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昝殷及其《食医心鉴》小考❋

2019-01-08 18:26辉,徐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年7期
关键词:医学博士通志博士

姜 辉,徐 桁

(陕西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学院,陕西 咸阳 712046)

唐代蜀地医家昝殷所撰《食医心鉴》是目前可见最早的中医食疗学专著之一,由于其原本长期亡佚而辑本晚出之故,一直以来影响有限。1901年,清末小学名家罗振玉于日本东京发现并带回日本学者根据朝鲜《医方类聚》采辑而成的辑本,后在国内重新刊刻赴印,国人方得再见其大貌。但学界关于昝殷所处时代、身份以及《食医心鉴》原本卷数的问题,尚存争议或含混之处,现就此问题探讨如下。

1 昝殷所处时代

光绪辛丑年(1901),罗振玉从日本东京购得昝殷《食医心鉴》辑本,并于戊申年(1908)在国内重新刻版印刷。现可见之《食医心鉴》即罗振玉重刻本。书后有罗振玉跋,跋文曰:“晁氏《读书志》谓‘殷,蜀人’。[1]”查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有“《产宝》二卷”条曰:“右唐昝殷撰。殷,蜀人。大中初,白敏中守成都,其家有因免乳死者,访问名医,或以殷对。敏中迎之,殷集备验方药三百七十八首以献。其后周頲又作三论附于前。[2]”免乳,即妇女生产生育之意,“因免乳死”意为难产而死。白敏中是中晚唐时期重臣,《旧唐书》载白敏中“(大中)七年,进位特进、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等事。十一年二月,检校司徒、平章事、江陵尹、荆南节度使。[3]”故《郡斋读书志》载《产宝》成书时间有一定失误,昝殷为白敏中家人治病并编写《产宝》方书的时间不可能在“大中初”,而必在大中七年至大中十年,即853~856年间。

关于昝殷所处时代,目前所见资料大多认可其主要活动时间为唐代大中年前后,惟有南宋医家陈自明的说法与众不同,认为昝殷是后梁时人:“今《产宝方》乃末梁时节度巡官昝殷所撰。[4]69”对此说法陈自明并未举证。但被陈自明收录在同一著作中的《<产宝方>周頲序》(该序已不存于日本辑本《经效产宝》)曰:“乃大中岁相国白敏中伤兹妇人多患产难,询访名医,思救人命,或人举殷。[4]443”考虑陈自明医家而非文献学家又无实证,且又是孤论的情况,可以认定其说不真。

故昝殷所处时代当为唐代中晚期,主要活动时期为唐代大中年前后。

2 昝殷的身份

关于昝殷的身份,所见资料中有两种表述:其一为“医博士”或“博士”。如南宋·郑樵《通志》在“《食医心鉴》,三卷”条目下以小字注云:“成都医博士昝殷撰。[5]1731”又如清末加在日本版《经效产宝》辑本国内重印本之前的凌德序曰:“后考《新唐书·艺文志》有博士昝商著《心鉴》五卷,或即斯人避殷作商,其为北宋本无疑。[6]1”但详细查阅《新唐书·艺文志》,并未发现该序所说的“博士昝商著《心鉴》五卷”之文。然而在中华书局版郑樵《通志二十略》“《食医心鉴》”后有注解曰:“‘成都医博士昝殷撰’,‘殷’,原作‘商’,宋人讳‘殷’字,从《宋史·艺文志》改。[5]1758”由此可以推断,凌德在为《经效产宝》作序时,参考的并非《新唐书·艺文志》,而实为郑樵之《通志》,且因字形相近故将“三卷”误读为“五卷”而已。鉴于此,可将凌德序与《通志》视为同源。其二为“节度巡官”或“节度随军”。如前所引,陈自明在《妇人大全良方》中称昝殷为“节度巡官”。又如现存《经效产宝》辑本卷首有凌德所写序曰:“婺源张君金城近购得日本所刻唐节度随军昝殷撰集《经效产宝》书版,随以印本示余。[6]1”

