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 悦
(辽宁省鞍山市汤岗子医院,辽宁 鞍山114048)
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非炎症性、非肿瘤的乳腺增生疾病即为乳腺小叶增生,该疾病的临床发生概率在乳房疾病当中居于首位,青春期后任何年龄阶段的女性为该疾病的主要患病人群[1]。本文主要分析推拿在乳腺小叶增生当中的治疗效果,特选取部分患者进行比较研究,具体内容见正文所述。
1.1 资料:本文观察对象均为2015年9月至2016年4月本院所收治的乳腺小叶增生患者,共计50例。患者年龄平均值为(35.58±2.76)岁;病程平均值为(2.94±0.71)年。分组依据患者的治疗方式进行,对照组和观察组各占25例。比较两组乳腺小叶增生患者的年龄数据和病程数据,P>0.05,可展开科学比对。
1.2 方法:所有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即使用甲基睾丸素进行治疗,1天3次,每次5 mg;取100 mg维生素E,1天3次。用药时间为患者月经来潮前1周,连续用药2周以后停止使用。
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展开推拿治疗,推拿经络取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手太阴肺经、足太阳膀胱经以及足厥阴肝经;推拿手法为拿法、运法、揉法、按法、搓法及抖法等;推拿穴位为肩井穴、风池穴、章门穴、乳旁穴、乳中穴、期门穴、环跳穴、乳根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中府穴、承山穴、背俞穴以及缺盆穴等。患者取坐位,施揉法于患者的风池穴与颈两侧,取指拨法于缺盆穴,拿法于肩井穴,捏拿法施于中府穴与云门穴,对以上穴位分别展开推拿。随后将患者体位调整为仰卧位,由乳房疼痛最为剧烈部位,以掌揉法向四周遍揉,以揉法和擦法推拿患者的章门穴与期门穴,医者拇指向患者胸大肌后面插入,并且连同其他四指拿揉云门穴和中府穴。患者取俯卧位,以肘部对环跳穴进行按压,并且对足三里穴、委中穴、承山穴以及三阴交穴展开指揉治疗。最后将患者体位调整为坐位,对其双侧上肢以搓法和抖法展开推拿。1周为患者治疗2次,1个月为1个疗程,给予患者3个疗程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统计上述两组乳腺小叶增生患者的治疗效果——主要分为三项,且采用临床总好转概率(治愈概率、好转概率与有效概率的总和)表示,具体见下[2]:治愈:治疗以后患者的肿块以及疼痛症状均完全消失,且未有疾病复发症状出现。好转:患者治疗以后肿块最大直径缩小在50%以上,且疼痛症状消失。有效:治疗以后患者的疼痛症状明显减轻,且肿块最大直径缩小在50%以下。无效:未达到上述任一标准,即治疗后患者的肿块以及疼痛症状均未发生改变。
1.4 统计学处理:本文数据均经过SPSS22.0版进行处理,采用(%)表示患者的临床疗效,数据比对以卡方检验。若分析后发现两组数据比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对下文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相比较于对照组,其临床总好转概率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当中,治愈、好转、有效、无效患者的例数分别为4例、9例、10例,2例,临床总好转概率为92.00%。对照组患者中,治愈患者2例,好转患者5例,有效患者9例,无效患者例9例,其临床总好转概率为64.00%。
乳腺小叶增生在乳腺增生当中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该疾病具有同乳痈相似的症状表现,且具有同囊性增生相似的临床体征[3]。临床病原学分析得出内分泌紊乱同乳腺小叶增生的发生存在密切关联,且多数为良性,但临床中仍有少数患者的疾病可发展为乳腺癌,对其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祖国医学认为,肝郁气滞、阳明炭疽、乳络不通以及痰瘀凝结等为诱发乳腺小叶增生的主要原因,而疏肝理气、通经活血以及化痰健脾为推拿治疗的主要原则[4]。为乳腺小叶增生患者展开推拿治疗,可以对患处产生直接作用,提升疾病的治疗效果,且推拿治疗可以对乳房血液疏通与回流发挥促进作用,可以明显将重新进入乳房的血量减少[5];若患者治疗前乳房血运较差,则推拿治疗可以将血液循环速度较快,进而将乳房血液灌注量增加,且对乳腺增生的抑制与软化有积极作用。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总好转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为乳腺小叶增生患者开展推拿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疾病症状,提升疾病的临床治愈率,对疾病存在的危险进行有效控制,有在今后临床进一步推广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