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迎,蓝若珂,施艳蓉,吴小刚
(福建农林大学 园林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体育健身逐渐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社会生活方式.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到2020年每周参加一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国外的研究表明健身活动与环境有明显关联[1].绿道作为一种线型的绿色开敞空间,提供了满足了城乡居民多方面的健身需求[2].绿道有效遏制了城市的无序蔓延状况,打通了区域之间的生态廊道.同时,城市滨水绿道也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作为城市形象的展示窗口[3].
随着国外绿道理论的引入和成功案例的示范,国内许多城市开始大量兴建城市滨水绿道.但是国内的研究更多停留在国外绿道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借鉴[4],少有针对我国绿道使用者的活动特性以及绿道环境设计的研究,更缺乏健身人群从公园场地偏好转向绿道场地需要的研究,因此很有必要对绿道规划设计提出优化建议,也为今后合理的绿道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福州南江滨公园位于闽江流域南岸,全长2.85km,占地27.4km2.全园由一个主入口广场和八个景区组成.南江滨公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园中丰富的空间结构,为健身人群提供了多样的健身场地.公园旁边分布着城市居民的主要居住区,每天吸引了大量的居民到这里进行各种休闲健身活动,展示了福州市民休闲健身活动的缩影.
2.1.1 构建健身者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
在参照相关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设定影响绿道健身者的调查指标因素.运用专家咨询法,选取福建农林大学风景园林、城市规划等相关专业的10名学者,对实地调查所设定的指标因素进行筛选,按重要性排序和归类及整理,选出出现次数最多的分类标准及指标;最终得出以物理特性、自然环境、设施环境、社会环境四项指标为准则层,和各准则层对应相应的指标层[5].
2.1.2 问卷设计
本研究对江滨绿道健身环境偏好的问卷调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健身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健身活动类型、活动频率、活动时间及偏好的环境等.第二部分是满意度调查,通过采用李克特量表设计的5点测量法[6],将准则层相应的指标层设定为绿道适宜性调查表,收集绿道健身者对于城市绿道偏好因子的评价,选取4个方面(物理特性、自然环境、设施环境和社会环境)21个具体因子,让被调查者对“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等五个评价程度进行勾选,并对五个程度进行赋值(5-1分).通过分析处理各指标因子的健身者满意度得分,最终用数字直观反映健身者对南江滨绿地的各项指标因子的满意程度.
从2017年9—11月,在南江滨公园绿地进行了随机不重复抽样调查,分别在南江滨公园健身活动较集中的场地及不同时间段内,分别选择天气晴朗、适宜户外活动的工作日和节假日各调查1d,按早、中和晚不同时间段调查健身者.本次调查发放问卷60份,回收6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58份,回收问卷有效率97.7%.
通过对58份有效问卷的健身者身份信息进行汇总分析,绿道的使用人群中,男性(60.34%)比女性所占比例(39.66%)要低;健身人群主要是青年、中年,健身活动频率一周2-3d与3-4d居多;健身人群以上班族与退休者为主,且多为附近小区居民,其中步行为主要的往来场地方式,基本都在30 min内到达场地,在场地一般逗留1-3h;主要的健身活动为慢跑/健走、广场舞/健身操,多在6:00-11:00、16:00-21:00进行;健身人群多喜欢自然环境良好的健身场所,此外还有一定的广场需求和设施需求.
根据各个影响因子的满意度均值可以初步看出,运动健身者对南江滨公园的整体满意度都在3分以上,其中4分以上的有7个因素,满意度最高的是“场所的空气质量”和“植物种类丰富度”,得分均在4.5分以上,最低的是“器材种类及数量”“饮水点和小卖部数量”“休息设施数量”“休息设施舒适性”“设施维护状况”等.(表1)
表1 游客满意度问卷调查评分数据汇总、影响因子描述性统计及各影响因子的权重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基于模糊数学的一种综合评价方法[7],它对于将非确定性结果进行量化具有很好的效果.人群的满意度本来是属于定性的模糊评价,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能够将其转化为定量的结果,直观清晰地适于得出结论[8-9].在分析数据前,先对问卷数据进行了Cronbach's Alpha信度分析,得到的信度系数α为0.904>0.9,表示信度良好,可以用于进一步分析.
同时,为了真实反映被调查者的认知,需要其先对觉得重要的层次进行选择,以统计各个层次的权重W.经过对四个层次的勾选次数进行统计,及其占总调查人数的比重,可以得到各个层次的权重W(表1).其中受调查者认为的重要性因子为:设施条件>自然环境>心理感知>物理特性,而在设施条件层次下,最被重视的器材的种类和数量,其次是设施维护状况、休息设施的数量和舒适性、夜晚道路照明等.
