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已经步入了大数据时代。所谓大数据,即海量数据信息,这些数据信息来源于人们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记录着万物及万物之间的一切关联。大数据主要分为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数据的特点如表1所示。而单独的数据是毫无意义的,大数据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来适应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于是诞生了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的关键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基于上述情况,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成为必然。
表1 大数据特征
1.专业规模。从2000年开始,我国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院校数量快速增长,迅速增加至116个专业点。增长趋势如图1所示。
图1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规模增长趋势图
2.课程设置。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属于交叉学科,是计算机类专业与艺术类专业的有机融合,所以课程的设置也结合了这两个学科的特点。该专业课设置时需要考虑:①夯实基础。通过一些平台课程,加强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以及掌握数字媒体专业的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还可适当引入艺术类基础课程,增强学生的艺术审美造诣;②选定方向。学生根据自己的所长以及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自己的专业课程,前提是所选课程的学分能够达到人才培养标准。③扩宽领域。鼓励相关院系开放数字媒体相关课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修其他院系的交叉课程,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基于以上几点考虑,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分为通用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核心。专业的知识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知识结构图
3.专业平台建设。由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一门偏实际操作的学科,多动手是提高学生专业水平的重要手段。学校可以提供相关实训设备、实验平台,为学生学习提供必要的软硬件环境保障。具体可根据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特点,建设数字媒体综合训练实训室、影视动画制作实验平台、智能多媒体实验平台等。其中,数字媒体综合实验平台主要用于学生“出关”之前的最后训练。学生学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所有课程之后,可在该实验平台上进行某个项目的综合训练。该平台为学生提供了系统性的训练条环境,主要包括网页制作、网站建设、游戏开发等。影视动画制作实验平台主要用于动画的设计、制作,影视视频的后期剪辑优化等操作。智能多媒体实验平台主要用于学生练习基于人机交互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等项目。
1.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发展现状。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媒体信息的交互方式日益成熟,作为人类创意与科技相结合的数字内容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与此同时,数字媒体技术对于数字媒体产业的推动力是无可取代的。本文通过对江南大学近五届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表的统计分析,得到以下数据:
(1)专业薪资区间占比。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平均薪酬水平为6740元。本专业毕业后5年内,不同薪资占比详情如图3所示。
(2)专业就业方向分布。从调研表中,统计出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方向排名前五的分别为互联网/电子商务、计算机软件、影视/艺术/文化传播、新能源、广告、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占比均超过10%,其中互联网/电子商务领域就业人数最多,占比率高达20%。
(3)专业就业地区分布。本专业就业地区排名前三的分别为上海、北京、深圳,人数分别是25%、20%、18%。可见,越是经济发达、信息化产业集聚的城市,本专业就业人数越多。
2.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招生对象不同。不同的学校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的要求不相同,主要表现为招生要求的文理科的不同。有些学校招生对象规定为文科生,有些学校规定为理科生,有些学校则文理兼收。导致的结果则是同样的专业,有些学校颁发的是文学学士的毕业证书,而有些学校颁发的是工学学士的毕业证书。
(2)学科培育定位不相同。目前主要分为两种不同的培育定位,分别是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两者结合”和“艺术为主、艺术为辅,两者结合”。如浙江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为典型代表的学校主要培育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两者结合”的技能型人才。如中国传媒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为典型代表的学校主要培育以“艺术为主、艺术为辅,两者结合”的高素质人才。
图3 专业薪资区间占比图
(3)学科培育标准不统一。截至目前,众多学校均开设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绝大部分学校对于该专业学生的培育原则为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但在具体培育过程中多有偏离初衷的情况存在。究其原因,在于各个学校对于该专业学生的培育标准不统一,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均是从计算机类或艺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衍生而来,并未根据实际市场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导致不同性质的学校的学科培养标准不尽相同。
(4)学科课程设置不相同。由于培育定位不同,势必导致课程的设置不同。偏艺术类学校的课程设置偏重艺术类课程,如艺术设计概论、设计美学、艺术设计基础等;计算机学科课程要求较少且较浅显,如视频特技与非线性编辑、数字合成技术等。偏工科类学校的课程设置则偏重计算机类课程,如计算机技术基础、通信技术基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数字图像处理、网页设计、多媒体信息处理与传输、交流媒体技术、动画原理与网络游戏设计、视频特技与非线性编辑、虚拟现实等,而艺术类课程要求较少且浅显,如艺术设计概论、设计美学、艺术设计基础等。导致的情况则是倾向性较重,较难培育出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方面的复合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5)专业人才稀缺。当今世界90%以上的数据是以数字信息的形式存储的,社交网站、搜索引擎、互联网电商、新闻媒体门户网站以及政府网站均产生大数据。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从业者主要面向新闻媒体、电子杂志、线上影视、游戏制作、移动媒体等领域。大数据时代带动了数字媒体人才的需求增长,截至2007年底,我国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已突破180万,如何培养出行业匹配性较高的人才是各学校需要思考的问题。
3.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发展思考。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大数据时代特征,可从以下几方面制定培养方案:
第一,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特征,采集历史毕业生文理科招生数量,统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文理科招生比例;收集该专业毕业证书的文学工学数量,统计各种比例,并追踪各个学生就业后所从事的岗位,以及取得的成绩。综合上述信息,结合市场人才需求详情,分析招生条件,明确招生对象,并规范毕业证书的颁发。
第二,通过企业调研、毕业生走访、专家咨询等方式收集企业需求、岗位需求、毕业生专业发展情况,根据专家意见,学校结合自己的定位,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并制定符合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第三,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科学规范课程设置。重点规划资源建设,包括教材资源以及在线学习资源建设。由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新兴交叉专业,高质量的教材较为缺乏,应鼓励行业专业人士、资深教师编辑专业书籍,引进国外优秀教材。
综上所述,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作为近几年发展迅速的新兴学科,实操性较强,且紧随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等发展而发展,发展势头强劲。该专业培养的人才既要具有高超的计算机技能,又需具有一定的艺术设计能力。正因为该专业的实操性强,人才培养的硬件环境必不可少。各种实验时训平台的建设是保障学生学习掌握知识技能的关键,也是培养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必不可少的核心环节。充分利用先进的大数据技术制定符合时代特色的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设置,才能够根据各个学校所长培养具有本校特色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