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思维方式

2019-01-07 04:01马学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辛国安中国农业健康产业联盟
中国畜牧业 2019年15期
关键词:思维发展

文│马学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辛国安(中国农业健康产业联盟)

著名物理学家玻姆曾断言:“世界上所有的问题都是思维问题”。他告诉我们:人的思维方式深刻地影响着人们思考问题的视角,并由此决定了其做出何种决策及采取何种行为。

那么,什么是思维方式呢?一般说来,人的思维方式是指每一时代人们的实践方式在人的头脑中的内化和积淀,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时进行思考的方法、图式和框架,主要是指作为认识主体人的头脑中的概念网络系统的存在模式及解决问题的程序与推理原则等。思维方式是人在认识实践中的一种前提能力和心理准备状态,它既是以往实践认识活动的结果,又对以后的实践认识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进入21世纪,人类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无论是全球经济,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向着纵深层面发展,中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迅速推进,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层出不穷。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新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地呼唤着人们思维方式的觉醒和变革。“中国农业健康产业联盟”(以下简称联盟)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为了不忘初心,更好地践行使命,必须顺应时代发展和要求,不断地改进我们的思维方式。这样,我们才有可能高思在云,学会统筹兼顾,更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确保我们的事业合天道、地道和人道,张弛有度、深化有序、可持续健康发展。

为此,中国农业健康产业联盟全体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必须在树立和改进以下几个方面的思维方式上用尽全力。

一、意义思维

“意义思维”也叫价值思维。我们知道,“价值”是一个古老的哲学范畴,而“意义思维”则是丹尼尔·平克于2007年首先提出来的,他指出,未来属于拥有全然不同思维的一类人,这类人不再与数据为伍,逻辑、线性思考不再是惟一的思维方式,对意义的追求越来越成为生活和经济活动乃至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中心,也就是说,“意义思维”在一个人、一个组织的决策、成长、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联盟的立盟宗旨是十二个字:关爱健康、关爱环境、关爱后代。这应该是每个成员的最基本的,也是最崇高的价值诉求。它回答了联盟上下应有的“意义思维”中三个基本问题:一是我们是个什么样的组织;二是我们为什么建立和存在;三是我们的组织往哪儿去?与此相关联,联盟中的每个成员也必须了然如下三点:我是谁;我为什么加入联盟;我在联盟中应怎样做?这就是说,联盟的十二字宗旨是我们的共同梦想,是“同一”和“整合”联盟所有成员的纽带。我们的“意义思维”,必须在这个基本点上聚焦。但是,理念、图像又需要用目标来呈现。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一旦形成了“意义思维”,自然会为满足和实现自己的价值而确立个人或组织的目标。因为没有目标,我们就会停滞不前,或重复过去;或迷失自我,受别人的支配。而树立了目标,并且把目标作为攀升的台阶,我们就能够持续不断地向自己的大脑输入更卓越的图像,从而使自己的一切计划和行动移向这一图像。同时,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都会自觉地根据自己的潜能来校正和调节自己。可见,确立目标、生动地创造未来的图像非常重要。同样,及时地获得实现它的反馈也很重要,它可以使我们在为自己目标或憧憬感到兴奋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释发出组织和个人的能量和创造力。

二、整体思维

普遍联系,这是唯物辩证法的显然特点之一。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是“整体思维”方式的内在要求。用这种思维方式思考问题,自然得出“万物皆一体”的结论。放眼当今世界,全球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因此,无论是组织的领导者还是身在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具有整体观——全球观,甚至宇宙观,即“整体思维”方式。要学会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看待一切事物,谋划企业和个人的发展思路和方略。就联盟而言,我们在制定目标和计划时,必须把我们所从事的“三农”事业,放在国家的宏观发展框架内进行思索,必须考虑与第二、第三产业的关联,必须全面均衡联盟产业链中各类企业的特点和优势,即从万事万物的直接和间接的联系里识别、寻找潜在的商机,确定自己的出发点和生长点,做到领先潮流。同时,不可片面与短视,要全面关注横向相关者的利益以及决策行为可能带来的一系列纵向后果。而这些后果不仅包含联盟内外相关企业和个人的经济利好,还有更为广阔的社会利益和未来发展。

由此可见,“整体思维”要求我们要有战略眼光,即有广阔的视野,能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有整体观念,能通观全局、统筹全局,并善于掌握和运用那些带全局性的客观规律去指导工作。这里包含着两个方面的维度:一是从空间上看,所谓战略眼光,就是要求我们在研究和处理任何问题时,一定要掌握建立在信息论和控制论基础上的系统方法,要把事物当成系统看待,能从整体和全局出发,注意各个局部;把握各个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把控系统内部的各个部分、各个环节;把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看作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着的,以便研究对象中各因素的组织结构和变化,加强工作的系统性,以获得最佳效益。二是从时间上看,所谓战略眼光,就是要求我们在正确把握当下的基础上进行科学预见,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走上步,看下步,为持续发展做出预判和安排。

当然,仅仅感知到万事万物彼此有联系是不够的,“整体思维”方式中还应包含着“整合思维”。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碰到对同一问题、同一件事出现两种对立的观点的情形,传统的思维方式往往会做出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判断和选择。而错综复杂的客观事物是不允许人们用形而上学的方法对待的。于是,罗杰·马丁在2010年提出了“整合思维”的概念,他指出“权衡与综合是所有杰出企业及其领导人的显著标志”。所谓“整合思维”,就是要求人们在观察事物,面对不同观点不同意见时,能够跳出二元对立的世界,承认两极、平衡两极,以一种更加圆融、超越的视角看待问题。摒弃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不以牺牲一方选择另一方为代价,而是以创新形式消除意见对立,使新的意见同时包含对立意见各方的某些因素,扬长避短,因而优于对立意见的任何一方。显然,这不仅是一种富有建设性的创新能力,而且更是一种符合时代要求的科学的思维方式。

