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利锋
摘 要:近几年,我国的汽车市场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相比曾经传统的发展模式,新能源汽车,共享经济模式等横空出世,使汽车市场转型优化升级,同时影响着人们全新的消费观。因此,汽车专业课程也在不断改革探索之中。高职院校的初衷是培养综合素质过高的技能型人才。为此,汽车专业课程改革需要契合工学结合的模式理念。结合实际情况,对于课程的方法,手段,内容进行改革,适应多元化发展的社会趋势。
关键词:汽车市场;多元化发展;课程改革;现状应略
1 工学结合模式下汽车专业课程改革现状
工学结合是职业院校发展的主流方向和大势所趋。对于汽车专业而言,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结合职业教学的特点实行有效的应对策略。汽车专业课程改革的前提条件是掌握汽车专业课程现状,从目前汽车专业课程情况来看,呈现出课程体系划分不够合理、课程投入力度不高,实用性不强等客观现状,并且技术研发相对落后,教学效果不佳。最终导致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与汽车行业的实际需求背道而驰,呈现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为了缩减这种差距的存在,需要切实提高汽车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从汽车行业市场需求以及汽车新的营销原则来看,具体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汽车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缺乏前瞻性
汽车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一直在探索的进程中,但依然没有冲破照本宣科的教学思维传统。缺乏汽车行业实际的案例分析,理论与实践并不能做到有机结合,使得理论占据了课程的绝大多数比例。总体而言,没有较强的针对性,课程之间的内容关联性相对较薄弱,缺少一定的层次递进性。从职业教育的角度上,没有真正达标。于学生而言,面对枯燥复杂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欠佳,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没有达到最大化,无法完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使课堂较为死板,缺少灵活度。
1.2 汽车专业课程体系亟待完善和提高
在汽车专业的理论课设置中,《汽车理论基础》、《汽车机械制图》等课程安排较多,学生缺少了很多实践尝试的环节,技术类的课程少之甚少。比如《汽车新技术研发与应用》、《汽车故障诊断方案大全》等等。学生在学校接触的课程,是比较浅层面的。学生毕业以后,真正能应用上专业所学的知识,实则不到20%,去到任何一个工作岗位,都只能从零基础开始,现学现用,这样,学校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明显弱化,为了学生能够快速地在汽车岗位上做到得心应手,课程改革成了势在必行的发展责任。
1.3 汽车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未能做到与时俱进
汽车行业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尽管与发达国家依然存在的差距,但从专业课程上需要得到提现,然而在汽车专业现有的课程体系中,教学内容没有严苛的标准,内容不够具有针对性。从技术水平这一块,明显欠缺。一些现在很热,大众都关注的内容,在课程体系中并没有显现。比如“缸内直喷”、“高压共轨”等在教学内容中没有充分的反映,因此,汽车专业课程设置需要紧随时代步伐,做到与现实接轨。
1.4 汽车专业课程体系缺少实训课的深入研究
实训课是当今职业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学生就业应聘的先行条件。尤其是对于汽车专业而言,技术型人才极为短缺,加之传统教育模式与当今需求的矛盾深化,理论+实训的教学模式更加凸显其实用价值,缺少了实训课的深入研究,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就业压力,也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创造。
2 工学结合模式下汽车专业改革的必要性
职业素养是高职院校的根本要求和门槛,充分做到“以人为本,服务于人,回归于人”。传统的教育围绕课本进行展开,尽管专业名师指点迷津,在没有实践机会的情况下,学生在就业中是状况百出的。汽车专业是为国民经济提供切实保障的专业,俨然成为现代工业发展的主导,应用广泛的同时,造成人力资源的短缺。为此,工学结合的模式更为关键和重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有利于学生真正掌握汽车技术原理
汽车专业是技术性很强的学科。除了掌握汽车的基本构造以外,还要能对各种故障做出及时性的处理。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老师通常采用记忆的方式,让学生烂熟于心。或者以教师演练的形式,为学生呈现一个较为直观的感受。工学结合的模式是理论与教学的延伸,也成为了串联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2.2 能够使学生活学活用专业技能
百学不如一练,唯有在多次尝试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发现问题。恰恰通过亲身的实践,对某一现象的解析是印象最为深刻的。这种任务式驱动教学方法能够打开学生的思维,激发想象力,而不是单纯的固化自己的所学理论。在汽车专业的实践中,学生会通过动手操作,逐渐验证所学理论,并能够更加有创造性地转化理论知识。