目前所见涉及昝殷身份的论著,如孔祥序《两汉至宋元蜀医对医学发展的贡献》,郭秀梅等《<千金方>唐宋流传拾零》,苏静等《简述<经效产宝>对妇产医学的贡献》,毛光骅《昝殷与<经效产宝>》,另有论及昝殷但未涉其身份之论著若干,在此不录。基本都是直接沿用此两种旧说,未见对昝殷身份详加考证或推断者。究其原因,一则由于大多论著只涉及中医药学,没有必要深入考证昝殷身份;二则由于确实缺少能够直接说明昝殷身份的文献,难于考证。在此试从唐代官职角度考证昝殷的身份情况,并说明以上2种说法均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分析昝殷“成都医博士”身份。唐代在中央职官中设立医博士,制在太医署下,其职能主要是教育太医署的医学生。《新唐书》曰:“医博士一人,正八品上;助教一人,从九品上。掌教授诸生以《本草》《甲乙》《脉经》,分而为业:一曰体疗,二曰疮肿,三曰少小,四曰耳目口齿,五曰角法。[7]1245”此说与《大唐六典》同。同时,地方各府、大都督府、中都督府、下都督府、上州、中州、下州均设置相似职位,但名称为“医学博士”而非“医博士”。《新唐书》载:“西都、东都、北都、凤翔、成都、河中、江陵、兴元、兴德府尹各一人,从三品……医学博士一人,从九品上,掌疗民疾。[7]1311-1314”并对府医学博士之沿革记录如下:“贞观三年,置医学,有医药博士及学生。开元元年,改医药博士为医学博士,诸州置助教,写《本草》《百一集验方》藏之。未几,医学博士、学生皆省,僻州少医药者如故。二十七年,复置医学生,掌州境巡疗。永泰元年,复置医学博士。[7]1314”《大唐六典》由于编写时间较早而成都府晚设的原因,成都等地尚未被列入“府”制。除此之外,关于医学博士的记载与《新唐书》相似。不难见出,唐代“医博士”和“医学博士”实为两类职官,前者居于中央,建制于太医署之下,正八品上;后者居于地方各级政府之中,其中府医学博士为从九品上,较医博士低。

大中七年至十一年,白敏中任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的同时,还兼任成都府尹(见前文所引《旧唐书》)。此时昝殷是否真的担任成都府医学博士已不可考证。但是,《大唐六典》载唐代殿中省尚食局下设“食医八人,正九品下”,且“食医掌和齐所宜”,地方政府不设此职。昝殷之书被命名为《食医心鉴》,似乎暗示了昝殷确实在成都府担任着类似功能的职官,那么实际担任的职务就极有可能是医学博士。同时考虑白敏中、昝殷二人所形成的交集,此说也就顺理成章了。故郑樵《通志》谓昝殷“成都医博士”之说并不准确,当为“成都府医学博士”。

再看昝殷“节度巡官”或“节度随军”身份。查新旧《唐书》“百官志”以及《大唐六典》相关内容,均未见“节度巡官”或“节度随军”之表述。可见,唐代根本未设此职位。南宋医家陈自明和清末凌德当是基于白敏中“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之职,对昝殷身份进行了推理,在未进行实查的情况下,冒称之为“节度巡官”“节度随军”。故此说极不严谨,建议学术论著勿以此说表述昝殷之身份。

3 《食医心鉴》原本的卷数

今所见《食医心鉴》系日本医家集朝鲜大型医方类书《医方类聚》所得,又于清末经罗振玉带回国内重新刻印之本,不分卷。罗本《食医心鉴》与唐代原本在内容多寡、次第、编目上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原本内容应当更为丰富且分置各卷。对于《食医心鉴》原本的卷数问题,目前可见3种说法:二卷说(《宋史·艺文志》等)、三卷说(《崇文总目》《通志》等)以及五卷说(《经效产宝·凌德序》)。如前文所述,凌德的五卷说实际上是由于其所见古书中“三”“五”二字字形相近,将《通志·艺文略》之“三卷”读为“五卷”之误,故在此不加论述。

较早持《食医心鉴》“三卷说”的除《通志》外,还有成书更早的《崇文总目》。《崇文总目》成书于北宋庆历元年(1041),编写极为审慎,又距昝殷所处时代相对较近,可信度大。郑樵《通志》完成于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亦远早于元至正五年(1345)修编完毕的《宋史》。众所周知,由于政局动荡,《宋史》的编纂非常仓促,仅仅两年多即草草付梓,不少内容、资料也略显粗糙。又,早于《宋史》的马端临《文献通考》(成书于1307年)收录昝殷《产宝》而未收录其《食医心鉴》,可见当时《食医心鉴》极难见到,甚至很可能已经亡佚。

综合上述考量,可见脱脱等在编纂《宋史》时亲见《食医心鉴》真本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故应当以《崇文总目》《通志》之《食医心鉴》三卷说为是。

4 结语

通过对《食医心鉴》辑本的研究,可以管见唐代食疗学理论与实践,对丰富唐代食疗学、营养学、保健学的有关认知,梳理中国食疗史有着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医学博士通志博士
制冷博士来帮忙
大陆、香港和美国医学博士培养体系比较及启示
基于“互联网+”的八年制医学博士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世界一流医学院医学博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试析《通志·校雠略》的文献学思想
微米之内 万里之外——记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后、东莞天天向上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裁吴天根
从《通志·校雠略》看郑樵的档案文献编纂思想
博士蚊
黑龙江方志考略
润博士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