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是我国的立身之本

2019-01-07 15:18邵长存
福建茶叶 2019年6期
关键词:实体高铁制造业

邵长存

(中共枣庄市委党校,277000)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是国家强盛的根基。习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我国由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伟大征程中,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尤其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实体经济的概念界定

坚定不移地发展实体经济,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既定方针和政策,但在实践中人们经常对实体经济的范畴还有不同的认识。笔者认为实体经济的范畴包含两个层面,狭义的实体经济是以物质资料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部门或行业的经济活动,主要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这一说法只包括所谓的物质生产部门,没有包括占国民经济比重更高的服务业,尤其是直接为生产服务的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产业。广义的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涵盖除金融和房地产之外的一二三产业。实体经济不考虑纳入金融服务业和房地产业,不具有自我扩张和衍生膨胀的特点,而与自然资源、劳动力、科技等要素的投入更为密切相关。无论是狭义的实体经济,还是广义的实体经济,它的主体是工业,它的核心都是制造业。

与实体经济相对的是虚拟经济,成思危先生界定虚拟经济为:“虚拟资本是以金融平台为主要依托的各种活动,简单地说,就是直接以钱生钱的活动”。在经济活动中,我们一般把金融和房地产纳入虚拟经济。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借助虚拟经济,虚拟经济的发展也要以实体经济所创造的物质条件为基础,二者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虚拟经济脱离为实体经济服务,自我循环、自我发展,就会产生泡沫,泡沫中孕育着金融风险。

2 实体经济是我国的立身之本

从一五规划开始,中国规划了工业建设的156个重大项目,几乎是填补了我国解放前大部分工业的空白,涉及的领域包括机械、电子、冶金、石化、军工、建材、钢铁等,我们现在绝大多数工业的基础都是在那个时期打下的。1949年我国第一炉钢水在鞍钢第一炼钢厂奔腾而出,到1978年我国的粗钢产量3178万吨,但钢厂的生产流程结构和工艺装备水平尚处于落后状态。如今我国已连续23年钢产量全球第一,并且占据世界份额的近半壁江山,我国成为是国际上少有的能够自主设计、建设现代化钢厂的国家,有能力集成设计和建设成套完整的现代化钢铁制造流程和装备。1952年我国第一台蒸汽机车研制成功,到1978年我国铁路运营里程不足5万公里,不到9000台的火车机车中有8000台是蒸汽机车,电力机车不足200台,绝大多数火车时速只有40公里。如今时速350公里的高铁每天都在华夏大地上往来驰骋,我国仅高铁里程就达2.5万公里,占全球高铁总里程的60%以上,我国拥有世界等级最高的京沪高铁、世界单条运营里程最长高铁京广高铁,从望尘莫及到跟跑、并跑再到领跑。1956年我国第一辆解放牌卡车驶下一汽生产线,到1978年我国汽车年产14.9万辆,如今中国汽车的产量和销量已连续10年世界第一,2018年我国汽车产量达到2780万辆,尤其是在未来汽车产业竞争制高点的新能源车领域,中国产销稳居全球第一,全球份额超过45%。工业化使中国站起来、富起来,是我国改革开放后连续40多年高速发展的物质基础。正是我国十几亿人参与的工业化,在改变着当前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

同样,我国要强起来也要靠实体经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是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制造业从产业链低端向产业链高端迈进、从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才是强起来的道路。

3 当前国际竞争的焦点在制造业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提出重振制造业、发展高技术产业抢占制高点的战略转型,引发全球诸大国竞相重构经济发展方式。美国推出再工业化战略,德国推出工业4.0,日本提出重振制造业,法国提出新工业法国,我国也于2015年提出中国制造2025规划。各国都针对制造业出台了各自的发展战略,目标非常明确,都在争抢制造业未来的制高点。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第三次工业革命即信息化革命已经步入尾声,在极短的时间内又要兴起第四次工业革命,或者说新工业革命。人工智能、3D打印、量子信息、新材料、基因工程等领域的科技创新不断涌现。毫无疑问,谁能在这一轮科技革命中占得先机,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取得领先。但是,再好的技术也要变成人类能够接受的产品,这些科技创新最终要和生产相结合,这个结合点就是制造业,所以制造业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战场,二者有天然的裙带关系,科技创新的变革又会引发了全球制造业的大洗牌。从全球范围来看,制造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也就是20%多点,但研发投入占总研发投入的70%左右,其创新专利占比也在70%左右,也就是说科技革命首先会体现在制造业上。

诸大国都把发展的重点放在制造业,但全球市场份额就这么多,谁也不愿看到别人领先或超越,这就会导致在高科技领域,国际贸易中的保护主义会越来越多,这是当前国际贸易出现的新格局、新变化,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保持这种态势。所以,在我国由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伟大征程中,必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尤其是先进制造业。

4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根本在做强实体经济

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从外部是不可能把我们打垮的,我国建国以来遇到比贸易战更大的挑战有很多,也未能阻止我国不断发展壮大,大国的最大风险永远是在内部。正像习总书记所言,最重要的还是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要坚持底线思维,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经济领域的重大风险主要是金融风险,金融风险主要体现在企业债务过高和利润偏低的债务风险,以及经济脱实向虚的风险。实体经济持续低迷,而以金融、房地产为代表的虚拟经济反而在虚假繁荣、不断滋生泡沫。解决脱实向虚的问题,加强金融监管,治理金融和房地产只是治标之策,做强实体经济才是治本之策。

上市公司年报显示,2018年工商银行对制造业贷款坏账率为5.76%,而对房地产贷款坏账率为1.66%;建设银行对制造业贷款坏账率为7.27%,而对房地产贷款坏账率为1.67%。人们在责难金融部门不服务实体经济时,常常忽略了实体经济中存在着越来越大的风险,金融机构规避这种风险也是一种理性的行为。在实体经济回报率低、风险大的情况下,金融资本不敢进入实体经济,大量的资本只能在金融体系内部循环,玩自我增值的游戏。脱实向虚的根源还是实体经济本身发展的不行。要引导资金回流至实体经济,关键还在于实体经济本身的健康发展。所以,在控制金融风险的过程中,风险防范的工作不能单纯地盯在金融系统内部,加强金融监管目标,做强实体经济是本。

猜你喜欢
实体高铁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中秋节:62万人坐着高铁游云南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高铁会飞吗
实体书店步入复兴期?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