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自力
摘要:为了更好地欣赏国画意境,实现水墨国画立体浏览,该文分析了水墨国画多个视点、多个散点布局的规律,探讨解决国画散点透视区域的方法,列举了用Ps软件将原国画散点透视区域分层步骤。
关键词:水墨画;焦点透视;散点透视;正射投影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33-0231-03
1概述
让客观物象在平面上正确地表现出来,使画面具有近大远小、近实远虚呈放射状的立体感和远近空间感的现象称为透视。观察者固定在一个立足点上,把能摄人镜头的物象如实地画下,将视域以外的东西排除掉,这样的一幅画面里,透视往往会有一个视线消失点,散落在画面各处的物体都将依照一种规律趋向那个消失点,这个点也叫焦点。一般作画的视域只有60度,就是人眼固定不动时能看到的范围,视域角度以外的景物则不能布局到画面中,如同照相只对一个焦点拍摄,西洋画一般采用“焦点透视”方法绘画。图1可见西画中的一个焦点透视画面。
中国山水画能够表现“咫尺千里”的辽阔境界,采用了另外一种绘画技法即散点透视的焦点扩散方法。在假想的高空俯视时,散开点的透视光线具有正射性,正射投影的光线都是互相平行的直线,并与投影地平面相垂直。随着高空视点的降低许多散开点局部又可满足”焦点透视”方法。就像画家一边走一边看,每一段可以有一个聚焦点。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下个视域的限制,满足整体连续性和局部间断性。散点透视虚拟高空俯视的几何条件,决定了其视点的散在性和可移动性,同时在各个不同立足点上所看到的对象按“焦点透视”法在聚焦线范围内可随心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中国画的意象和意境就是由画家在自由平行移动视线的条件下,对自然客观对象进行全方位观察,并在其思想感情及审美意趣支配下综合绘制画面。这种”散点透视”原理保证了中国画可以创作出数十米以上的长卷场景,若采用西画一个”焦点透视”法就无法达到同样的效果。现代科学技术下的智能手机能在平滑移动过程中连续拍摄,将数张照片通过一定的算法无缝拼接形成一张全景照片,这与中国画的散点透视技法绘画结果很类似。因为地球是圆球状体,人眼获取的光线聚焦性导致观察点越高,远方水平线在纸面上越靠下部,视点高观察到对象就多,就像无人机在天空看到地面的物体尽收眼底一样。每个画家观察点一般有个临时的假想固定高度,以便画下散点区域的景物,这必然会有人体生理视线在无穷远处的集合焦点散落在视平线上,它既是中国画散点透视无数个透视光束的集合,又与有相同视点的西画焦点透视消失点所在的水平线是一致的,这条“视平线”就是中国画散点透视与西画焦点透视相通的地方,中国画穷远的意象瀹恰是正射(垂直)投影后局部水平拉远纵深作画和西画中心投影作画相同之处,而中国画的“散”具有鲜明的特色。
实践中画家往往是游历大好河山时从早上到晚上,从山脚到山顶仔细过目各种美景以后,在脑海中把综合游历处于不同时空中的物象,依照主观感受重新布置取舍,高可看散点,深可看焦点,虚拟移动视点构造画家心目中的时空境界,默画创作出新的随心所得意境画面来表现自身所独有的审美结果。
中国山水画在世界艺术殿堂里面具有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为了更好地欣赏国画,引入现代技术手段从立体全景的角度领略作品的意境是本文研究的方向,为表现原作者画面意境,立体全方位欣赏作品的风貌,可以尝试以下几种复原方法实现立体浏览:一种是垂直画面纵深分块布局立体法,此法是按原画面的状况,PS分解每块画面作为一个垂直平面层,整幅画面对应的每个子画面用三维软件水平方向按一定比例纵深拉开,垂直分布在相应位置,在一个视点观察仍然是由多层画块叠加的原画,通过移动视点实现观赏其立体效果。另一种是纵深绘制实景原图等比例布局立体法,此法是把原画面分块,按纵深比例分布,在三维软件上根据原场景中相对位置按比例复原各个场景对象,通过移动视点实现观赏其立体效果。这些方法要解决的问题都要考虑有关原国画散点透视区域分块的问题。
