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洁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100)
手术室是救治病患的重要场所,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人员流动性高以及患者的复杂病情等因素就导致手术室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地点。感染源通过在手术中的因接触传播或空气传播使细菌降到患者的创面处,导致感染状况出现。为了保证病患的手术安全,降低患者的术中感染率,需要制定详细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择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的手术患者200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11∶89,患者的年龄在25~75岁,平均(46.5±2.35)岁。参照随机分组原则将两组病患进行随机均等分组,在分组过程中,需要保证两组病患的性别、年龄、患病历史等非研究数据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手术室医院感染状况进行控制和管理,患者及患者家属均知悉本次实验,病签署《病患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将病患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手术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对手术室中的感染因素进行甄别和分析,制定应对策略,观察手术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依据医院的规章制度,对无菌操作作出规范,建立消毒制度,保证手术室有一个洁净的操作环境。建立恰当的手术环境管理方式,谨慎的对手术用品进行清洗,保证手术区域环境的洁净度、对手术人员更换的衣物以及手术台进行消毒。准备齐全的医疗器械,建立严格的消毒标准。及时对手术室进行清扫和消毒,保证手术用具的合理摆放。对手术室的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管理,禁止非手术人员进入手术室,限制医务人员在手术室中的走动次数。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感染例数,对照两组之间的手术感染差异,判定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的管理方法的有效性。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用(s)表示,当P<0.05时,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经过对比,对照组的手术患者感染人数是4例,观察组手术感染患者是2例。观察组手术感染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患的手术感染率分析
3.1 手术室的感染因素:从医疗环境、医护人操作规范性、医疗器械的摆放位置对手术感染因素作出分析和判定。①手术室的环境,室内空气清洁度是造成术中污染的主要问题,为了降低医院的感染发生率,需要合理设计手术室,保证室内具有良好的通风采光性,控制人员流动率,对手术区域进行有效划分。将容易发生污染现象的区域采用特殊的方式进行标注区分。严格控制无菌手术的操作步骤,避免手术室被频繁多次使用。②提升手术人员的工作素养,设立分工明确的手术操作模式,建立规范的手术操作制度,及时对手术器械进行消毒清洗。保证医护人员可以熟练掌控无菌操作原则。③医疗器械、药品的摆放管理。保证相应物品消毒的规范性,做好灭菌操作,避免因手术器械消毒不彻底导致的手术感染事件发生。
3.2 手术室医院感染的控制措施:院领导完善工作制度,对手术中的污染源进行准确的控制,加强工作监督力度,增加医疗培训讲座,让医护人员正确认知手术医院感染预防措施。执行技术配训方案,保证手术操作的规范性。对术中感染的相关性因素进行分析,找到原因,制定解决办法。无菌手术中需要使用无菌器械以及一次性无菌物品。侵入性操作以及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对病患进行气管插管时,需要了解患者的气道黏膜损伤状况,保证无菌操作环境,预防呼吸道炎症出现。在其他类型的手术进行过程中,也需要给予患者使用合格的无菌导尿包,保证消毒以及灭菌操作的合理性。
3.3 抑制传染源:手术中的最大污染物就是患者的带有病毒的血液、排泄物等。进行感染防范时,需要及时处理已经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物品。将物品进行统一回收,记录物品的使用量,了解物品的规格。对反复使用的手术用具进行蒸汽压力杀菌。使用环氯乙烷对橡胶类的手术用品进行低温灭菌。
综上所述,建立清晰的手术室医院管理制度,保证工作人员对管理准则的领悟性,提升他们的工作执行力可以保证对感染源的控制效果。医疗事业在逐渐发展,院方领导也加大了对手术感染控制的关注力度,未来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