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钟琪
超声诊断学属于医学影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妇产科、心血管内科应用较多,本文对妇科、产科和心脏超声检查的基本操作技术进行介绍,以期对基层医疗卫生人员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1.1 操作准备 妇科B超检查前,必须适当充盈膀胱(要求患者憋尿)。
1.2 操作步骤
1.2.1 体位 最常采用的体位是仰卧位,患者位置较固定,操作方便。
1.2.2 探测方法和步骤 充分暴露下腹部,涂以耦合剂,探头自耻骨联合上至剑突下连续行纵向、横向及斜向扫查,不同角度可查可获得多方位的B超图像。
1.3 正常声像图
1.3.1 子宫 纵切面扫查时,在充盈的膀胱后方见子宫纵切面声像,呈倒置梨形。其位置有3种:前倾前屈位、水平位和后倾后屈位。子宫浆膜层呈光滑的线状回声,浆膜层下为较厚的子宫肌层,呈均质低回声,子宫中部为宫腔和内膜,呈现一强线状及梭状回声,称为宫腔线。横切面扫查,在膀胱后方显示椭圆形的子宫体回声,即双侧输卵管进入子宫的水平切面,再向盆腔深处扫查可见圆形的宫颈及宫颈管腔横切面。
1.3.2 卵巢 卵巢呈椭圆形,实质部分呈低回声,有时可见其内的卵泡无回声,位置不固定,一般位于子宫两侧旁,也可位于子宫后方及直肠子宫陷凹。
1.4 正常声像图测量 测量子宫大小,即在纵切面测量宫体的长径(宫底外缘至子宫口的长度)和前后径,在横切面测量子宫最大横径。正常子宫宫体长径5~7 cm,宽4~5 cm,厚2~3 cm,三径累加<15 cm。经产妇各径线较大,绝经后子宫萎缩各径线偏小。宫颈长径2.5~3 cm,宫颈前后径<3 cm。在不同切面上可测量卵巢的长径,横径及前后径,正常大小为4 cm×3 cm×1 cm。
1.5 操作须知 ①应使膀胱适当充盈,标准是充盈的膀胱刚好将宫底覆盖,形成利于显示子宫全貌的透声窗。膀胱过度充盈及充盈不足均可导致图像失真或检查困难。②少数患者憋尿有困难时,可在常规消毒下插导管,注入生理盐水300~400 mL,使膀胱充盈,或者采用无须充盈膀胱的经阴道超声检查法。③宫腔线可作为识别子宫的重要标志,特别是盆腔肿块与子宫粘连严重时,依靠宫腔线鉴别子宫与肿块。
2.1 准备工作 ①早期妊娠(妊娠12周末前)者,检查前2~3 h不排尿,必要时饮水500~700 mL使膀胱中度充盈。②中晚期妊娠(妊娠13周后至分娩前)者,检查不必充盈膀胱。③向孕妇解释超声检查的安全性,对胎儿亦无影响。
2.2 患者体位 ①一般均为仰卧位。②如下情况可用侧卧位:改变胎儿位置;鉴别孕妇腹内异常无回声区,如游离或包裹性积液、巨大囊肿等;子宫过大,孕妇难于仰卧者。
2.3 探测方法和步骤 ①暴露腹部,包括下腹和耻骨联合上缘。②探头压力均匀适度,在子宫范围内先纵扫,后横扫;应自左至右和自下而上连续性扫查。③不时侧动探头,寻找宫腔内有无妊娠改变,包括早期妊娠的孕囊、胚芽、原始心脏搏动及中晚期妊娠的胎儿、胎盘及羊水等。④进行产科生物学测量以及估测胎龄、胎重,了解胎儿生长发育等。⑤注意子宫壁及附件区有无肿物,有无盆腔游离积液。
2.4 产科声像正常参考值 ①未孕成年妇女:宫体长径5~7 cm,宽4~5 cm,厚2~3 cm,三径累加≤15 cm,经产妇各径线稍增大。②早期妊娠三径线累加应随孕周增长而加大。③早期孕龄测量法:孕周=[孕囊平均内径(cm)+2.534]/0.7;孕囊平均内径=(纵径+横径+前后径)/3。一般孕6~12周可测头臀径(CRL)来预测胎龄,孕周= CRL+6.5,最好联测3次取平均值。④测量双顶径、股骨长度、腹围等参数可确定正常发育、发育过长或迟缓等。