2原国画散点透视区域确定原理
长卷或立轴场景的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大概分两大类:一个是水平方向观察的深远结构,一个是垂直方向观察的高远结构,作画时又相互关联互相渗透。现以水墨山水画立轴场景为例进行解析,见图2。原国画的深远结构构图通常采用三个层次:纸的底部是前景,有石头有树林、纸的中部是中场景,有山有水有瀑布、最后纸的上部是远景,有云雾有远山。画面虽然也有近大远小的特征,却不是严格按照光学原理的成像规律,而是画家对于自然理解的常识归纳,将所见所得散布在整个纸面,让人感觉大自然的美和协调。当我们参照焦点透视的原理增加视线时,又会发现我们很难找到画家所处的视点定点位置,整个面面似乎有很多的视角,而每个视角又都在局部构成透视关系,构成了一幅散点透视多个焦点的画面。图2分析了山水国画散点透视多个焦点画面。
垂直方向观察的高远结构作画是高空平行观察散点最好的例证(箭头所指),散点透视的视线是画家假想的视点在垂直方向平行移动后看到的各个意象中心点平行线,各意象中心点区域按照对象散点分布及其相对位置的近似统一比例关系缩小相对的位置,同时尽可能保持与实地位置关系相似,整个画面不是像西画焦点透视那样向着唯一的消失点方向收敛缩小,但局部实体又满足焦点透视的射线布局。散点透视光线的垂直平形性、视线长度比例的统一性和散点分布的随意性对画面意境构图起着重要保证作用,画纸可在画家眼里容纳百川,体现丰富的景物内容,更全面的展示天人合一的意象性画面,如宋代郭熙的深远法构图,视点离地面越高,正射投影性就越强,看到的场景中的实体就越多。见图3山水画各垂直散点示意图。
由于高度的限制,反映在山水画画面上,各意象中心与投影转换后相应的位置之间的相对方位、距离和比例以及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基本保持不变,以视点所见的个散点区域呈现立体圆锥形。侧面观察水平深远法与垂直高远法相结合视点从纸面底部(左部)向上(右部)移动投影转换后的剖面原理图,见图4体现了意境中视点移动所看散点区域块效果图。
3PS软件将各透视区域逐层分解
有了上面国画“散点透视”的原理分析,根据画面实际情况,揣摩画家意境,人工干预画面的散点,水平的深远与垂直的高远法相结合分析山水画,掌握画面假想视点的透视高度与景物距离及动态方向,高看散点,低看焦点,看场景中的散点区域大快,一般以云雾、水塘做明显分界线,以联体山群、不同种类树林、植被区域为集合快进行划分,将原国画分出散点区域。下面是采用PhotoShop软件对图3原国画照片进行计算机图像综合处理技术方法大致步驟。
原山水国画给出了长宽332*597像素,根据散点透视原则,将原图3按图中红线所示的6大块区域及中间3块夹层进行分解,从纸面下部到上部分层提取画面步骤如下:
a.打开软件Photoshop
b.将原山水国画332*597像素导入Photoshop软件中
菜单一图像一图像大小,转换放大对应大尺寸1024*1841像素
c.从纸面的下到上,利用Photoshop一快速选择工具一分解各块图层,见图5-13:
4结束语
按纵深比例分解了原画画面各散点区域画块,为后面各垂直区域块图片的纹理贴图及抠像技术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也为实现视觉的立体观赏效果奠定了基础。在下一步地面分层布局时要根据原画面中有山、有水、有瀑布,有船、有鸟、有人家,有树、有草、有竹林,有雾,有云有签名等山水国画常见的特点,分析散点透视焦点区域,解决好立体布局分块比例问题,无论是垂直画面纵深分块布局立体法,还是纵深绘制实景原图等比例布局立体法,都需要保持纵深深度预估计要与原画匹配,使得立体远景浏览时方可有回旋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