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敷贴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2019-01-07 13:28乔梦玉郭建芳刘子瑜李姝君马洪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5期
关键词:穴位心功能疗效

张 媛 乔梦玉 李 琦 郭建芳 刘子瑜 李姝君 马洪霞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 100700)

中医治疗历史悠久,为众多慢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借鉴。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属中医外治法之一,是将中药加工后贴敷在特定穴位上,通过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其对穴位的刺激作用来治疗疾病的方法,该疗法可发挥药物和穴位双重作用,而使疗效倍增[1]。现阶段,众多研究者和医院开始探讨穴位敷贴在临床治疗、实验室研究等领域的应用,并对众多慢性病尤其是慢性心力衰竭展开了积极探讨,以期通过穴位敷贴治愈此类疾病。

1 中医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认识与治疗

1.1 中国心力衰竭病名的由来。“心力衰竭”一词最早出自《圣济总录·心脏门》“心力衰竭而健忘”,原指心虚而衰竭,与现代意义上的心力衰竭含义不同。“慢性心力衰竭”一词未出现在中医学中,与之相对应的有“喘证、心悸、胸痹”等病症。在治疗相应的疾病过程中,中医学主张从五行入手,《素问》对“喘者”作“水气之客也”诊断,《医宗必读》对“水肿者”作“火衰也”诊断。近年来,中医学对心力衰竭的实证研究越来越多,探索了各种各样改善心脏功能的方法,充分吸收、结合西医治疗心力衰竭经验,对心力衰竭治疗进行了不同的探索。

1.2 中医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认识。纵观中医文献,孙思邈《备急千要方》、张仲景《金匮要略》将心力衰竭产生的原因归结为年老体衰、脏器衰竭、“心水”造成,对现代医学探讨心力衰竭的病理成因具有一定的作用和意义。具体而言,心脏不调影响了肺、脾、肾三个主要脏器,并形成气虚、阳虚、阴虚、血瘀、水湿、痰浊之症,形成恶性循环,心力衰竭的疾病也就形成了。《中药新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002版)出版以来,将原有的5个心力衰竭证型修改为7个心力衰竭证型,分别为心肺气虚证、气阴两亏证、心肾阳虚证、气虚血淤证、阳虚水泛证、痰饮阻肺证和阴竭阳脱证。修改之后的心力衰竭证型更加全面反映了心力衰竭的病因和辩证施护要点,对心力衰竭病患者的中医药疗法更加科学,为有效遏制心力衰竭疾病的发生发展奠定了基础。现代中医学大多沿用以上7个心力衰竭证型,对心力衰竭病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和护理,这对推动从中医学理论治疗心力衰竭疾病提供了条件,揭示了心力衰竭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1.3 治疗

1.3.1 专法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病机是心气虚阳虚、血淤水饮造成,不少临床专家从虚、淤、水立论,开展对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针对这种病因的分析,现代中医主要通过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补齐、活血、化瘀、通络、温阳、益肾、养阴等治疗方法:一是益气活血法,即以李丹萍等[2]为代表,通过比对益气活血法、益气法、活血法三种临床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现,益气活血法的临床疗效、心功能测定指标更优,且对降低后血中TNF-a、AngII浓度、治愈CHF患者有一定的生物学优势;二是益气养阴法,即陈艳俏等[3]通过随机试验发现,加入益气养阴方能有效改善CHF患者病症和心功能分级,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在降低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具有明显优势;三是温阳利水法,即李雪山和麦美琪[4]分别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CHF患者进行试验比对发现,结合自拟温阳利水方可有效降低血清脑钠肽水平、改善左心射血分数、提高LVEF水平;四是泻肺逐水法,即以佟彤等[5]为代表,首先通过分组对照形式对CHF患者进行辩证分型研究,提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泻肺利水的汤药后,心力衰竭患者的BNP水平、LVEF值、心肌细胞凋亡因子水平等方面都有所改善;五是补齐化瘀法,即以周焱萍[6]为代表,在试验分组的情况下,发现家用补齐化痰中药的治疗组CHF患者在心功能、BNP水平等方面有明显改善;六是其他治疗方法,即吕波等[7]指出,将泻肺利水法、逐淤法、活血化瘀法、益气温阳法等方法并举,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成效更为显著。

