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良晨
摘要:随着欧洲宗教文明的发展,铜版画逐渐成为西方艺术重要的形式之一。它独特的复制性成为欧洲宣传文化的重要手段,几世纪以来,一直影响着世界艺术文化之流。水墨语言是中国传统绘画语言的精髓,虽然铜版画是西方的产物,但也可与中国传统绘画水墨语言相结合,碰撞出别具新意的铜版画水墨意味。
关键词:铜版画语言;水墨意味
中图分类号:J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24-0049-01
一、清代宫廷铜版画
清代是中国最早出现干刻铜版画的时期,铜版画的诞生是立足于木版画为起点的,人们发现铜版画相比于木版画大大增加了印制的张数,这样的特点更有利于文化的广泛传播。在清代宫廷内出现了比较多的且质量优秀的铜版画。铜版画在清代出现是有深刻的历史原因的,因为在清代社会有丰厚的文化基础,贵族宗室尤其是康熙帝对铜版画非常感兴趣,西方传教士也对清朝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和技术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清代,宫廷铜版画大致分为三个方面:战争、风景和地图。其中,用于制作战争场景的铜版画作品最多,绘制宫廷风景的作品最少,地图作品的历史价值最高。铜版画特性是可复制性,便于大量的印刷与交换,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清朝宗室奢华生活的需要,又因铜版画方便携带,使其发展迅速。
中国传统书画的大部分印刷都是凸版印刷,如门神年画印刷,压花印刷等,而西方铜版画印刷是凹版印刷,两者截然不同。在铜版画传入中国后,西洋的工匠艺人为迎合统治者的喜好,铜版雕刻的制版技术得到了改进,再由中国当地工匠学习和加工,形成了一种凹凸制版结合印刷技术。其作画运用凹版画的制作方法,而标题的诗歌和印章使用凸版画的制作方法。中西合璧印刷技术,可以说清代宫廷铜版画是一种独特的印制品,它具有多元价值,开创了中国版画史的发展新篇章。
19世纪,世界的政治局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外国势力不断干涉清政府的政治和军事,宫廷铜版画的制作技术开始停滞不前,导致了晚清宫廷铜版画艺术的不断衰落,并最终走向消亡。尽管如此清代宫廷版画对现代版画创作和学术研究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清代的铜版画是运用西方的材料、媒介、技术来表现出中国画中独特的意境。清代的铜版画也影响了当时的绘画,并为文化传播提供了便利的技术手段。
二、何为版画的水墨语言
15-17世纪的浮世绘中包含了很多的水墨语言,其中葛川北斋的富岳三十六景中《神奈川冲浪》这幅作品,被认为是传统版画技术领域内一幅绝对的杰作。它是将传统的山水画和西画结合,整幅画分为两大部分,前景是由占约四分之三的海浪为主体,海浪中有三艘努力前行的木船,而后景是由有水墨晕染味道的天空构成。前后景的结合形成了别具风格的木刻水印作品,深深的吸引着观者的眼球。日本木刻版画中的颜色是通过类似于西方明暗对照法表现出来的——每种颜色对应一块模具。当时的中国艺术家们使用与欧洲不同的材料:木头、墨水、雕刻工具、印刷的纸张以及所使用的色彩的调色板。此外,在这种创作方法中,图样被转移到木头上,通过水性颜料涂抹进行印制最终形成独特的水墨味道。
在石版画中水墨技法也是关键的语言之一。运用独特的油性汽水墨块,在蒸馏水中均匀的配比出想要浓度的汽水墨溶液。用毛笔在版上薄涂画出想要的图形,经晾干后就会形成意想不到的水墨晕染效果。
丝网版画也包含着水墨语言,其中可以分为两种:其一是在丝网上直接用水彩绘制出想要的水性效果,经印制可以等到和水性材料的晕染效果。其二就是用墨汁沥青加松节油等,在片子上绘制出想要的水墨效果经曝光最后印刷。丝网版画也是最适合表达水墨意味的版种之一。
三、铜版画创作中水墨语言的运用与表现
铜版画中也包含着水墨语言,例如水珠技法、汽水墨技法、炭粉技法、飞尘技法等都可以表达出类似水墨语言的味道。但这几种技法中前三种比较难控制一些。通过前期的线腐蚀,再做肌理,再做飞尘,飞尘可以算是做水墨效果好用的语言之一。运用松香粉均匀的洒在版面上,使其均匀覆盖。通过加热的方法将松香粉烤到半融化的程度,再用软蜡或沥青溶液绘制出想要的水墨效果、最终腐蚀。但在腐蚀的过程中需要创作者反复推敲和长时间的经验,才能恰如其分的表达其中的水墨意味。
通常表现水墨语言的技法有三种:
第一种水珠技法,通过油水分离的性质在版面制作出气泡的效果,腐蚀后会形成水珠效果。第二种汽水墨或炭粉技法,由于这两种都是油性材料,通过水或酒精调和后绘于版面上等晾干后会出现水纹效果。腐蚀后再结合飞尘技法形成淋漓尽致的水墨效果。
第三种就是飞尘技法,在飞尘腐蚀后的用压刀和刮刀进行修改,可以得到水墨画中的云雾效果。
铜版画通过吸收传统水墨语言的意境之美、构成美、空间美,增加了艺术作品的表现力。目前铜版画创作中大多是表现构成和肌理语言的,表现水墨语言的作品很少。铜版画艺术家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对于传统绘画水墨语言的融入,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可以创作出具有中国文化韵味的版画作品。
指导老师:王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