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自我发展能力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

2019-01-07 06:47张婷婷
甘肃农业 2019年9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培育能力

张婷婷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 甘肃 兰州 730071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三大攻坚战,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其中之一。2019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松口、整治问题不手软、落实责任不松劲、转变作风不懈怠。2020年后如何保持扶贫成果,形成长效扶贫机制是个重要的问题。

一、培育自我发展能力是关键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是改革开放前的100倍,扣除物价指数16倍,年均增长约7.1%。经过几年的奋战,脱贫成效显著,目前吃不饱穿不暖的绝对贫困人口已经很少了,更多的贫困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保障”方面,即义务教育保障、医疗保障、住房保障。2013-2017年中央财政对扶贫工作的投入大概2 800多亿元,相当于1978-2012年扶贫工作财政投入的总和。新时代扶贫工作很有针对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中央就给什么,因病致贫就健康扶贫,因学致贫就教育扶贫,扶贫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创造了中国特色的减贫之路。截至2018年年底,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减少85%以上,但一方面精准扶贫推进过程中贫困标准在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的数量在动态变化;另一方面能脱的已经基本脱贫,剩下的都是硬骨头,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集中于深度贫困和连片贫困地区,一般常用的精准扶贫工作方法对这些地区和群众而言,达不到彻底脱贫的效果,所以目前的脱贫任务仍然很重。总书记说,扶贫工作不能丢下一名困难群众。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时候做的都是“输血”工作,缺乏长效机制,如何变“输血为造血”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很关键。

打好脱贫攻坚战是乡村振兴的前提。一些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有自身的特殊性,贫困的发生是地域性特征诱致的,扶贫效果不显著、返贫率高等都是缺乏自我发展能力的表象。消除区域性贫困应落实在培育提升区域自我发展能力上。

二、培育自我发展能力的途径

目前中央鼓励从外部通过开展区域合作、完善税赋结构、优化生态补偿机制等转移支付形式间接激励贫困地区发展,对脱贫攻坚产生了一定的成效。贫困发生有一定的规律,外部力量对贫困地区摆脱困境有作用,但要根本解决贫困问题,还是要注重这些地区内生的自我发展能力的培育。2013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钢铁、房地产等行业供给相对过剩,还有一些产业触及环保红线,资本从这些产业溢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影响下流向新兴战略产业、现代农业等行业。资本在不同区域、不同行业间重新配置,对于贫困地区而言是发展产业、培育自我发展能力的好机会。

(一)科技先行

培育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科技水平代表了一个地区的发展能力和发展预期。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是与资源禀赋、区位等条件相关的,这些条件决定了贫困地区现有的产业和经济发展模式。加大科技投入有利于提高当地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产出。当然,贫困地区自身缺乏吸引高科技投入的吸引力,这就需要中央将一部分高科技技术投入贫困地区。贵州的大数据就是很好的例子。

(二)教育保障

教育水平低,贫困发生率高,越贫困越没有能力接受教育。教育保障是培育自我发展能力的重点。有限的公共资源无法惠及每个群众,教育水平在不同地区有很大的差异。在浙江低收入家庭的子女可以免费上中专、免费上大专、免费上农大,从根本解决了贫困的根源,形成了综合性的全社会扶贫。

(三)提高基础设施水平

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就要求村村通公路、县县通高速,把浙江贫困地区贫困的障碍彻底消除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有利于提高贫困地区的城镇化建设水平,而且能解决就业,增加收入,是培育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最必要的方式方法。

(四)产业扶贫

给钱给物解决的都是眼前问题,要想根本建立长效扶贫机制,让群众真脱贫、脱真贫,长久摆脱贫困,必须有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产业扶贫是关键。这几年产业扶贫成效显著,各地在产业扶贫方面的成功经验很多,需要注意的是,产业扶贫一定与当地特色优势资源条件相衔接,并且要产生长久的收益。有些项目投入后产出低,有些项目的收益与预期有很大的出入,企业投入项目后短期内没有利润,这些情况都可能发生。面对存在的问题,政府要积极应对解决。对于企业补贴亏损的产业扶贫项目,要对亏损企业给予一定的援助,形式可以是降低税收或其他。要给企业信心,给产业信心,给群众信心。

产业扶贫是关键,具体地讲,第一要树立统筹发展思维。规划编制先行是科学发展的前提,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产业扶贫总体规划明确合适的主导产业,选取主导产业时要从中长期视角分析产业发展的内外部优势、机遇和挑战等,系统分析主导产业发展的策略、布局安排等,树立产业发展的统筹思维,把扶贫产业纳入整体产业发展规划框架内,加强产业之间的相互协调和促进。另外,要大力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广“农业+农产品深加工”“农业+乡村旅游”“农业+电子商务”等模式,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体系,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价值链、拓宽产业增收渠道,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第二,创新产业生产经营模式,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是推进现代扶贫产业体系建设的核心和基础,要在尊重和保障农民生产经营主体地位的同时,推进农村各类资源要素改革,激发劳动力、土地等农村生产要素潜能,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第三,建立现代农村产业体系,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发展产业扶贫,归根结底是要建立现代化的农村产业体系,要重点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和延伸产业链条等方面着手。统筹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特色更加鲜明的现代农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着眼做精做优做强,着力打造从生产到加工、从加工到销售的产业标准化体系,推动延伸产业链开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多点支撑的特色扶贫产业体系。要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支持龙头企业做优做大做强,对特色鲜明、前景广阔的特色产业领域龙头企业,支持收购、重组、联合等方式扩张,形成一批以资金、技术、品牌等为纽带,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广的企业集团,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集群集约发展。第四,建立扶贫产业服务体系,提升群众发展产业积极性。要建立完善产业服务体系,坚持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方向,充分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作用,加快构建经营性服务与公益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产业化服务体系,为群众发展产业提供保障服务,提升参与产业发展积极性。第五,培育优势产业品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结合产业特色、文化资源、生态环境等因素,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定位,充分挖掘当地优势资源,培育壮大地方字号特色产业品牌。发挥政府、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在产业品牌培育中的引导带头作用,鼓励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按照“一村一品”、“一产一品”的产业品牌培育思路,注册打造“区域公共”特色产业品牌,支持重要产品品牌、重点企业品牌做大做强,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品牌+农户”的模式授权农户实现品牌共享,提高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五)扶志加扶智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总书记强调精准扶贫、精准施策。扶贫要和扶志、扶智相结合,要扶持贫困户的志气和智慧。政府有效投入帮助贫困户,同时贫困户有了脱贫的志气,也有了脱贫的智慧,才能真正拔掉穷根。重要的是要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真正有自我发展的动力,具有自我脱贫的能力。这就需要每个帮扶干部耐心地和贫困户交流,深入细致地了解扶贫对象致贫的原因,分析可能的优势,提出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三、培育自我发展能力要因地制宜

培育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就是培育贫困地区企业和群众动员、组织、利用经济要素,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的能力,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间的差距本质上就是能力的差距。贫困地区的群众对美好生活有更迫切的向往,充分利用各种方法,主动调适贫困地区自身的社会经济活动行为和活动方式,这个过程就是自我发展能力培育和提升的过程。这个发展过程不能盲目,要因地制宜。一些成功的做法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要从贫困地区的具体情况出发。对于生态脆弱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要合理规划,产业扶贫项目要符合地区资源条件。不适合大规模开发的地区要逐步逐渐的规划建设,将高质量发展理念贯穿自我发展能力的培育和提升,

脱贫不是最终目标,最终目的是全面小康。仅靠政府的扶持和各级工作人员的帮助是无法形成长效脱贫机制的。必须培育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真正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走向小康。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培育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