2.3 能够让学生提前感受工作环境
从校园到工作岗位,需要一段漫长的过渡期。工学结合模式的出台,能够为学生营造一種模拟的工作氛围,避免到了就业时间,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学生也能够更好地学以致用,尽快适应工作中的状态。在实训过程中,不止会有实践操作,还会有一些教师的讲座,有助于学生对汽车专业知识融会贯通,是提升学生自信心,激发兴趣的有效途径。也能够为汽车专业继续深造的学生提供平台支持。
3 工学结合模式下汽车专业课程改革现状应略
基于目前汽车专业改革现状,结合应届生毕业的具体就业情况,汽车专业的课程必须具备前瞻性,实用性,以及针对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症下药。
3.1 以市场需求为前提,保证课程体系设置的前瞻性
坚持汽车专业项目实训与市场需求相契合,按照市场要求进行项目设计,适当增加学生的实训时间,采用多种实践方式结合教学,增加每周的课时。加大资源投入力度,提供汽车专业专用的实训基地,实行“准工厂制”,有效实现校企融合机制。
3.2 更新教学内容机制
汽车专业的课程内容要根据现实目标的变化,随时调整和完善。保证教学内容是与日俱进,比如现在很多汽车都使用了发动机“缸内直喷”技术,这种技术的特点是反应较为灵敏,动力性和经济性都相对较高。将这种新颖的技术融入到课程之中,能够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力。
3.3 更新教学方法-以具体项目为中心
汽车教学毫不例外,也是有章可循的。电脑+ppt的形式已经无法适应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也与工学结合的理念背道而驰。基于教学方法所导致的瓶颈是能够改变和克服的。以前的教学模式是先学后做,逐渐打造的形式是先做后学,或者边做边学。让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完成课余实训,实施小组评比打分制,并设定相应的奖项。
3.4 明晰校企合作的方向和目标
校企合作在汽车专业课程体系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衡量改革成败的一个关键性要素。对汽车专业展开深入的调研,了解汽车专业的学生水平状况,了解调查校企合作的真实需求,杜绝闭门造车的现象发生。根据学生的专业水平,为学生提供定点培训实习的机会。
3.5 重塑汽车专业课程体系,以就业为导向
工学结合在汽车专业课程体系中要得到恰到好处的应用。首先,需要了解合作企业文化,重点项目,以及主打的产品。将这些具有含金量的信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行不断的自我总结,之后去企业工作,自己的闪光点和价值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其次,课程设计不能过分的突出理论知识,也不能完全以企业,以市场为驱动力。对标企业的岗位需求,酌情调整课程内容与教学标准。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实行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学生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拓展课程领域,开发新内容。对学生擅长的领域展开调研,先明确定位,然后筛选相关的典型任务。制定目标课程设计,使抽象的课程更为具体化。采用适合学生的情景设计课堂,增强上课的趣味性。借助网络化,多媒体等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开通网络课堂自行报名通道,为学生制作相配套的课件,实现线上题库和重难点共享的策略。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参照,进行教学单元的分割操作,根据学生成长和逻辑规律,优化课程升级。
4 总结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出路和桥梁。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发展重视程度,与其他专业相比,相对落后,也使得人才被埋没。目前汽车专业在课程改革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课程不够具有前瞻性,缺少实训环节,未能做到与时俱进等等。推动企业,学校共同作用,为培养人才出谋划策。以工学结合为契机,综合高校发展特征,推进产教融合型企业平台建立,增强学校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双方优势互補,共同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资源财富,同时也满足汽车行业全面综合发展的需求,提供较为充足的人力资源支持。
参考文献:
[1]贺海毅.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和职业,2015,(3):131-132.
[2]杨春旺,林露娜.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开发会计岗位实践教学的研究和实践[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11):246-247
[3]刘伟.简析工学结合模式下会计专业教学方法探究[J].经贸实践,2015,(6):22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