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颖雪,赵新湘
(1.南阳市中心医院放射科,河南 南阳 473000;2.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云南 昆明 650101)
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DCM在临床上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早期表现多隐匿、不典型,以致早期诊断困难,病情呈进行性加重,晚期发生心力衰竭,甚至猝死等心脏不良事件[1]。死亡可发生于疾病的任何阶段,预后较差。因此,如何准确评估DCM的左心结构与功能受损程度,对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尤为重要。血浆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主要是由心脏分泌的肽类激素,其分泌与心室容积的扩张及压力负荷的增加有关,是判断心力衰竭预后的重要指标[2],故本研究拟通过心脏磁共振(CMR)对DCM患者左心室结构功能进行评价,并了解血浆NT-proBNP水平与左心室结构功能之间的关系。
收集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DCM患者22例,男18例,女4例,年龄24~65岁,平均46岁。DCM的诊断标准依据2007年我国更新的《心肌病诊断与治疗建议》[3]。并排除引起心肌损害的其他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酒精性心肌病、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心包疾病、系统性疾病、肺心病和神经肌肉性疾病等。
肘静脉穿刺采集血液样本3 mL于肝素锂抗凝管,轻轻颠倒混匀5次送检。每次采集的样本以每分钟3 000转的速度离心5 min。血浆分离、冷冻,并保存在2~8℃的试剂盒内,6天内完成血浆NT-proBNP检测。
MRI扫描设备:飞利浦Achieva 3.0T TX多源发射磁共振仪(梯度场强为80 mT/m,梯度切换率200 mT/(m·ms));首先进行定位扫描,获得左室二腔心长轴、四腔心长轴及左室短轴位图像。于定位扫描后采用电影序列行左室二腔心长轴、四腔心长轴、左室短轴位及左室流入流出道动态电影扫描。心脏电影扫描采用亮血序列,扫描参数为:FOV 320mm×320mm,TE 1.68ms,TR 3.4 ms,FA 45°, 层厚 8 mm。左室短轴电影扫描覆盖整个心脏,每个心脏扫描6~8层,一个心动周期采集25帧图像。将心脏电影左室短轴图像导入配套工作站(EWS)后处理分析,获得左心室功能参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心指数(CI)、左室心肌质量(LVMM)。所有数据均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后处理获得,取两次的平均值作为研究指标。
根据2002年美国心脏协会(AHA)推荐的左室心肌17个节段划分,包括基底部、中部和心尖部三个层面,测量各层面舒张末期及收缩末期左心室横径(心尖部为间隔壁与外侧壁心内膜中点的连线,中间部及基底部为前间壁与下侧壁心内膜中点的连线),计算出左心室各层面轴向缩短率(FS,FS=(舒张末期左心室横径-收缩末期左心室横径)/舒张末期左心室横径)),并按层面进行统计,取各层面平均值作为左心室整体功能指标。在标准四腔心层面,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长径(心尖与二尖瓣中点的连线),以基底部所测得的舒张末期左心室横径作为左心室内径(LVEDD),根据基底部舒张末期所测得的左心室内径及舒张末期左心室长径,计算球形指数(Sphericity index,SI),SI=左心室舒张末期长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所有统计分析使用SPSS 17.0软件包。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 Person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血浆NT-proBNP水平为98.20~4 318.00 pg/mL,平均值为1 247.00 pg/mL。
见表1。心室重构指标包括:LVEDV、LVESV、LVEF、SV、CO、CI、LVMM、FS、LVEDD、SI。DCM 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与心室重构指标(LVEDV、LVESV、LVEF、LVMM、FS、LVEDD、SI) 呈线性相关(图 1~7)。 其中 NT-proBNP 浓度与 LVEDV、LVESV、LVMM、LVEDD呈正相关关系,与 LVEF、FS、SI呈负相关关系,其中与LVEF相关性最高(表1和图 8~11)。
表1 血浆NT-proBNP浓度与心室重构指标的相关性
DCM结构及心功能评价有多种影像学方法:X线左心室造影、超声心动图、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SPECT)、心脏 CT、CMR。超声心动图是目前DCM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无辐射、简便易行、经济等优点。CMR相对超声具有更高的空间及软组织分辨率,不需对心脏形态作几何假设,不受心脏病理状态及操作者主观因素的干扰,测量结果更为准确,且重复性好[4]。被认为是定量评价射血分数及心脏结构功能最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这些指标对于心室重构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
图 1~7 血浆 NT-proBNP 浓度与心室重构指标(LVEDV、LVESV、LVEF、LVMM、FS、LVEDD、SI)相关性分析散点图。其中NT-proBNP浓度与LVEDV、LVESV、LVMM、LVEDD呈正相关,与LVEF、FS、SI呈负相关。Figure 1~7. Correlation analysis scatter plot between plasma NT-proBNP concentration and ventricular remodeling index(LVEDV,LVESV,LVEF,LVMM,FS,LVEDD,SI).The concentration of NT-proBNP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LVEDV,LVESV,LVMM and LVEDD,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LVEF,FS and SI.
