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会生(甘肃省礼县畜牧兽医局)
王丰 康志华(甘肃省礼县盐官镇畜牧兽医站)
韩庆彦(甘肃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甘肃省陇东南地区某县是传统的养鸡大县,多年来鸡存栏量达80万只以上,但以散养鸡为主,近年来规模养鸡在该县的比例越来越大,尤其是蛋鸡生产,规模养鸡几乎占到全县鸡存栏的80%以上。存栏万只以上的大型养鸡场达到12家,5000~10000只的养殖场23家,5000只以下的养鸡场45家,几乎遍及全县。其中蛋鸡60万只,占比74.1%,肉鸡20万只,占比25.9%。为减少抗生素残留,保证畜产品的安全提供一些参考数据,笔者开展了规模养鸡场生物安全防护调查。
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分别调查存栏1万只以上蛋鸡养殖场7个,存栏0.5万~1万只的养殖场10个(蛋鸡规模养殖场7个,肉鸡养殖场3个),存栏0.5万只以下的养殖场8个(3户蛋鸡规模场和5户肉鸡规模养殖场),总计25个。采用方法为与业主等场内人员交谈,然后访问驻场兽医以及乡镇畜牧兽医人员、村级防疫员等,以便完善和验证调查数据,确保数据准确。
主要调查养殖基本情况、饲养管理、生物安全防护、污物和病死禽处理、防疫等5个方面41个问题,包括对蛋鸡养殖场内鸡病,疫苗和抗菌药使用情况的调查。
1.养殖基本情况。该县没有鸡苗孵化厂,所有的鸡苗都来自外地。蛋鸡品种以海兰褐壳蛋鸡为主,肉鸡品种以青脚麻鸡为主。从饲养阶段看,不论是蛋鸡还是肉鸡,都是商品鸡,为了防控疫病都采用了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只有个别的肉鸡饲养场可能会采用半场饲养方式。在调查的25个规模养殖场中,做到全进全出的有14个(7个大型规模养鸡场、5个中型规模场和2个小型养殖场),而其余11个养殖场都采用半场饲养,其中有1个肉鸡散养场几乎采用随进随出的饲养方式。
2.饲养管理情况的调查。经调查,大型的蛋鸡场(存栏在1万只以上者)都采用了人工给料设备(主要可以节省人力资本),占比64%(16/25),而小型的蛋鸡场尤其是肉鸡饲养场都采用人工给料;同样蛋鸡场不混养其他动物,而肉鸡场可能会与猪鸭鹅等混养,但占比不大,在调查的25个肉鸡场中混养场有1个,占比4%;不论是蛋鸡场还是肉鸡场大部分都有严格的免疫档案,蛋鸡场免疫注射的疫苗很多,肉鸡场注射疫苗相对较少,并且大部分有严格的免疫程序。疫苗往往以鸡苗供应商推荐为主,畜牧兽医站统一发放的重大动物疫病疫苗为辅。蛋鸡场对饮水进行消毒,但对进出的饲养人员不能做到每次进出都消毒;不会使用回收的蛋托和蛋箱;在技术培训上,包括饲养人员都会得到一定的技术培训;没有专职的兽医;对死亡的鸡只一般采用焚烧或深埋处理,场内没有专用的无害化处理设备。
3.生物安全防护调查。由于近几年管理趋严,鸡场都有兽医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但是由于办场的时间大多在几年以前甚至十几年前,而且该县建设养鸡场往往是亲友之间仿照建设,距离都不太远,有部分的鸡场位于居民区内或者离居民区不远。一般来说,较大型的养鸡场都会建立隔离网与野禽野鸟隔离,生产区和管理区都会分开,但没有较严格的隔离区。饲养人员和车辆进入生产区进行完全彻底消毒的情况较少,栋舍间饲养人员和用具可能会交叉使用;对进出生产区的车辆和人员,养殖场一般都会进行消毒(个别小型养殖场会忽视),但对进入养殖场的饲料、蛋箱和蛋托都不消毒。
