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工匠精神融合培养的对策路径研究
——以秦皇岛市卫生学校为例

2019-01-07 15:18赵东俭张子兰陈娴娴王佳佳
福建茶叶 2019年6期
关键词:工匠职业院校融合

赵东俭,张子兰,陈娴娴,王佳佳

(秦皇岛市卫生学校,河北秦皇岛 066000)

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部分,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到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领域,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环节之中。这些对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任务,也为职业学校创新德育体系提供了新的契机。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了“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内涵可简要的概括为“精益求精、追求极致、严谨求实、敬业乐业、德艺并举”等。

当前我国多数职业院校学生大多人文素养基础差,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容易使其对职业缺乏认同和热爱,对工作缺乏激情,对技术缺乏坚守,创新钻研精神不足,职业道德感、责任感缺乏,这些与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目标渐行渐远,学生在就业和职业发展上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要实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可尝试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职业院校倡导的“工匠精神”教育融合起来,探索职校学生管理、培养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若单独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不能突出职业院校的特色;若单独培养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既使学生人文素养缺失,又缺乏课程建设支撑、师资配备。要实现工匠精神的培育,我们只能另辟蹊径,而将优秀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进行融合培养,实现两者互促发展,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又习得“工匠精神”的实质和精髓,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将二者融合培养也是提升职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2 优秀传统文化与工匠精神融合培养的对策路径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优秀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进行融合培养,让工匠精神成为职业教育风向标,成为校园文化理念,提升职业院校育人水平。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及学校的一些做法,谈一谈优秀传统文化与工匠精神融合培养的对策路径。

2.1 营造融合培养的浓厚校园文化氛围

第一,利用橱窗、展板、灯箱、墙报、教学楼走廊、宿舍走廊、教室黑板、海报、学校广播站等传统媒介,加强宣传,张贴和播放精心选取的蕴含工匠精神的传统文化故事、古代工匠大师的名言名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者等,进行常态化宣传,为学生诠释敬业、精业、乐业的工匠精神,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构筑无声的工匠精神人文环境,使得学生进入校园,就能感受到优秀文化、崇技尚能的浓郁氛围,达到潜移默化、端行、润心的效果;第二,在信息化时代,利用校园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兴媒体,开设传统文化与工匠精神专栏,全面宣传展现传统文化与工匠精神魅力:如《大国工匠》、《我在故宫修文物》《医者匠心》等主题素材;第三,利用学生会、团委、学生社团等组织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教育活动:以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书法比赛、作业比赛,传统文化导读、经典诵读等活动,以我校为例每年开展512国际护士节、天使颂歌等活动,以活动育人,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传播弘扬工匠精神;设立“匠心亭”、杰出校友名人榜、技能比赛名人榜、优秀护士报告会等,让他们传播先进技术、交流成功经验,以身边的榜样引导、教育、感染学生,激励在校生职业自豪感,热爱自己专业。总而言之,学校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校园人文环境中,将成匠、成才、成器理念风尚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形成浓厚的推崇工匠精神价值理念,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职业修养,引领向上活力的校园新风尚。

2.2 开展凸显工匠精神内涵的教学改革。

第一,以《语文》《哲学与人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人文素质课程为核心,改革现有教材内容,教学团队精心设计编写校本教材,梳理出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因素,加以筛选加入校本课教材,增设工匠精神篇章或专题,在课堂教学中注意重点弘扬传统文化中的正能量,向学生传递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继承以工匠精神为代表的中华民族根和魂;第二,以创新的教学形式,引领学生感悟传统文化所体现的工匠精神实质。采用翻转课堂、头脑风暴、情景模拟等多元化教学,避免被动、刻板、教条灌输知识,以交流感悟、讨论演讲等方式开展教学,给予学生充分的领悟时间,激发学生自主探索意识,让学生易学乐学;第三,积极推进将“工匠精神”写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制度层面保障工作的有序开展实施;第四,以技能大赛为平台提升学生的工匠技能,技能大赛是促进工匠精神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也是展示学生风采、传播工匠精神的重要窗口。以秦皇岛市卫生学校为例,学校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建”的指导思想,开展各专业技能比赛活动,为学生搭建专业技能展示平台,还鼓励学生参加市级、省级、国家级技能比赛,让学生开阔眼界、提高技能。通过各种技能活动比赛,引领学生崇技尚能、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第五,学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医教一体的培养模式,现护理专业实现实习+就业,中医、口腔修复工艺、药剂专业实现带薪实习+就业,涉外护理专业实现定向培养+就业的办学模式,初步形成了“基地+实习+就业”的格局。今后,学校继续邀请企业导师到校为中医、护理等专业学生讲授企业实践课程,增加实践学时,使学生随时与企业和岗位零对接,推进学校教育与用人单位、学生素质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进行项目化、情景化、仿真化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内涵。

2.3 提高教师的工匠素养

学校教师掌握传统优秀文化中所体现的的精髓,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内涵,充分认识工匠精神对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人生发展的重要性。教师要有“匠心、匠德、匠行”,授课时注意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取向和工匠精神贯穿于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学到更多作为一名职业人的行为规范、道德操守、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教师提高自身的工匠意识,继承工匠的笃学审慎精神,锐意创新教学手段,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为学生树立榜样,引领学生对工匠精神进行更深入的追求。

3 结语

“工匠精神”的培养,是建立在深厚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有多深,工匠精神就能走多远。为实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和学生职业发展的目标,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与工匠精神融合培养,使之有机协调,相互促进。

猜你喜欢
工匠职业院校融合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90后大工匠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工匠风采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工匠神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