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峰 吴振凯 李莉
“把握实践目标,联结社会资源”是学校开展“高中生生涯规划‘三·三制课程模式”国家级课题实践探索生涯资源拓展的第三步,即在把握学校生涯实践目标基础上,通过社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全面加强学校高中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切实而全面地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利用社会教育力量,发挥社区教育功能,让学生在社会大课堂里接受教育,学习知识,以此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生活,增强学生才干,提高学生素质,并在通过争取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和关心的同时,完善学校高中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借以发展推进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个性品質的整体提升。
一、走进社会,在社区实践中奉献
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拥有满怀感情地为他人服务的品质,都能拥有不计回报无偿服务的境界,从入学伊始,学校规划指导中心就把“走进社会,奉献他人”作为高中生成人成长实践目标的基点。学校引领学生走上街道,走进社区,协助社委会、居民办帮助孤寡老人,进行普法宣传,以及清理绿化带内随意丢弃的垃圾,清理墙面上随意张贴的广告,收集社区废品,卖掉后将挣的钱用于社区公共建设等。
案例:去老人院看望帮助孤寡老人
服务目的:一是给老人们送去快乐和温暖;二是通过走入社会,使高中生认识社会,增长社会经验;三是培养我们的爱心、热心和善心。
服务感悟:作为当今社会的一名高中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关心这些弱势群体,去关心这些需要临终关怀的老人,因为他们曾用辛勤的劳动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他们理应得到这种爱,我们要通过实际行动,传递爱的接力棒,给老人们带去物质支持和精神关怀,并通过我们自己的这份努力,在给老人带去关爱、欢乐和温暖的同时为社会树立榜样,以此营造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风尚,培养和提升公民的社会意识。
上述案例只是学校生涯规划指导中心 “走进社会,奉献他人”生涯实践育人目标的一个缩影,从服务角度出发,为学生的成人成长营造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提供面向班集体、学校、家庭、社会等各种服务岗位,让学生成为各项生涯实践活动实施与推进的主人,以此在拓展学生活动区域,提高学生人际交流、协作等多方面的能力。
二、走进发明,在科技实践中谋求创新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正是依据这一内在的驱动力和无形的潜力开掘,在生涯实践目标的资源利用与拓展方面,我们始终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学校生涯规划着力关注、打造和提升的基础点、核心点和关键点。
案例:九引擎大型模型火箭的发明
学校科技创新特色学生刘枳麟的故事:
九引擎大型模型火箭的制作与发射,说起来轻松,做起来却是举步维艰。
作为社长,不仅要负责火箭的结构设计和核心技术,更要担起整个社团的组织管理工作。
在设计时,遇到了一些巨大的难题。要推动1.55米高的模型火箭,显然需要强大的动力,于是,我将其设计为使用九个B6-4模型火箭发动机。但是,如果九个发动机不能做到竖直向上和同时点火,便会出现飞行不稳甚至偏离航线等危险。同时,推出降落伞和条幅需要九个发动机的开伞剂一起作用才可以,如果只使用中央的五个发动机的开伞剂,则很难完成开伞,对此,我们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思考后,终于想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解决办法:3D打印,于是我便设计好了一个可以实现上述功能的底座,用以固定发动机,并且通过导气孔将助推器发动机的开伞剂燃烧气体导入箭体内,同时,为了保证点火的一致,又设计了一套点火电路及其控制台,30安的强大电流输出保证了所有发动机都可以在一瞬间点燃。
正是凭着这项发明,刘枳麟同学荣获2018年中国飞行器设计挑战赛暨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公开赛国家级一等奖,并成为《发明与创新》杂志2018年第12期封面人物。
依据学校“融进科技,走进梦想”的实践育人目标引领, 依据古今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事迹的宣讲激励,学校生涯规划指导中心不仅有目的、有计划、有导向地培养了高中生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为学校相继夺得鸡西市、黑龙江省、国家级科技学校示范校、科技创新实践先进单位等殊荣提供了强力而丰厚的物质支撑和精神积淀。
三、走进职业,在践行择取中完善素养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这一环节我们主要通过“德育进课堂”“生涯规划进课堂”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培养高中生在新课改变革过程中的自觉态度、自主意识与个性品质。
(一)立足德育,致力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
1.以主题育人为基点,构建生涯德育素养的设想
借助生涯德育专题活动月的平台,通过“学习雷锋,关注科技”;“祭奠英烈,关注校园”;“弘扬精神,关注生命”;“感恩父母,关注环保”;“回报师长,关注国防”;“爱国爱党,关注饥饿”;“宽容立世,关注消防”;“继承传统,关注法律”八大育人主题推进职业素养教育活动。
2.以学科育人为切入点,搭建生涯德育素养的平台
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训练、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及教学日常性活动等多层面、多角度、多方位地全面渗透,为每一位学生完成学科知识给予内在动力,提供思想保障。
(二)谋求规划,引领学生职业定位的方向
通过学生在学科学习的同时,充分了解本学科未来职业的演变、对社会的贡献、需要的知识储备以及从事这一专业具体的工作任务、方式等。
1.专业解读,理性树立职业意识
作为理性动物的人,其本质就在于它是一种在了解自己择取事物的目标属性之后,对自己原有的兴趣、志趣做出的客观而非随意,科学而非盲目的决断。以政治学科成绩好的学生所择取的专业为例——
(1)走进学科,洞悉走向
专业门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新闻类专业、法学、政治学、公共管理等。
就业前景: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就业率之高,就业待遇之丰是政治学科好的同学首选,尤其是师范类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
(2)认知自我,理性定位
在考量上述专业门类、就业前景的基础上,依据自己的性格和喜好(即擅长什么,想做什么)做出首次理性选择:一般来说,言语能力较强的考生适合专业:语言文学、教育学类、小语种、翻译等专业;书写能力较强的考生适合专业:行政管理、文学、新闻、出版等专业。
2.模拟体验,客观感悟科学定位
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应聘”“面试”等方式,帮助学生在职业情景的体验中,对自己所选择的职业,进行第二次理性择取筛选,为学生客观认识职业目标、自我特长、自我志趣等个性发展方向,提供科学的择取与定位的理性标准。
通过上述过程帮助学生在熟知自我成绩、择选专业,以及兴趣的基础上,对比不同大学的实力和录取的可能性,理性解析自我,科学定位人生,这不仅为学生未来人生发展提供了客观的保障,而且,为每名学生步入社会后,尽快融入自己所喜爱的职业中,为国家所需做好了铺垫。
编辑/李莉E-mail:118391679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