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信心 发展生猪生产

2019-01-08 23:29农经李国祥
农经 2019年9期
关键词:养猪猪瘟猪肉

文|《农经》特约观察员 李国祥

2018 年8 月份我国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以来,生猪生产能力持续下滑。受生猪供应偏紧影响,2019 年4 月份开始国内市场猪肉价格不断上涨,到8 月份国内市场生猪价格和猪肉价格大幅度上涨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多部门密集出台“含金量”高的特殊政策措施,激励农民和社会其他投资者发展生猪生产。尽管如此,社会上一些投资者对发展生产生猪仍然顾虑重重,担心政策的落实程度、政策的稳定性和非洲猪瘟的可预防性等。当前,是否可以进入养猪产业?回答这个问题,不能仅凭直觉,要客观理性深入分析,特别是要在科学分析基础上提振信心,不失时机地高标准发展生猪生产,严防非洲猪瘟疫情,抓住市场机遇和政策红利,增加生猪供应,在增加投资养猪盈利的同时,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供求失衡,猪肉价格明显上涨引关注

自今年2 月份开始,全国各地多数月份猪肉消费价格呈现出逐月上涨态势。进入7月份,猪肉消费价格上涨幅度更是明显加大,8 月份以来猪肉消费价格不仅总体上在高位运行,而且市场上涨势头并没有完全“止步”迹象,猪肉价格估计进入到高位波动运行阶段。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前8 个月猪肉消费价格环比除1 月份和5 月份小幅度下降外,其他月份都呈现出上涨态势,其中8 月份环比上涨达23.1%;前8 个月猪肉消费价格同比除1 月份和2 月份下降外,其他月份一致性地呈现出涨幅扩大态势,其中8 月份猪肉消费价格同比上涨达到了46.7%。

对于今年7月份以来的猪肉价格上涨,社会上有不同的解释。有的认为是非洲猪瘟疫情影响所导致的,也有的认为是各地在落实环保政策时将很多猪场关闭了,还有的认为是中美经贸摩擦引起的。尽管不同解释都有一定的道理,但7月份以来我国猪肉价格大幅度上涨,根本原因是国内生猪供求关系严重失衡。受非洲猪瘟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上半年生猪生产持续下滑,能繁母猪、仔猪和出栏存栏生猪普遍呈现出减少态势。目前生猪出栏和猪肉生产量减少的势头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据海关统计,今年前7 个月,我国进口猪肉100 万吨,同比翻倍增长。尽管猪肉进口快速增长,但在猪肉供给总量中比重不高,并不能改变我国生猪供给大幅度下滑对猪肉价格的影响,认为减少进口美国猪肉导致国内猪肉价格上涨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

自非洲猪瘟传入我国之后,总体上疫情范围不断扩大,虽然疫点疫区数量有限,但是不利影响还是比较明显。在我国呈点状发生的非洲猪瘟疫情,表明非洲猪瘟病毒已形成了一定污染面,对生猪生产不利影响明显。

在根除非洲猪瘟疫情的做法上,我国借鉴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做法,建立了中国的非洲猪瘟应急响应机制:一旦某个养猪场或者某地发生非洲猪瘟疫情,按照应急响应机制,就会采取封锁、扑杀、无害化处理、消毒等处置措施。这些做法对于有效阻止非洲猪瘟病毒传播是必需的。同时,禁止所有生猪及其产品调出封锁区,禁止生猪运入封锁区,这些措施对于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疫情是极其有效的。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不能否认非洲猪瘟防控是有效的,但是对生猪生产能力保护与恢复是无益的。我国生猪生产能力一直在下滑,能繁母猪存栏比常年大幅度减少。生猪生产能力不恢复,即使进口再增长,可能也无法根本改变猪肉价格高位波动运行格局。

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7月份全国的能繁母猪存栏量比去年同期下降32%。有一些研究认为,目前全国生猪生产能力已经比常年下降40%,2019年的猪肉产量估计会减少大约1000万吨。

生猪生产能力下滑,带来生猪价格大幅度上涨。根据国家统计局等监测,今年8 月下旬流通领域外三元生猪每公斤为27.0 元,比1 月上旬上涨了14.4 元,比6 月下旬上涨了9.8 元,7月份以来的生猪价格上涨在今年上涨中的影响程度近70%。