4.污物和病死禽的无害化处理调查。由于该县林果业发达,畜禽粪便往往供不应求,大部分鸡粪被施用于果树和蔬菜,施用前采用堆积发酵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但有的散养鸡规模场不会去采用无害化处理措施,未进行无害化处理粪便的有3家,占比12%。在调查中发现,所有的养殖场堆积发酵处理粪便都是就地堆积,没有采取防渗漏、防雨、防溢流等措施。对于病死禽过去一般采用焚烧处理,目前由于环保措施的加强都采用土埋的办法,但在土埋时有不喷洒消毒剂和深度不够等问题出现,现场观察调查18户,其中合格掩埋者8户,占比44.4%。
5.禽病预防情况。对于蛋鸡场和肉鸡场来说,严格的免疫程序是生产的生命线,都会制定严密的免疫程序,鸡新城疫、减蛋综合征、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鸡痘等疫苗都会进入免疫程序,但只有80%的养殖场会严格执行免疫程序,对于重大动物疫病尤其是禽流感等在产蛋高峰期不进行免疫或者选择性免疫的情况发生。在肉鸡场中,85%的场会在出栏前两个月内不再注射疫苗。疫苗的费用占到防治总费用的50%以上,仅次于消毒药。由于免疫做得较好,该县近三年来未发生重大动物传染病。
在疫病防治方面,育雏期使用一定量的抗生素;蛋鸡在产蛋期一般不使用抗生素,一般都使用中药保健药品如双黄连口服液、麻杏石甘汤口服液、白头翁口服液等,个别养殖场户在早期还采用抗生素和中药制剂联合使用的方法。
1.饲养管理人员带来的安全风险。由于该地规模养鸡场在建设初期大多属于资金带动型,场主之间有亲缘关系,不仅养鸡场建设地域较近,饲养管理人员互相来往也较亲密,可能会给规模场生物安全带来隐患,而且在饲养中虽然进行专人饲养,但进出消毒不严,更衣消毒制度形同虚设,在调查中,进出更衣并消毒者仅占12%(3/25)。建议完善规章制度建设,将安全措施落到实处。
2.养殖场建设上的安全隐患。
饲养场都没有完整的围墙,直接以鸡舍墙壁面对外界,更没有建立隔离带,车辆进出饲养车间没有严格消毒,没有野生动物防护网,对鼠害等没有完整的防备措施。需要建立完整的围墙,并让管理者思维里形成生物安全的“围墙”,确保建立一个完全隔离的生物饲养环境。
3.兽医管理上存在安全隐患。调查发现所有的规模养殖场都没有专职的兽医,存在盲目和临时聘用兽医的现象,几个规模养殖场使用一个兽医的现象很普遍。同时,兽医室没有完整的用药记录,鸡苗早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在成年鸡饲养过程中也有使用抗生素的嫌疑,而且中药制剂使用不规范。建议规模养殖场实行专职兽医制度,加强基层畜牧兽医站对规模养殖场的监管,建立安全的用药制度,避免药物残留,并建立完善的记录制度。
通过对规模养鸡场养殖基本情况、饲养管理、生物安全防护、污物和病死禽的处理情况、防疫情况等5个方面41个因素进行调查,发现鸡场不在居民区,距离县道1千米以上的占36%(有9个鸡场位于居民区内,16个鸡场距离交通要道1千米以内)。分区布局合理,且净道与污道完全分开,人员、车辆进入生产区经过消毒的占24%。有动物防疫合格证的占100%。防疫记录完整的占72%,无记录的占12%(仅记录免疫等单项情况)。栋舍之间的饲养人员独立操作的占60%。生产用具均能单独使用。被调查鸡场生产区入口均无喷淋设施。均没有专职兽医。病死禽均采用掩埋处理,但处理不规范者占比52%。所有鸡场除经乡镇畜牧兽医站采样监测禽流感和新城疫免疫抗体外无其他实验室监测。鸡场粪便定点存放,有防雨、防渗漏、防溢流措施的占24%。
随着畜牧养殖方式的改变,规模养鸡场的安全措施越来越受到畜牧从业者的重视,但是由于资金和意识的限制,建立较为完整的生物安全防护体系还需要很长时间。尤其在饲养管理、规模场建设和兽医管理上有很多的漏洞,因此防疫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