2.5 操作须知 ①早孕或盆腔扫查时要先充盈膀胱,可达到推开肠管减少气体干扰等目的,同时可利用充盈的膀胱作为透声窗,使后方显示更清晰。②估测早孕孕龄时,测量孕囊各径线要取内径。因为孕囊壁环状结构较厚,取其内径较为准确。③测量CRL时要注意:测量CRL并估算孕龄时,要求重复3次测量,再取平均值,以提高准确性;勿将卵黄囊误认为头臀径的部分,如此CRL测量值会过大。
3.1 准备工作
3.1.1 患者准备 首先向患者介绍此项检查的方法和目的,以取得患者配合。患者仰卧位或左侧30°、45°或90°卧位,平稳呼吸。如患者心功能不好,应将其头部抬高,尽量避免心脏移动。如患者肋间隙狭窄,嘱其左臂上抬,以增加肋间隙的宽度。进行胸骨上窝检查时,可取坐位或仰卧位,将患者肩部垫高,使颈部裸露。检查剑突下切面时应让患者双腿弯曲,腹部放松。
3.1.2 仪器准备 根据仪器的不同型号,按照说明书指示先后打开稳压电源,调整探头频增益、灰阶、探查深度、聚焦范围、动态范围和心电图。
3.2 检查方法 涂适量耦合剂于检查部位,探头置于心前区常规探查部位,自内向外,自上到下,逐个肋间隙移动,以获得清晰的图像和了解心脏的全貌。
3.2.1 M超心动图的基本检查方法 常用定点检查和滑移探查。
3.2.1.1 定点检查 探头固定于某一点,声束方向不变,观察心脏某一径线上各层次的形态及活动情况。如探查心底波群,可观察右室流出道、主动脉根部、主动脉瓣及左房和左房后壁活动情况。
3.2.1.2 滑移探查 探头置于肋间隙,缓慢向一个方向移动,此时声束方向亦有移动,借以观察心脏水平面上各个结构的相互连续关系,如主动脉前壁与室间隔、主动脉后壁与二尖瓣前叶互相移行,同在一个平面上。
3.2.2 B超心动图的基本检查方法 探头的声束呈扇形切面,一般分纵轴、横轴和心间四腔心切面探查。
3.2.2.1 纵轴切面 扫查轴心一般置于胸骨左缘第3~4肋间,正常图像可以观察到心底部的右室流出道、主动脉前壁、主动脉和主动脉瓣、主动脉后壁、左房和左房后壁;心室部分可以观察到右室前壁、右室、室间隔、左室腔和二尖瓣叶、左室后壁。
3.2.2.2 横轴扇形扫查 探头在原来位置不动,将探头顺时针方向转动90°,形成垂直于心脏切面的图形,然后稍微上下移动探头,即可观察到短轴的心底切面、二尖瓣水平面、乳头肌水平切面及心尖水平切面。
3.2.2.3 心尖四腔心切面扫查 心尖四腔心切面纵轴的水平面,扇尖为心尖部,扇弧为心底部,可以观察到左右心室腔、左右心房及二尖瓣、三尖瓣和房室间隔的活动。
3.3 操作须知
3.3.1 观察心脏的大小及活动情况 常用以下测量方法及数据单位。
3.3.1.1 幅度 指心脏上下活动两垂直点的距离(mm),如二尖瓣前叶曲线上DE幅度即为曲线上D点到E点上缘的垂直距离。
3.3.1.2 间期 即曲线前后两点所经历的时间,通常以秒(s)计算。
3.3.1.3 速度 指单位时间内心脏上下活动的距离(m/s),如EF下降速度。
3.3.1.4 内径 某一腔室的垂直距离为内径(mm),如主动脉内径。
3.3.1.5 厚度 心脏某一实质性结构的上下径(mm),如室间隔的厚度。
3.3.2 各瓣膜口血流速度的正常参考值 目前全国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资料表明:二尖瓣血流为0.9(0.6~1.3)m/s;三尖瓣血流为0.5(0.3~0.7)m/s;肺动脉瓣血流为0.75(0.6~0.9)m/s;主动脉瓣血流为1.35(1.0~1.7)m/s。儿童血流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