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镜清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
岁末年首,总免不了回顾与展望。过去已然过去,时光荏苒如水难及,未来自是未来,依然让人充满期待。展望未来的社会健康需求、科技和医学的发展大趋势,却让我们中医药人有更急切的紧迫感和更深重的责任感。
全人口老龄化加速、慢性病快速增长与传染病威胁仍存等健康威胁叠加,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普惠健康与多样化的健康需求水平提升,引发健康维护需求呈井喷式增长,健康中国战略面临必须克服的巨大挑战。
全人口老龄化加速。未来影响健康需求格局的最重要问题是全人口老龄化。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老年人口基数规模大、比重增加快、高峰持续时间长等特点。2017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2.48亿,占总人口比例的17.3%。预计到本世纪中叶,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左右。更严重的是,由于年轻人口减少,进一步加剧老年人口比重的快速增加,导致人口结构失调。2000年,我国和世界总体同步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速度是同期世界老年人口比重增加平均速度的2倍多,属于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2019年1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报告称,经预测中国人口将在2029年达到峰值14.42亿,从2030年开始进入持续的负增长,2050年减少到13.64亿。按此推算,2050年,我国每100个人中,将有大约35个60岁以上老人。这一点应该不容怀疑。我们可以从近邻日本的人口变化情况得到佐证。在上世纪中叶,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不到500万人,所占比重也只有5%左右,不到20年的时间,日本在1970年跨入联合国界定的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729.1万人)]。而后,65岁以上的老人规模日渐壮大,快速增至2017年的3417.6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跃升至27.05%。这意味着今天每100个日本人里面就有27个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人。必须意识到的问题是,我国即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随着老龄化的进程加速,家庭、政府为老年人在医疗卫生、社保、养老方面支付的费用越来越高,矛盾将更加凸显。现有医疗资源难以满足老龄人口的健康需求。
慢性病快速增长。现代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世界和中国人健康的头号杀手。中国慢性病患者已超过2.6亿,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的86.6%,主要死因是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2016年,我国慢病支出约为3.24万亿元,占卫生总费用的70%左右;到2020年,预计慢病支出约为5.5万亿元,成为我国沉重的经济负担。
传染病威胁仍存。由于人口增长、环境变化、国际交流增多等原因,病毒变异的加快,给传染病防治带来新的挑战,人类应对传染病的战役没有穷期。
对于未来科技发展态势,我以为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同志在两院院士大会的讲话最为简洁明了。他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他在列举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科学领域新变革、先进制造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和海洋技术之后谈到:“信息、生命、制造、能源、空间、海洋等的原创突破为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提供了更多创新源泉,学科之间、科学和技术之间、技术之间、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日益呈现交叉融合趋势,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无处不在的传感和物联网。传感应用已经是无处不在,“万物皆联”的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已经成为未来可以预期的必然,正在剧烈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特别是5G的普及将会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这一历史进程。物联网特别是人体可穿戴设备的研发与应用,将彻底改变我们的健康维护主体和方式。
VR与AR的广泛应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是利用计算机创建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仿真系统,它融合了仿真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AR是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也被称之为混合现实。它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让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物体实时地叠加到同一个画面或空间同时存在。它不仅展现了真实世界的信息,而且将虚拟的信息同时显示出来,两种信息相互补充、叠加。如医生在手术时,可以将原来看不到的组织器官内部结构以及其相关信息、数据同时呈现出来,医生可以综合分析确定手术方案,提高手术的精度和临床疗效。
云计算和边缘计算为数字化助力。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基于英特网的超级计算模式。在远程的数据中心里,成千上万台电脑和服务器连接成一片电脑云,透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过搜寻、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是一种在物理上靠近数据生成源头位置处理数据的计算,它就近提供智能计算互联服务,满足行业在数字化变革过程中对业务实时、业务智能、数据聚合与互操作、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计算需求。边缘计算与云计算互相协同,共同助力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
当代医学的发展,正在经历从传统的生物医学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而以预防性(Preventive)、预测性(Predictive)、个体化(Personalized)和参与性(Participatory)为核心的4P医学模式正成为健康和医学变革的转折点,这意味着健康维护主体内容、责任者和场景的大改变。
健康维护主体内容转变。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医学模式,医疗从“以疾病诊疗为中心”向“以健康维护为中心”转变。当前,向往健康、重视健康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不二选择。新时代的健康要求,一定是普惠健康、人人享有健康、全生命周期的个性化健康服务,未来健康的需求将是极其巨大的。
健康维护主体责任转移。健康维护从群体转向个体化,健康维护从病源对抗向整体调节转变,行为主体从医生向个人(病人)为中心转变,更加强调个人的主动性。每个个体都是自己健康真正的主人,是自己健康的主体责任者。
健康维护主体场景转换。当前医学主体是疾病诊治医学,医院是主体场所。未来健康维护的主要场所必将从医院等医疗机构向社区和家庭转变。健康维护的环境必将与现在的环境完全不同,应该是智能的感知型健康管理。
面对老年化等带来的健康需求井喷,面对科技创新的新态势,面对医学发展的新要求,历史给予我们的机遇是空前的,同时,我们面临的挑战也是巨大的。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现代医学体系在健康维护中的困境迫使国际社会更多地寻求中医药,但我们自身“中医思维弱化、中医评价西化、中医学术异化、中医技术退化、中医特色优势淡化”的趋势却几无改观。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以吸收当代先进文化科技成果发展起来的中医药在近代却无法搭上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快车,以至于公认合理的“天人相应”健康维护理念下承接着古代农耕文明方法技术体系的局面没有根本性改变。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健康需求的快速增长让人们更加关注中医药,但新近诸多中成药被列入“医疗机构辅助用药目录”,折射出中医药在我国卫生保健体系中的地位并无显著提高。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健康需求的快速增长让民众更加期待中医药,但充斥街头巷尾的“中医药保健”与新媒体满屏、无奇不有的“中医药知识与技法”,反衬出中医药学术发展裹足不前、进退维谷的窘境。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4P医学的趋势曾经让我们中医药人欢欣鼓舞,但除了我们自己给中医药增添几个“科学”“先进”“超前”的标签外,迄今为止对中医药自身的发展并无实质性推动。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尽管60余年中医药院校教育在中医药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培养我们未来中医药生力军直面社会变革和多学科融入能力的根本性改革却进展甚微。
当代中医药人,承担着运用中医药护佑民众健康与传承发展的中医药双重责任,虽绠短汲深,唯责任必不能辞!
去年,我为本刊写了新年寄语《用贡献定义明天》,讲的是我们个人、杂志、集体与事业,都必须是也只能是用贡献来定位明天,没有今天的努力就不可能有美好的明天。风云激荡,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当今的中医药人,我们需要更深刻的思考,更多的行动,更大胆的突破。
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顺势而为。国家如是,学科和个人的发展莫不如此。中医药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迎接健康难题挑战、满足社会需求的战斗史,就是一部不断吸收、融合先进哲学思想、科技与文化成果的知识进化史。《礼记》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近百年来的中医“起伏跌宕,生死攸关,是以往所没有的。西学东渐,中医式微,到中西医并重,东学西渐,甚是激烈”。新时代的中医药,正处于传统与现代交融、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碰撞的历史交汇期。
若根于中医药之特色优势,植于中华文化之土壤,向于社会之需求, 秉以未来医学之理念,藉以现代科技之手段,我坚信,中医药一定会有一个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