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仕超
(凌源市中心医院,辽宁 凌源 122500)
子宫内膜息肉为中年女性高发病,研究认为,其发病原因可与临子宫内膜长期处于机械刺激或者炎症刺激下导致的增生反应,主要症状为月经量增多、经期紊乱等,处于孕期女性易导致不孕[1]。传统治疗方法为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切除术,为了降低手术对患者子宫的影响,研究提出了宫腔镜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治疗法,并将具体的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取我院1年内收治的70例复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对患者进行筛选后按照查找顺序,单数为对照组,双数为研究组,每组各35例。年龄25~47岁,平均(39.5±7.6)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5年。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不调,周期紊乱。本次入选患者均无心肝肾类疾病,同时患者已转化为肿瘤者予以排除,所有患者均为已婚患者,子宫内膜息肉患病次数大于2次。患者在基础资料差异上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可以比较。
1.2 治疗方法:在入院后第1个月经周期后5 d行全身麻醉术,宫腔镜下切除患者子宫内膜息肉。B超检查患者宫颈、输卵管等症状,根据子宫内膜厚度、颜色、息肉位置、大小等确定手术方案。切除深度至子宫内膜功能层、基底层和下方肌肉层2 mm处,在合理力度下清除宫腔内部积血和内膜团,将术后获得组织送检查部检查,确定无肿瘤等恶性病变,清除子宫出血,并结合抗菌药物以防止阴道感染。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放置德国产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1枚,对照组给予炔诺酮口服,服药时间起于月经周期第5日,1片/天,晚餐后服药,连续服药22 d,如此往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情况。
1.3 统计学软件: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界限,其中P<0.05为具有可比性,对研究成果有影响。P≥0.05则无可比性。对数据进行检验,检验方法为卡方检验,计量软件为SPSS20.0医学数据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方差±标准差()的方法表示。
2.1 两组患者月经量及内膜厚度比较:研究组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月经量(164±65)mL,(96±49)mL,(71±19)mL,(62±17)mL;对照组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月经量(165±63)mL,(97±51)mL,(70±21)mL,(62±16)mL;研究组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内膜厚度(10.1±2.0)cm,(7.8±1.7)cm,(5.5±1.6)cm,(3.1±1.2)cm;对照组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内膜厚度(10.1±1.9)cm,(7.7±1.8)cm,(5.4±1.6)cm,(3.2±1.3)cm;两组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均有所好转,12个月的月经量低于6个月,但两组患者月经量和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复发及不良反应比较: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研究组2例出现复发,复发率为5.71%,对照组7例出现复发,复发率为20%,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皮肤粗糙1例,痤疮2例,乳房肿胀1例,发生率11.42%,对照组3例皮肤粗糙,3例痤疮,4例乳房肿胀,发生率28.57%,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子宫内膜息肉是常见女性疾病之一,多为良性,但少数也看见癌变。临床治疗主要方法为宫腔镜切除术,但单独使用该方法易造成子宫损伤,且复发率高。为避免这一方法,临床研究并推广使用了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联合治疗方法。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为宫内缓释系统,可调节患者体内雌激素含量,释放较低的激素量,保持左炔诺孕酮剂量稳定[2]。在宫腔内膜局部形成高浓度,进而起到抑制子宫内膜增生的作用,降低复发率[3]。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2例患者出现复发,复发率为5.71%,对照组7例患者出现复发,复发率为20%,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在降低复发率上的作用。
综上,宫腔镜与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联合使用可直接作用于病灶,有效降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发病率,也减少相关并发症,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