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 鹏 张 强 李秀凤 刘照信
(内蒙古包头市肿瘤医院放射科,内蒙古 包头 014030)
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当下,肿瘤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椎管肿瘤就是指椎管内和脊椎内发生原发性或继发性肿瘤[1],临床中分为髓内肿瘤、髓外硬膜下肿瘤、髓外硬膜外肿瘤三类,且椎管肿瘤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均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诸如头晕、运动障碍等,是目前临床关注的重点病症之一。本次研究选取了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120例患者,针对磁共振对椎管肿瘤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分析,下面进行如下内容的报道。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椎管肿瘤患者共120例,按照不同检查方式分为研究组(n=60)和对照组(n=60),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诊断为椎管肿瘤。在研究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56.75±10.52)岁,研究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24~71岁,平均年龄(55.34±10.03)岁,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进一步对比分析。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在手术过程中进行切片病理检查。对照组实施CT检查,使用我院CT扫描仪对患者患病部位进行扫描,分别进行横面扫描和周围扫描,如果扫描结果成像较为模糊,此时需使用对比剂用以曾强扫描结果的清晰度,从而更好的判别患者肿瘤位置、结构、大小、性质等。观察组实施磁共振检查,使用我院磁共振成像仪对患者肿瘤部位进行扫描,使用仪器为飞利浦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在对患者进行T1WI、T2WI及STIR扫描后,分别在冠状位和横断位两个位置进行再次扫描,如果扫描结果成像较为模糊,使用Gd-DTPA对比剂以增强扫描结果,需要注意的是,临床医师应严格控制对比剂的使用量,避免对患者健康带来影响。所有成像结果均由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对扫描结果进行判断,并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
1.3 观察指标:经检查后记录肿瘤位置分布,如髓内肿瘤、髓外硬膜下肿瘤、髓外硬膜外肿瘤;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检查结果,包括星形细胞瘤、神经纤维瘤、脊膜瘤、室管膜瘤等[2],并计算准确率。
1.4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所得数据先用Excel 2010进行录入校对,采用SPSS 16.0生物学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根据不同资料类型以及检验目的分别进行t检验法、卡方检验法和秩和检验法等,P>0.05表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1 不同组别检查方式下肿瘤位置分布对比:研究组患者经检查后肿瘤位置分布结果为,髓内肿瘤25例(41.66%)、髓外硬膜下肿瘤21例(35.00%)、髓外硬膜外肿瘤14例(23.33%),对照组患者经检查后肿瘤位置分布结果为,髓内肿瘤27例(45.00%)、髓外硬膜下肿瘤18例(30.00%)、髓外硬膜外肿瘤15例(25.00%),经统计学对比分析,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同组别检查准确率对比:研究组6 0 例星形细胞瘤2 1 例(35.00%)、神经纤维瘤8例(13.33%)、脊膜瘤18例(30.00%)、室管膜瘤12例(20.00%)、准确率98.33%;对照组60例星形细胞瘤21例(35.00%)、神经纤维瘤7例(16.66%)、脊膜瘤16例(26.66%)、室管膜瘤11例(18.33%)、准确率86.66%。研究组检查准确率为98.33%,对照组检查准确率为96.66%,统计学对比差异显著(χ2=5.8859,P=0.0152<0.05)。
椎管肿瘤包含髓内肿瘤、髓外硬膜内肿瘤、髓外硬膜外肿瘤三类,其中,髓内肿瘤所占比例约为20%左右,最为常见的有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两种,髓外硬膜内肿瘤所占比例最高,约为65%左右[3],最为常见的有神经纤维瘤,其余均为髓外硬膜外肿瘤。由于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以往临床中针对椎管肿瘤患者术前多使用CT扫描检查,但该种检查方式的准确度不高,不利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而磁共振的出现,为椎管肿瘤患者术前检查带来了希望,取得较好的诊断效果。结果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在髓内肿瘤、髓外硬膜下肿瘤、髓外硬膜外肿瘤等分布位置中差异不大,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两种不同检查方式下均得出椎管肿瘤患者在分布位置方面并无明显区别。但在检查准确率对比中,研究组检查准确率为98.33%,对照组检查准确率为96.66%,统计学对比差异显著(χ2=5.8859,P=0.0152<0.05),由此可见,相比于CT扫描来说,磁共振检查的准确度更高,有利于患者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综上所述,使用磁共振对椎管肿瘤患者诊断的准确度较高,便于患者进行进一步治疗,从而有利于患者尽早治疗尽早康复,临床实践中可广泛推广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