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 琦 张玲玲*
(1 抚顺矿务局总医院影像科介入病房,辽宁 抚顺 113008;2 抚顺矿务局总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抚顺 113008)
深静脉血栓是血液在深静脉腔内出现异常凝结,影响正常血液循环,可全身性发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概率较大。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因素为血流缓慢、血液高凝、静脉损伤[1]。临床表现为肢体肿胀、疼痛、体温升高、局部感染等情况。若不及时开展治疗,对患者的机体和生活产生一定影响。所以,本文针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实施下腔静脉滤器置入与置管溶栓治疗,观察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共15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根据患者就诊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组76例。常规组:男40例,女36例,年龄32~70岁,平均年龄(52.49±1.85)岁。观察组:男41例,女35例,年龄33~70岁,平均年龄(52.58±1.90)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非常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和剔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②患者自愿签订同意书。剔除标准:①精神系统疾病;②语言障碍;③中途退出者;④血液传染性疾病。
1.3 方法。常规组: 实施常规治疗,即应用下腔静脉缝合滤网术。观察组:实施下腔静脉滤器置入与置管溶栓治疗。麻醉后,采用Seldinger方法穿刺健侧股静脉,在DSA下确认健侧下肢髂股静脉和下腔静脉是否通畅,在正确的位置置入腔静脉滤器。在患肢,穿刺大隐静脉远端,留置导鞘,顺着导丝插入单弯导管,在血栓近端,交换Unifuse溶栓导管,溶栓部分头端放在血栓起始部。固定理想后,在末端接入微量泵,持续性泵入肝素80 mg和尿激酶剂量为:60~140万IU,对患者进行1~5个治疗。出院前3 d,对患者应用华法林,调试INR为2~3,告知患者出院后至少服用6个月,穿弹力袜。15 d后,对患肢进行静脉造影观察,若理想可将腔静脉期滤器取出,实施麻醉后,Seldinger方法穿刺健侧股静脉,留置导鞘,应用滤器回收装置实施回收,将导鞘拔除,对穿刺点压迫。
1.4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比,显效:下肢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全部好转,通过影像学检查下肢深静脉通畅;有效:下肢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部分好转,通过影像学检查下肢深静脉大部分通畅;无效:下肢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无好转,通过影像学检查下肢深静脉无改善甚至更严重。同时,观察治疗后患者是否有不良情况发生。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常规组:显效11例(14.47%),有效25例(32.89%),无效40例(52.63%),总有效率47.37%;观察组:显效20例(26.31%),有效52例(68.42%),无效4例(5.26%),总有效率94.74%;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74%高于常规组的47.37%,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常规组:血尿:4例(5.26%),鼻出血;3例(3.95%),总发生率为9.21%;观察组:血尿:1例(1.32%),鼻出血;1例(1.32%),总发生率为2.63%;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3%低于常规组的9.21%,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于我国老龄化问题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呈递增模式[2]。此次研究中对此类患者应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与置管溶栓治疗,效果理想。下肢静脉血栓若不及时开展治疗会诱发一系列并发症,其中肺栓塞发生率最高[3],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严重威胁。下腔静脉缝合滤过术若操作不当,会诱发患者死亡。随着下腔静脉滤器置入与置管溶栓治疗完善和发展,在临床中有着操作便捷、安全的优势性,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4]。通过深静脉将溶栓导管置入,也就是把高浓度溶栓药物放置到静脉血栓部位,让血栓与药物充分有效接触,从而降低静脉性肢体坏疽的情况发生。此外,还可降低溶栓用药时间和剂量,降低对机体损伤和出血性疾病,安全性极高[5]。综上所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应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与置管溶栓治疗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不适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