根据表1的数据,可以通过每个影响因子频数与总数的比值,计算各个影响因子评分的隶属度,得出各个层次Ri的评价矩阵:
根据公式B=W×R,由模糊评价矩阵R和权重W,由此可得模糊综合评价集B:
根据公式E=B×H,利用模糊综合评价集B和评测标度值H去模糊值,分别计算出物理特性、自然环境、设施环境、社会环境的综合评价分数E.其中H=(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5,4,3,2,1),由模糊综合评价集B及五个得分等级H可得各个层次的满意度评价E:
由各层次权重W1,W2,W3,W4及四个层次的评价集B1,B2,B3,B4,可得到综合评价集:
最终得到满意度的综合评价:
从模糊评价得出的结果看来,南江滨绿道整体满意度为一般(3分)到较好(4分)之间,其中最受健身者重视的层次是设施条件,也是满意度最低的层次,仅有2.946分,说明南江滨绿道建设时对设施条件的考量,尤其是设施的数量、舒适度等,与健身者的需求不够符合,也说明健身者对设施的需求可能超过设计时的预期.四个层次中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满意度最高,说明南江滨绿道作为重要的滨江绿地,其在植物、空气、卫生等自然环境的营造上获得了人们的认可.物理特性和心理感知两个层次的重要度较低,表明现阶段健身者对其较不敏感,其中物理特性的满意度较高,心理感知却比较低,表明健身者在心理感知这方面的体验感较差,可能存在着设计和管理方面的问题.
将满意度和权重设为坐标,通过散点分布图可以直观得出各个因子的重要度-满意度情况.根据结果表明,“周围环境的音量是否干扰”被认为十分重要,但现状与使用需求不契合,需要重视和改进.其中只有小部分因素得到健身者重要度较高的评价,同时在南江滨绿道中也做得比较完善,但大部分因素尽管人们对其的重视程度不那么高,但仍需要改进,在改进计划中应注意投入的时间和金钱配比.
在实际的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使用南江滨绿道的健身人群中,线性运动的人数要多于定点运动的人数,而从问卷统计的结果来看,线性运动人数:定点运动人数=28:5,因此绿道健身场地设计相对于普通公园设计应考虑更多线性运动需求.通过对比了两种类型运动的满意度,可以看到一些影响因子虽然整体满意度较高,但两种活动差异较大,比如“是否受到其他活动干扰”“垃圾桶的数量”“道路弯度”等,说明线性运动可能对此类因素要求更高,或是设计者在设计时没有很好地考虑到线性运动健身者的活动特点和使用需求.
本研究所构建的数学模型较好地表明各因子对健身绿道的影响程度.通过问卷调查与分析,发现对南江滨绿道满意度影响最大的层次是设施条件,包括其数量、分布、种类和管理维护情况,但南江滨绿道现有设施情况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设施数量不足、舒适度不够、功能不丰富等等.由于问卷法篇幅上的限制,无法得到健身者更深层次的想法,同时为尽可能减少问卷数量对结果的影响,因此对南江滨绿道健身者又做了进一步的访谈.
根据访谈结果,发现设施条件确实是南江滨绿道健身者非常重视的层次,也是他们在活动中使用需求较大的层次,场地内健身人群对于设施的需求甚至影响到他们的活动类别和活动区域.同时,有部分受访者表示南江滨目前没有考虑到慢跑者对场地音乐、WiFi、饮水点等设施的需求.
通过对福州南江滨绿道健身活动人群的问卷调查以及访谈,可以总结出健身者对南江滨公园的整体满意度较好,能满足健身活动的基本需求,其中自然环境的满意度最高;设施条件作为健身者认为最重要的影响层次,却在调查结果表现多方面的不足,需要随健身人群数量的增加更待改造;其他如物理特性、心理感知等层次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健身者对其敏感度不如设施条件.
线性运动和定点运动这两种不同的运动类型,对某些因素的满意度有所差异.例如进几年线性运动人数的比重逐渐增加,在绿道优化过程中应考虑相应的改造.对与定点运动而言,由于受到场地和设施的限制,大多数活动人群选择了对场地要求不高,运动强度小的健身项目;南江滨绿道内体育场地和设施的不足,部分健身器材年久失修,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目前绿道内的组织形式社会化程度不够,无较为稳定的组织和形式.
通过研究城市滨江公园绿道的特点,探讨健身者对于城市滨江公园夜间活动空间的偏好,为未来城市滨江公园绿道功能空间的布局和规划设计提供依据.针对城市绿道的设计创新及发展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1)多关注调查,健身者的设施需求,丰富设施类型;(2)多关注设施的使用情况,以便加强管理维护与反馈更新;(4)关注线性运动人群比重,针对运动特点及对场地形态、设施设置等方面的需求进行.
本研究从健身者的活动环境偏好,以4个要素及21项因子进行了初步探讨,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后续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便解决更多有关滨江健身环境建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