1.3.2 中药汤剂专方治疗:从目前的研究情况看,中医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专方治疗主要有心力衰竭合剂、保心法、养心通脉合剂、春泽汤、温阳振衰颗粒等方法。尚菊菊用心力衰竭合剂方加减治疗发现,心力衰竭合剂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在降低BNP水平、改善心功能、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戴雁彦[8]通过洛汀新联合倍他乐克和保心方治疗CHF患者,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明显得到提高。吴勉华[9]以养心通剂合剂和西药常规治疗对患者进行治疗,患者症状、体征和心脏功能都有了明显改善。王贵会[10]在治疗心力衰竭患者过程中采用春泽汤配合常规西医治疗发现,春泽汤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尹玲珑等[11]将温阳振衰颗粒在治疗阳虚水泛症患者的中医症候、心功能、心力衰竭等方面的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1.3.3 中成药治疗:中成药治疗主要包括麝香保心丸、芪苈强心胶囊、华心素颗粒等方法。王士凯等将麝香保心丸用于慢性心力衰竭NYHA心功能II-IV级患者治疗,在降低BNP水平、改善心功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疗效作用。有研究者指出,芪苈强心胶囊在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过程中具有明显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设计多中心、双盲、双模拟等研究程序,将华心素颗粒引入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方案中,结果证实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1.3.4 注射剂治疗:注射治疗也是心力衰竭治疗的一种重要疗法,主要包括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等方法。侯晓亮等[12]认为,参麦注射液在干山总有效率、左室射血分数和BNP水平等方面一定的疗效。李震和王刚[13]认为,在西医治疗老年CHF病症的过程中结合生脉注射液还有利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疾病,且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疗效。张志文[14]指出,CHF患者治疗过程中加入参芪扶正注射液在心功能指标的改善、心室的重新塑造和临床疗效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1.3.5 针灸疗法:李金波和满斌[15]指出,针刺与西药在治疗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过程中发挥着相同的作用,但针灸治疗的证型还存在一些差异,还需进一步研究。张其梅等[16]研究NYHA心功能Ⅱ、Ⅲ级患者后发现,常规治疗心力衰竭患者加活血温阳汤和针灸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

1.4 护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较差,年病死率5%~10%,严重者病死率高达40%,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得不到有效控制,继而发生恶化,是患者预后差的重要原因,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有效的护理方案,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重要的意义[17]。临床护理采用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的基础上,按照中医护理方案要求给予辩证施护,即在每一证型中,又分别从整体护理的各个方面给予重点施护,如生活起居护理、饮食护理、情志护理等,并开展适宜的中医特色技术,如耳穴压丸、中药足浴、艾灸、穴位贴敷等[18]。进行中医康复锻炼,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临床中对护理的重视,实施适宜有效的护理方案,对患者的预后及康复可能发挥关键的作用。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心功能分级和临床症状,促进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并能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有效促进护患关系和谐。

2 现代医学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认识与治疗

从LVEF数值的高低,慢性心力衰竭有LVEF偏低的心力衰竭和LVEF保留的心力衰竭两类,前者心力衰竭患者发作时LVEF值对比以往收缩性心力衰竭呈现下降趋势,后者刚好相反。但现代医学研究表明,LVEF值与收缩功能间不存在必然联系,LVEF值处于正常状态下也可能导致收缩功能异常。西医制定了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疗效NYHA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实验、彩色超声心动图、脑钠肽测定、生活质量评估等评价指标,判断心力衰竭程度,评估运动耐力和劳力性症状、药物治疗效果,联合多项生物指标检测,改善生活质量,推动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的治愈。西医对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呈现出多样化态势:一是药物治疗,即以利尿剂、ACEI类、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ABB类、地高辛等方法控制和消除心力衰竭患者病症;二是非药物治疗,即以非药物的形式治疗心力衰竭患者,如对患者作同步化、植入置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等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病症。

3 穴位敷贴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研究进展

3.1 穴位敷贴的理论追溯:穴位敷贴属于中医治疗病患的一种常见方式,是中医外治的范畴,充分运用了药物和穴位刺激的共同作用。追根溯源,《殷虚卜辞》《五十二病方》《内经》《理论骈文》等书籍中不难发现,古人已经很早就重视穴位敷贴的作用,通过吸、取、涂、覆、熨、蒸、贴、敷等外治方法治疗各种病症,配合中医传统治疗手段,完善患者治愈体系,为穴位敷贴治疗研究提供了坚强的理论基础。

3.2 穴位敷贴的临床研究:不少医院将穴位敷贴纳入临床试验,以实验比对的形式治愈不同类型的病症。如喻晓等人对支气管慢性持续期患者与咳喘散穴位敷贴患者比对发现,咳喘散穴位敷贴治疗对改善支气管患者的病症有显著作用。刘兴颖[19]随后将穴位敷贴推广到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并对穴心俞、内关、神阴穴施以中药穴位敷贴,临床发现这种治疗方式对改善心力衰竭患者有一定的作用和意义。郭盈盈和常丽[20]将心脉通贴散穴位贴敷配合中医护理方案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状态及中医症状改善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由此,穴位敷贴在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上的探索开始逐步发展起来,并形成研究规模。

3.3 穴位敷贴的实验室研究:穴位敷贴的临床治疗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继而结合实验室分子生物学进行再研究、再深入。陈劼等[21]通过穴位敷贴治疗法研究过敏性哮喘模型豚鼠的血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所受影响,结果发现穴位敷贴疗法对治愈过敏性哮喘具有一定的作用。孔凡盛[22]用实证研究的方式证实,穴位敷贴在降低被动吸烟大鼠志气啊管中的TNF-a、白细胞介素-8等有一定疗效。

穴位敷贴疗法有悠久的历史,其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小,治疗效果显著。西药和单纯的药物治疗难以短时间内治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甚至可能引发其他疾病。在临床治疗中,穴位贴敷配合中医辩证施护,能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和临床症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穴位心功能疗效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夏季穴位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