的GDP,市场空间与回旋余地是很大的。要坚信市场的空间与韧性,还要坚信中国的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
第二,上市公司的质量。上市公司的质量涉及方方面面,首先是规范化治理,涉及公司的内部和外部;其次是良好的业绩,要给投资者良好的回报;最后是要有责任担当,不仅要照顾投资者的利益,也要关心到经营者和员工,建立共享的机制与和谐的社会关系。证监会提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计划”,从提升信息披露有效性、规范治理、市场制度改革、退市常态化等7个方面提高质量。上市公司的质量是上市公司的第一责任,董监高关键少数要负起责任,同时市场环境也非常重要,大家要有合力,共同来支持上市公司提高质量。
第三,投资文化和理念。在投资文化上,也要进行转变和提高。从盲目的投机回归理性的投资,从脱实向虚回归实体经济,从概念的炒作回归企业的业绩与价值,从短线炒作回归中长期持有。
“如果我们的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如果我们的上市公司质量能够提高,如果我们的投资文化能够转变,资本市场的春天就一定会来了。”宋志平表示。
责编:姚冬琴 yaodongqin@ceweekly.cn
编审:张伟
美编:孟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