猪肉价格高位波动运行,对理性消费者的行为势必产生影响。虽然猪肉价格对粮食价格的影响近乎中性,但对动物源性食品价格的交叉效应是客观存在的。近年来,我国居民食物消费结构正在不断升级中,高收入者更倾向于多消费牛羊肉以替代猪肉消费。在猪肉价格水平与牛羊肉价格趋近的情况下,高收入者更会加快牛羊肉替代猪肉消费。禽肉禽蛋是价格相对低廉的蛋白类食物,在猪肉价格高位波动运行情况下,中低收入者会增加禽肉禽蛋消费以替代猪肉消费,这样也会带动禽肉禽蛋类产品价格的上涨。

猪肉价格大幅度上涨,直接影响CPI。猪肉价格对牛羊肉和禽类价格等的传导效应,带动其他食品消费价格上涨,进一步拉高了CPI。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8 月份猪肉价格影响CPI 上涨约1.1 个百分点,畜肉类价格上涨影响CPI 上涨约1.3 个百分点,鸡蛋禽肉价格上涨影响CPI 上涨约0.2 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及其传导效应,已经对部分居民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增加了居民生活开支,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扶持发展生猪生产政策密集出台提振信心

2019 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和扶持生猪生产的优惠政策措施。特别是进入9 月份,国家陆续出台各种“含金量”高的特殊政策措施,促进生猪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从猪场的新建、改建、扩建所需要的资金和场地,动物防疫、粪污处理等都有优惠支持政策;对生猪养殖中万一发生疫病等极端情形给予保险,对于发生非洲猪瘟疫情需要强制扑杀给予补助等,也都有明文规定。

恢复和保护生猪生产能力,增加能繁母猪和育肥猪存栏量,需要解决钱的问题。完善种猪场和规模猪场临时贷款贴息政策规定,到2020 年年底,凡是符合规定的种猪场和规模猪场用于新建及改扩建猪场的贷款,可以享受贴息政策。有些地方还出台具体措施增加金融机构向养猪场户增加信贷支持。

2019 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和扶持生猪生产的优惠政策措施。特别是进入9 月份,国家陆续出台“含金量”高的各种特殊政策措施,促进生猪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要让发展生猪生产的政策措施能够落地,必须解决生猪在哪里养和养殖用地怎么解决的难题。2019 年8月下旬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地方立即取消超出法律法规的生猪禁养限养规定,不仅如此,而且还要对依法划定的禁养区内关停搬迁的养殖场,安排用地支持异地重建。9月初,自然资源部出台政策,要求必须规范划定生猪禁养限养区域,为稳定生猪生产切实提供用地保障。允许生猪养殖用地使用一般耕地,作为设施农用地,不需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地方政府也不需要考虑耕地占补平衡。

对于农民和其他社会投资养猪的,不仅有钱有地养猪,而且生猪价格高位运行,盈利率高,每头生猪净赚1000 元以上都有保障,这应该可以调动投资养猪的积极性了。但是,我们在实际调查中也了解到,还是有很多农民和投资者不敢养猪,最主要原因可能是担心养猪后一旦遭遇非洲猪瘟疫情将损失惨重。毫无疑问,这种担心和顾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必要的。因为只有怀着“敬畏”对待非洲猪瘟,才有可能做好做实非洲猪瘟防疫工作。虽然目前非洲猪瘟既没有疫苗来防控,又不能在生猪感染病毒后可以治疗,但是其传播大致路径应该是比较清楚的。只要按照国家防控非洲猪瘟的指导意见做好各项工作,至少可以将非洲猪瘟疫情发生的风险大大降低。

再者,目前加快恢复生猪生产,不仅是养猪场户可以获得高额回报的大好时机,而且更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平稳运行,关系到物价稳定和民生福祉的大事。国家不仅密集出台多项扶持政策措施,而且还会加强非洲猪瘟防控技术指导服务,优化种猪跨省调运检疫程序。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还加强了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提升了疫病防控能力——这些举措对于提高防控非洲猪瘟疫情至关重要。

当然,作为养猪场户,更是要在养殖和运输等过程中借鉴业已摸索出来的防控非洲猪瘟疫情成功做法,增强生物安全意识,切勿麻痹大意,在每个环节都要做好防控工作,特别是要做好隔离检疫和清洗消毒等防控工作。绝不直接使用餐厨废弃物喂猪,选用生猪感染非洲猪瘟病毒风险小的正规来源渠道饲料喂养,有条件的也可以对喂养生猪的饲料进行消毒。严禁与猪场无关人员进入,减少生猪感染非洲猪瘟病毒风险。