图8,9 男,65岁,DCM。左室增大,LVEF 38.60%,NT-proBNP 98.20 pg/mL。图8:短轴收缩末期,图9:短轴舒张期末。 图10,11 男,36岁,DCM。收缩末期容积与舒张末期容积无明显变化,LVEF 28.50%,NT-proBNP 910.70 pg/mL。图10:短轴收缩末期,图11:短轴舒张末期。Figure 8,9. A 65-year-old male with DCM.The left ventricular is enlarged,with LVEF of 38.60%,and the NT-proBNP concentration of 98.20 pg/mL.Figure 8:Short axis of left ventricle at the end of systolic phase.Figure 9:Short axis of left ventricle at the end of diastolic phase. Figure 10,11. A 36-year-old male with DCM.Volume doesn’t change significantly between end-stage of systolic phase and diastolic phase,with LVEF of 28.50%and NT-proBNP concentration of 910.70 pg/mL.Figure 10:Short axis of left ventricle at the end of systolic phase.Figure 11:Short axis of left ventricle at the end of diastolic phase.
DCM重构后左心室增大、舒张功能明显降低,CMR通常用左心室大小的改变来评价左心室的几何重构,左心室的大小常用LVEDD来表示。既往有研究发现,DCM随着左心室的扩张,左心室长径和短径均增加,但以短径增加明显,使得左心室形态趋向于球形变,因此有人用左心室长径与短径的比值来衡量左心室球形变的程度,并定义为SI[5]。球形指数也成为另一个评价左室重构的指标,是对舒张末期内径的一个有力的补充。本组研究显示DCM患者除LVEDD较健康成人研究数据[6]明显增大外,球形指数与健康成年人研究数据[6]相比,有明显减低,提示DCM患者左心室腔明显扩大,并呈球形改变。有研究显示,球形指数不但可以评价左心室的形态改变,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左心室的收缩功能状态,是一个较全面的左心室重构指标,可以更好理解DCM重塑后几何形态的改变[7]。且随着左心室球形变程度的加重,DCM患者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的临床症状会明显加重,死亡危险性也会明显增加。
左心室收缩及舒张末期容积、LVEF及FS均可反映左心室功能及重构后改变。LVEF是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收缩功能不全的最常用参数,并可作为预后指标[8]。DCM由于心肌广泛变性以及心肌间质和血管周围存在广泛的纤维化改变,心肌组织的僵硬度增加,心肌顺应性降低,收缩力的产生和传导受到限制,心脏泵血功能障碍,心排出量降低,导致LVEF及FS减低。本研究测得的LVEF及FS均较健康成年人[6]明显降低。
DCM心室重构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心肌肥厚,LVMM增加是反映心肌肥厚的一种表现形式,LVMM也是判断心功能最敏感的指标[9]。阎静等研究表明DCM患者的左室整体收缩功能与左室肥厚密切相关,心肌质量指数的增加引起射血分数的明显下降。本组研究显示DCM患者的LVMM与健康成人[6]相比明显增加,与Vormbrock等[10]研究结果一致。也有研究认为DCM患者左室质量也是预测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指标[11]。
DCM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充血性心力衰竭,其发病机制与心室重构及能量代谢障碍有关[12]。目前临床上对心力衰竭的分级常采用NYHA分级法,虽然有用,但是主观性强。血浆B型脑钠肽(BNP)及NT-proBNP的检测是客观指标,不受主观影响,是反映心室功能紊乱的敏感而特异的指标,已应用于心衰的诊断[13]。
血浆BNP和NT-proBNP两种多肽来源相同并且等摩尔分泌。因此,从理论上讲,检测血浆BNP和NT-proBNP的临床应用结果是相同的。由于血浆NT-proBNP的半衰期长(NT-proBNP的半衰期为60~120 min,而 BNP 的半衰期是 20 min),且浓度相对较稳定[14],血液中含量相对较高(比BNP约高16~20倍),检测相对较容易,且不受所选药物影响,便于准确发现早期和轻度心力衰竭,因此,血浆NT-proBNP是比BNP更加敏感的心衰水平标志物,故临床上将NT-proBNP应用于心衰的诊断、危险分层、指导治疗及预后的判定[15],并认为是心力衰竭预后的最强风险因子。
本研究DCM患者的平均血浆NT-proBNP约为1 247 pg/mL,明显高于正常人,这是由于血浆NT-proBNP的分泌有赖于心室容积的扩张及压力负荷的增加。DCM患者心室腔扩大,收缩功能减低,造成容量负荷增大,心室壁张力及压力负荷过重,致使心室肌细胞产生的NT-proBNP增多。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浆NT-proBNP浓度与LVEF、SI、FS呈负相关关系,与 LVEDD、LVEDV、LVESV、LVMM 呈正相关关系,说明DCM患者左心室腔扩大越明显,左室容积及心肌质量增加越重,左室收缩功能越差,血浆NT-proBNP浓度越高,提示NT-proBNP水平能够反映DCM患者心功能受损及心室重构的严重程度。Ahmad等[16]研究发现,血浆NT-proBNP水平随着左室功能的恢复而显著减少,认为 DCM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可作为病情严重程度和左室功能恢复的一个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综上所述,CMR可以很好反映DCM左室重构后结构与功能的改变,且CMR检测的DCM患者左心室腔扩大越明显、心肌质量增加越重,血浆NT-proBNP水平越高,提示血浆NT-proBNP水平与心室重构的严重程度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