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珊宇,张慧,曹栋栋,黄玉韬,李政,田燕,阮关海*
(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2.浙江省种植业管理局,浙江 杭州 310021;3.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1)
拥有几千年农业文化的中国,乡村是中华传统文明的发源地和根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民认可自身价值的普遍模式[1]。浙江省在乡村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17年浙江省强调“大花园”建设,推进万村景区化建设,提升乡村旅游、民宿经济发展[2]。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之一,其目的是完善和构建新的“三农服务体系”,推荐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3-4]。这就需要常规传统农业做出相应改变,在强调生产功能的基础上,更注重民众参与度提高及新、奇、特和一年四季观赏搭配需求,因此,向日葵等美好作物的大田种植化也应运而生,可满足城市乡村游、教育采摘游、自然亲近游、网红打卡游的多元化需求的同时,为社会提供社会综合服务和产品功能。
《庄子·盗跖》有云,美好,即指美丽的东西让人身心舒畅,更好地生活、快乐的生活。作物,由日语转借而来,是指直接或间接为人类需要而栽培的植物,我国古籍中称“禾稼”或“谷”,随着谷的含义不断发展,由稻、黍稷、麦、菽,逐步扩大到麻类、瓜果、蔬菜乃至所有栽培植物,自20世纪初我国农业文献开始引用“作物”一词,俗称“庄稼”。
美好作物在广义上来讲,就是能够让人记忆犹新,难舍思念,乐享其从田间到餐桌各环节带给人们身心舒畅、美感五内、健康生活的可供食用、观赏、品鉴的农作物。从狭义上来说,美好作物就是种在田里美丽“好看”、食用健康“好吃”、种植户“好效益”、人们“认同度高”且颜色多彩丰富的庄稼。本文所述的美好作物主要包括向日葵、粟米、小杂豆、兼用型甘蓝、高粱等与人民美好生活息息相关的大田作物。
美丽乡村建设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保护基本农田的基础上施行的系列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乡村文化、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的发展道路之一,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美好作物作为耕种于基本农田内的“庄稼”也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分析种植美好作物在不同层面的意义能够全面认知其应用价值。
向日葵、粟米、小杂豆、兼用型甘蓝、高粱等都是观食兼用的美好作物,也是广泛种植于基本农田之内的大田农作物,不同于稻、麦等主要农作物,这些美好作物兼具耐旱、耐贫瘠、耐盐、低肥水、固氮等特长,基于农田保护、土地循环利用、土壤和新垦山坡地改良、节能减排、节约农业资源等,在浙江美丽乡村建设中引入向日葵等美好作物的种植,特别是为拥有山丘地貌的乡村所在地提供了一年四季种植选择的品类,对稳定浙江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第一产业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第二产业是直接关系到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农民增收致富、经济稳定的支持性力量,第二产业相较于第一产业具有更广泛的稳定性、可开发性和智慧性,其发展主要依靠掌握新技能的新型农业创业者,不再仅满足于常规大田作物种植后的单纯性收入,而更加关注综合效益的产出。向日葵、粟米、小杂豆、兼用型甘蓝、高粱等美好作物应用于浙江美丽乡村建设中,从生长初期开始,即可发挥向日葵金黄花、粟米穗头红、杂豆矮紫花红绿果、兼用型甘蓝粉红白紫等颜色和植物表型形态特点,结合生长周期内的可赏、食、采、游等体验式观赏,提高第二产业发展所需的综合附加效益,对带动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第二产业多元发展具有推动意义。
第三产业是建立在第二产业基础之上的,是美丽乡村建设中乡村经济加速发展的助力器。2018年休闲农业市场规模接近5 900亿元,预测在未来10年,休闲农业将实现20%~30%的增长。随着土地政策松绑、农村物流改善、农村电商普及,以及2019年《电子商务法》的实施,掌握着网络实操技能的新型农业创业者,将田间种植结合农产品加工的可视化过程作为产地直供特色农产品的会员制营销手段,浙江部分区域已有开展,向日葵种植到葵油加工,高粱、杂豆和粟米的种植到五谷杂粮加工,兼用型甘蓝的冬种到补充保健菜品,能满足第三产业的周年多次、多品种加工的要求,对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第三产业具有增效意义。
