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有效性分析

2019-01-07 03:56钟,刘
关键词:孔镜椎间盘腰椎间盘

刘 钟,刘 伟

(于都县人民医院脊椎外科,江西 赣州 342300)

手术成为现今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方法,对保守治疗无效者,多需采取手术方案。常规开放性手术可有效恢复患者病症,但术中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恢复慢等缺点,限制其使用范围[1]。经皮椎间孔镜基于微创技术发展而来,所具备的微创优势及应用效果经大量临床实践证实。本文就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分析其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经临床表现、CT、X线、或MRI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其中,对照组男11例,女15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51.62±3.75)岁,病程6个月~15年,平均(8.41±1.56)年;观察组男10例,女16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52.10±3.84)岁,病程6个月~15年,平均(8.52±1.569)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放手术,患者取全身麻醉或连续硬脊膜外麻醉,于病变椎间隙做切口约6~7 cm,顺次切开皮下组织,根据病变情况,做椎板扩大开窗、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术,切除增厚黄韧带,硬膜及神经根粘连,予以松解;摘除髓核,行侧隐窝扩大术。术后引流,抗生素治疗1~2 d。

观察组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患者经C型臂X线机定位下,确定进针位置,行局麻。取18G穿刺针穿透至椎间隙,取青蓝胭脂红对比显影液1~2 mL注入椎间盘内,确定椎间盘结构及纤维环。置入导丝,逐级扩大工作通道至7.5 mm。切除突出的髓核,在直视下,根据染色椎间盘进行摘除,确定无游离的椎间盘碎块,以双极射频消融技术修复破损的纤维环。术后无需放置引流,抗生素治疗1 d,第2 d以腰围保护下床活动。

1.3 观察指标

密切观察两组患者恢复情况:(1)观察患者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2)采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2]评价患者术后6个月功能,分数越高,功能障碍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s,d)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s,d)

组别 下床时间 住院时间观察组 1.05±0.48 3.64±1.02对照组 4.26±0.82 7.96±1.97 t 17.226 9.930 P 0.000 0.000

3 讨 论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与常规开放手术相比,该手术具备优势:(1)经皮椎间孔镜具微创优势,在局麻下操作,术中减少对硬膜囊、神经根的损伤;(2)术中可保护腰椎骨关节韧带结构,维持腰椎稳定性;(3)术中无需分离神经根与硬膜囊,手术创伤轻,术后卧床时间短[3-4]。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研究显示,观察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应用,可促使患者腰椎功能尽快恢复,具较高应用效果。

猜你喜欢
孔镜椎间盘腰椎间盘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对单节段DLSS术后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经皮椎体强化术后对邻近椎间盘影响的观察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CT、MRI特征及诊断准确性比较*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锻炼首选蛙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