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前期的干预很重要

2019-01-07 09:53刘雪梅杨学芹穆海红徐红英刘静贯京平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糖耐量空腹摄入量

刘雪梅 杨学芹 穆海红 徐红英 刘静 贯京平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1-03--01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成为威脅人类健康的非传染性疾病的第三大杀手,是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它早已是大家熟知的常见病、高发病。如果在糖尿病前期进行早干预,境况就会大不同。每年约有10%的糖尿病前期者通过干预转变为血糖正常的人。改变生活方式,采取预防措施,未雨绸缪,结果斐然。

一 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包括:①空腹血糖受损(IFG):即空腹血糖在5.6-6.9mmol/L范围内,但餐后正常;②糖耐量受损(IGT):空腹血糖正常,餐后2小时(OGTT)血糖在7.8-11.0mmol/L之间;③空腹血糖及糖耐量均受损。

二 高危人群早发现

常规体检时,空腹血糖介于5.5-6.1mmol/L者;

年龄超过45岁,尤其是脑力劳动者;

超重或肥胖者,体重指数在25kg/㎡;

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血脂异常,高血压者;

有血管病变者,如曾有脑出血,脑血栓等;

妊娠年龄超过30岁,有妊娠糖尿病病史,或曾分娩过巨大儿(出生体重≥4kg)者;

久坐者;

使用过一些特殊药物,如糖皮质激素;

餐前低血糖:糖尿病早期会出现低血糖,这是因为胰岛素分泌迟缓造成的;

常感觉累:糖尿病前期大多数病人并不瘦,只是容易疲劳。

三 改变生活方式是糖尿病前期干预的基石

有数据表明糖尿病前期已经有大血管和微血管的病变。中日友好医院的李光伟教授对大庆地区的糖耐量异常(糖尿病前期)的患者进行了为期6年的干预性研究,随访二三年,研究结果表明:节食、运动等干预措施能够降低糖耐量异常,降低糖尿病远期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因此早期干预意义重大。

3.1合理饮食-管住嘴

1.每天主食(谷类)的摄入量应为250克-400克,其中粗粮(薯类)最好占主食总量的三分之一,对于预防糖尿病、控制体重有好处。

2.每天摄入的肉类(猪、牛、鸡肉等)应控制在50-75克。

3.每天摄入的水产品(鱼、虾等)应为50-100克,每周最好吃两次三文鱼、鲸鱼或沙丁鱼等深海鱼。

4.每天需要蛋类(鸡蛋、鸭蛋等)约为50-100克。

5.每天的水果约为200-400克

6.每天蔬菜的量约为300-500克,蔬菜品种应多样,以获取更全面的营养。

7.坚果是优质零食,即可增强饱腹感又富含有益心脏健康的不饱和脂肪,但坚果的热量较高,每天的摄入量应控制在30克以内。

8.牛奶的摄入量应为每天200-250克。

9.成年人每天所需要的豆类为20-25克,等同于200毫升的豆浆。

3.2坚持运动-迈开腿

每周至少运动3-5次,每次至少30分钟,运动强度中等,运动形式可为慢跑、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

小结

发现血糖增高并不可怕,改变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加强运动,我们就有可能成为那其中的10%(转变为正常糖代谢者)。

猜你喜欢
糖耐量空腹摄入量
对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实施产科门诊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关于空腹的真相一次说清楚
关于空腹的这些真相
人一天到底该吃多少
空勤人员糖耐量减低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血管内皮功能变化探讨
空腹喝水
空腹
中国人盐摄入量依然超标
营养与健康
糖尿康颗粒对糖尿病模型大小鼠血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