退一步说,万一养猪场户发生了非洲猪瘟疫情,是否“血本无归”了呢?结果可能并非这样。国家已经出台政策,要求加快非洲猪瘟强制扑杀补助发放。2019 年9 月份财政部等部门规定,除继续对因非洲猪瘟疫情强制扑杀的生猪给予补助外,还要求进一步完善补助发放方式,由原按年度结算调整为每半年结算发放一次。不仅如此,9月份国家出台政策临时提高能繁母猪和育肥猪保险保额,决定从2019 年5月至2020 年12 月底,将能繁母猪保额从1000—1200 元增加至1500 元,育肥猪保额从500—600 元增加至800 元。显然,扑杀补助和生猪保险赔偿是辅助的,因为扑杀补助金额和保险赔付金额充其量只能补偿生猪养殖成本,无法让养猪者盈利。而做好生物安全防控,确保生猪供应市场,同时获得市场盈利和政策扶持,这才是当前情形下发展养猪的主要动力所在。

短期内发展生猪生产应不会遭遇产能过剩威胁

社会上有过投资养猪经验的,或者对生猪市场有研究的,在当前情况下仍然对发展生猪生产信心不足,还有一种担心:市场高回报加上政策强力扶持,是否会带来生猪产能过剩,价格新一轮下跌,最后导致亏本。

的确,我国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已经历了多轮波动周期。目前发展生猪生产的良好机遇是否会在短期内带来产能过剩呢?这可能需要结合非洲猪瘟疫情来进行分析,这样才能科学地回答。

生猪价格高位波动运行将持续多长时间?这确实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与非洲猪瘟防控形势及后期生猪生产能力恢复等多种因素有关。年初时社会上的一般估计认为,2020 年生猪生产形势会比2019 年还要严峻,但是在一系列政策激励下,加上市场上生猪价格高位运行,目前生猪养殖场户投资主体信心正在恢复,发展生猪生产的积极性也正在提高。社会上对生猪市场展望有所改变,估计2020 年生猪生产能力会不断恢复,生猪市场形势将不断好转。

为什么我们认为即使非洲猪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生猪生产能力得到有效恢复和发展,但是生猪供应偏紧的状况仍会持续相当长时间,这样判断的主要依据是非洲猪瘟疫情的特殊性。

我们知道,非洲猪瘟于1921 年在肯尼亚首次发现,截至2018 年11 月,已有60 个国家先后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但是,只有13 个国家根除了疫情,根除时间为5 年到36 年。西班牙从出现首例非洲猪瘟疫情,到成功根除共用了30 年时间。尽管非洲猪瘟病毒发现近百年,但人类对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和免疫保护等方面的认识还非常有限。非洲猪瘟病毒具有超强的体外生存能力,而且短时间内成功研制非洲猪瘟疫苗的可能也相当小,国际上研究疫苗几十年也没有取得明显进展。2019 年8 月份以来,非洲猪瘟的新疫情仍在全球多个国家不断地发生,因此,短时间内完全控制、根治非洲猪瘟疫情,难度很大。

在我国呈点状发生的非洲猪瘟疫情表明,非洲猪瘟病毒已形成了一定污染面。非洲猪瘟疫情传播途径错综复杂,风险难以完全阻断,且目前尚无有效疫苗,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

正是由于非洲猪瘟的特殊性,估计短期内生猪产能出现过剩的可能性极小。但是,从长期来看,还必须从我国猪肉产需平衡出发,治标治本,加快研究,做好规划,建立并启用生猪养殖后备基地。经验表明,在已经发生非洲猪瘟的疫点疫区,短时间内恢复生猪生产能力面临疫情再发高风险,养猪企业或者养猪户对于在原地复养不容易成功。中国地区广阔,可考虑在现有生猪优势产区基础上,尽快规划出有助于采取生物安全措施阻止非洲猪瘟病毒传播的后备生猪生产基地,并加大投入,建设成为新的生猪优势产区,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推进现代化高标准养猪场发展,将高效养殖、自动化信息化装备和粪污资源化处理与利用有机地统筹配套起来建设,让现阶段养猪投资者有机会可以可持续发展。

总之,在国家出台政策保护和恢复生猪生产能力与非洲猪瘟防疫并重的情况下,加上短期内生猪市场价格高位运行带来的养猪高盈利,建猪场、扩生猪产能,尽快进入比迟疑更为有利,这种信心必须尽早建立,养猪值得投资的机遇才能抓得住。

猜你喜欢
养猪猪瘟猪肉
非洲猪瘟防控形势及防范措施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非洲猪瘟对菲律宾已造成1350亿比索的损失
猪肉将降到白菜价
下半年猪肉进口速度或将放缓
猪肉价格“落地”后怎么走?
非洲猪瘟常态下猪场建设的12345
养猪
近期猪肉价格上涨动力减弱
养猪谨防六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