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红
(朝阳市第二医院电诊科,辽宁 朝阳 122000)
CHD为心脏内科常见病,多发于高龄群体,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其促死机制为冠心病严重患者可诱发心肌梗死,造成患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从而加剧了心脏性猝死的风险[1]。虽然对于有明显心绞痛症状的CHD患者可以用rECG ST-T段变化进行确诊,但对于没有明显症状的CHD患者则难以记录其心电图变化情况,rECG诊断容易漏诊。而dECG为在rECG基础上进行的革新,可以较长时间无间隔的监测患者心脏电生理活动,现今已成为心脏内科常用的电子检测仪器[2]。虽然二者都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基础,但尚无二者对CHD无症状时期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心电图研究,本研究针对rECG与dECG诊断CHD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效果进行对比,旨在找到CHD更好的检测方法,为预防CHD恶化提供有力帮助。现总结如下。
1.1 一般对象:回顾性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CHD患者作为实验病例,入选标准[3]:①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心脏病学会对冠心病制定的诊断标准[4],经体征、影像学、病史等检查确诊为CHD;②患者自愿加入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患者均为成年人。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心脏疾病者;②有长期β受体阻滞类或洋地黄用药史,导致ST移位者;③近1周有心绞痛发作或近3个月有急性心肌梗死者。从符合上述要求的患者中抽取97例,分别进行rECG与dECG检查,按照各自的结果分为rECG组和dECG组。患者年龄27~76岁,均(55.14±7.18)岁,男患者51例,女患者46例,体质量(24.15±7.23)kg/m2有14例合并高脂血症,17例合并高血压,23例合并2型糖尿病。
1.2 方法:操作者嘱咐入选者取平卧位,放松身体,在患者心态平和与环境安静后进行心电图监测。rECG组使用十二导联全自动心电图机(由日本光电工业株式会社提供,型号:ECG-9130P),对患者心电反应进行持续描记,保证记录纸基线平稳,心电图机增益10 mm/mV,纸速25 mm/s。为降低其他干预对患者心电图的影响,建议在rECG做完同期进行dECG监测,方法为应用delmar动态心电图监测系统(由美国太空公司提供,型号:K90)。经过模拟V1、V3、V5导联记录,持续监测患者24 h 12通道心电变化,并通过数据处理、回放分析与人工操作校对进行综合判断。
1.3 评价指标:心肌缺血评价标准[5]:①rECG:T波低于1/10R波,ST段下移超过0.05 mV;②dECG:相比等电位线基线,ST段下移距离超过0.1 mV,下移时间及发作间隔超过1 min。心律失常评价标准[6]:根据室性早搏Lown分级对患者心律起止状况、心率、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和心跳节律进行分型,可分为:0级:无室性早搏;1级:室性早搏发作频率为<6个/分或30个/小时,为偶发;2级:室性早搏频繁发作,发作频率>6个/分或30个/小时;3级:室性早搏成对、成串,室性期前收缩;4级A:成对,反复出现;4级B:成串,反复出现;5级:室性早搏期前收缩R波和前一个窦性激动T波相连。其中3级以上(含3级)为心律失常。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SPSS23.0作为数据处理工具,年龄等计量结果表达式(±s),组间差异行成组t检验,心律失常例数等计数结果的表达形式为率(%),组间差异比较行χ2检验,P<0.05,则差异显著。
2.1 两组心肌缺血情况的比较:rECG组检测心肌缺血阳性例数为54例(55.67%),dECG组检出心肌缺血阳性78例(80.41%),dECG组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rECG组(P<0.05)。
2.2 两组心律失常情况的比较:rECG组检出心律失常者有57例(为4级A16例,4级B24例,5级17例),阳性检出率为(58.76%),dECG组检测心律失常76例(其中4级A29例,4级B28例,5级19例),阳性检出率为(78.35%),dECG组心律失常检出率显著高于rECG组(P<0.05)。
CHD多与心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诱发心脏管腔狭窄或者是心脏管腔闭塞有关,当心脏管腔出现供血障碍后,往往会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的后果,而随着时间推移,心脏血管病变数量会逐步增加,对左心室功能造成一定障碍,严重可危及患者生命[7]。虽然当前能够通过冠状血管或动脉照影对CHD进行一定诊断,但除了冠状血管或动脉照影具有一定有创性,令部分患者难以接受,尤其是老年患者耐受程度较差,不适宜临床广泛应用,以及该设备成本及检查费用较高,不适宜各个基层医疗机构普及之外,冠状血管或动脉照影对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的诊断也缺乏特异性依据。因此,无创高效的CHD伴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诊断方式为临床所需。rECG因具有操作便捷、费用低廉、无创安全等优点,在CHD的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但rECG对无症状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诊断不足逐渐被人们所发现,随着医疗科技进步,dECG的诞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rECG难以进行动态实时监视的不足,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一定效果。本研究发现,dECG组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检出率均显著高于rECG组,可见dECG在CHD伴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诊断中具有更为积极的意义。这可能与dECG为全自动检测仪器,具有多画面动态监测的功能,其能够在不受日常生活限制的条件下准确描记患者持续24 h的ST 段移位图谱,并可自动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给出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结论,这对症状不明显的CHD患者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监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虽对rECG与dECG检测CHD患者心律失常以及心肌缺血的症状做出一定探讨,但仍有不足之处,例无法确定rECG与dECG两种心电图检测模式的误诊率和漏诊率,更为精密的研究仍需关注相关科学的进一步进展。综上所述,dECG是一种无创、便捷、价格低廉的心电图监测方式,引起具有多画面、连续、实时监测的功能,更为适用于CHD患者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的日常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