从浙江省自然、经济、社会、生态4个方面分析兼用型向日葵、粟米、高粱、甘蓝等美好作物的优势:第一,浙江拥有依山傍水的优美绿色自然环境,加入花期或生长期自带不同颜色的美好作物的种植,与绿色主基色形成颜色上的自然协调搭配,可成为多样式单元化种植景观和连片式山区景观;第二,浙江属经济发达省份,人们生活水平高,养生观念强,多元化食品的需求多,观光方式也偏好选择好看、好吃、可带、可参与的农旅结合式,种植美好作物,可赏葵花榨葵油,采花生与制作花生酥,观粟米尾与熬制小米粥,看红高粱穗与烧制高粱酒等,参与度和附加效益高;第三,浙江社会教育程度高,接触式自然学科教育广泛,种植向日葵、高粱、花生、粟米、甘蓝为幼儿园、小学、中学等提供自然学科教学素材和学习体验,提高孩子们辨识各种农作物的能力;第四,在保粮高产的育种目标下,粮食生产稳定增长,但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产生环境污染、农药残留、土壤酸化、病虫耐药性提高、生育期加长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和生态安全,且主要粮食作物对农田要求较高,而向日葵、高粱、杂豆、粟米等美好作物具有生物防治功能,生育期较短,拥有耐旱、耐瘠、耐盐碱、改良土壤、闲田补种、绿肥养田、不争地、不争季节、营养价值高、可观赏性佳等诸多优点,可促进生态向更好方向发展。
从育成品种、栽培技术、种植机械化、搭配样板图等4个方面分析:第一,育成品种稀缺,向日葵、高粱、兼用型甘蓝、粟米、杂豆等品种登记,浙江省研究处于空白期,传统地方品种老化、混杂严重,如向日葵、粟米等良种几乎丢失;第二,因种植少,研究空白期较长,美好作物种植大部分属于农户自发小片种植,生产种植缺乏统一技术指导、种植模式及防病方法,能够直接推广应用的技术和模式短缺,影响了标准化种植,品质和产量保证难;第三,在北方向日葵等美好作物机械化程度较高,在浙江省美好作物机械化程度较主要农作物低,一方面受限于地块小大型机械化使用率低,另一方面受到机械化收获要求的田间水分制约,高温多湿无法达到北方田间自然风干水平,影响了机械化的发展;第四,目前,大田作物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搭配以彩色稻为主,但需航拍或登高观摩才凸显效果,走入田间式体验不佳,而利用向日葵、高粱、粟米、兼用型甘蓝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搭配,可带来走入式直观平面化的体验,小范围即可成为一个立体欣赏景观,但搭配样本较少可借鉴经验不多。
针对种植美好作物存在急待解决的问题,需加强品种筛选与创制、稳产促收栽培技术、种植过程中和种植后双提高附加值培育、节工增效机械化栽培方法的研究,开展推广应用与示范。
目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种子技术课题组开展了向日葵、粟米、高粱、兼用型甘蓝等作物资源的引进筛选与材料创制,承担了浙江省科技厅立项的浙江省重点研发项目,主要围绕美好作物开展浙江特色葵籽、杂粮、杂豆的种质资源收集与创制及产业增效关键技术研究,着重5个方面:一是美好作物核心种质筛选与创制,针对向日葵、高粱、粟米等展开了物候特征、生物学特性和经济性状综合评价及材料的创制,构建了适合浙江省种植的葵籽(向日葵)、杂粮(粟米、高粱、)、杂豆(赤豆、花生、绿豆)核心种质资源,部分美好作物进入了品种登记程序;二是配套绿色清洁栽培技术,在选择适宜种植美好作物品种的基础上,于省内不同农作区遴选示范点进行不同播期、密度、前后茬栽培技术试验,初步形成了观赏与产量兼顾、食用安全与防病防虫的平衡栽培技术,目前,应用于种植业公园推广中;三是开发农旅结合示范样板经验积累,2018年开展了以美好作物大田种植为主,蔬、果、花、草为辅的“美丽乡村+景观休闲+养生食用”栽培搭配小样,受到了当地试种农户的好评;四是机械化种植收获改良与尝试,开展了快速脱水与机械化收割初试验,以确定脱水方法和最佳收获时期;五是提供一站式综合技术服务,对种植美好作物的农户、乡镇提供个性化综合技术服务,可因地制宜进行“田间种植布局+种子提供+技术培训与现场指导+机械化种植与收获+产业化加工”综合服务。
美丽乡村建设是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建设,宗旨以人为本,创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贯彻落实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主体是广大农民群众,具有“美丽+产出效益”的多需求。在引入向日葵等美好作物推广初期,首先需要由政府推动引导和投入为主,通过与科研单位合作开展试种和布局规划,做出示范样板。与已开展研究的科研单位合作,提出具体需求,引入和筛选适宜地方种植的新品种。学思发展授人以渔,将美好作物的高效栽培技术引入到种植主体中,开展农户、企业、合作社等的技术培训,提升美好作物种植的综合附加效益。满足农民群众有看有收的要求,在向日葵等美好作物种植前,帮助农户开展后续产业加工扶持,将美好作物的种植产业链后端附加值体现给农民,提高种植积极性,引入金融投行、加工企业、农业合作社,共同培育向日葵、粟米、兼用型甘蓝等美好作物的“一村一品”“农家食堂”“特色农产”等产业,推进美好作物在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