三、绿色思维

20世纪以来,现代工业给人类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经济的飞速增长。然而,人类在拥有科学技术成果、享受物质财富生活的同时,正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生存困境。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俨然成为人类面临的最有挑战性的难题之一。恩格斯早就警告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从未像今天这样需要一个新的思维方式作为指导人的可持续发展和缓解环境问题方法论。这种新的思维方式的应该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秉持人与自然的生态一致性理念,在自然永续繁荣下保证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其实,早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有良知远见的学者就发出呐喊:人类必须寻找一条新的发展模式和道路。英国环境经济学家大卫·皮尔斯首先提出了“绿色经济”的概念。他认为“绿色经济”这种发展理念和模式是一种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经济为主要内容,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产品附加值高、生产方式集约的一种新经济形态。这种新经济形态以各产业、各生产环节“绿色化”为抓手和取向,要求在生产、流通、消费、分配、投资、贸易等经济链条上,通过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等途径,实现改善环境、节约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这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折射在人的主观意识里,便促使人的新思维方式开始发生蜕化和升华,于是“绿色思维”已经开始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百姓的选择。我国政府较早地将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纳入了党的行动纲领。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更是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不仅把生态文明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文明一起放在了“五位一体”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之中,而且旗帜鲜明地把“绿色发展”作为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五大发展理念之一。

由此可见,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倡人与自然相协调的意识和理念是当今时代的一种新的醒悟,是人的思维方式的一种跃升。这不是对自然的盲目崇拜,而是对自然理性的敬畏和谦逊态度。

“绿色发展”理念是农业健康产业联盟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将培育“绿色思维”作为创新思维方式的主要内容,并积极通过论坛等各种手段,进一步开通联盟与社会广泛交流与合作的渠道,让“绿色发展”,让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更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共同打造一种可以世代永续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贡献智慧和力量。

四、笃行思维

知与行的关系从来就是认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在中国哲学史上,朱熹主张先知后行的知行观,而明代王阳明则针对当时社会言行不一的弊病,明确地提出了知行合一说。他认为知和行是不能够分离的,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有知必有行,有行必有知。知与行在人的认识活动中同等重要,没有真知,行则无指引,便是胡行,难以成功;而光知不行,不用科学的知识和方法指导实践,不知道联系实际,先清谈不行动,小到处理自己工作琐事,大到掌握企业甚至国家命脉,不仅一事无成,而且会误国误家误己。

可见,知行合一的真谛在于:把知行看成是一件事,不厚此薄彼而分开做,正可谓“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察精觉处即是知”。这即是说,无论个人还是社会组织,真正做到知与行的合一,就要在学习中以实践来检验知识的正确与否,在实践中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的内涵,如此才能将所学知识经世致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则进一步将知行合一的思想提升为“实践第一”,具体表述为,人的认识、真知只能从实践中来,并回到实践中接受检验,然后用被证明是真理性认识指导新的实践。这种情形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才能使人的认识不断提高,并指导实践不断前进和发展。

毫无疑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之所以把实践提升到“至尊”的地位,并非是忽视人的认识、知识、智慧在人的认识和实践中的作用,而是强调“笃行”才能真正实现知行合一,获得成功。因为行动、实践是人的认识的实现载体,人们如果只看重“知识就是力量”,而忽略了行动带来的无穷力量,坐而论道是不会获得成功的。磨盘只在转动时才能磨面;风车只在转动时才能发电;人只有在行动的过程中才能实现目标,创造奇迹,收获成功。有“笃行思维”方式的人相信行动是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一个人,一个组织,只有行动起来,才能真正把握成功的契机。成功不在难易,而在于“谁真正去做了”。如今是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人们很容易形成某种思路,甚至不费吹灰之力即可做出某种文案,而且不缺乏机遇,但缺乏的是实实在在的、脚踏实地的行动,缺少的是能抓住机遇的手。

中国农业健康产业联盟立盟宗旨很好,也不乏“意义思维”和“绿色思维”,并且在几年的运行中,也多次制定行动纲领和实践计划,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行动不够、落实不够。新一届的领导班子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个症结,并在年初的秘书长联席会上正式制定了“落地计划”。为了确保“落地计划”真正落地,使多年来联盟达成共识的各项“工程”切实实行起来,我们认为当下要从两个方面着力:一是要求联盟各级领导和广大会员进一步强化对“笃行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并上下一条心身体力行;二是用气力解决“落地”计划执行机制供给不足问题,从组织上确定专人具体负责,以保证“落地计划”的组织落实。

五、谦卑思维

“谦卑”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释义为“谦虚”、不“自高自大”。东方文化向来崇尚谦卑,其蕴涵着对人、对己、对成功、对失败等态度方面的多重内容。总体而言,具有谦卑思维方式和美德的人认为自己并非是宇宙的中心,在面对道德律、自然规律及力量、对他人的责任以及社会组织集体时,他们总是很有自知之明地认为自己是无足轻重的,因而愿意并能够放低、放下自己的身段,让别人闪光;他们相信集体的力量,能够开门纳言,诚心倾听别人、下属的意见,凝聚众人;他们承认自己的不足,永远好奇,知道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地平线后面还有地平线。

具体说来,“谦卑思维”让人懂得,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只有不断审视自己,时刻反省自己的人,才可能永远保持清醒。反省是“谦卑思维”的最主要关键词,它好像一棵智慧树,一旦深植在思维里,就能与你的神经互联,为你提供源源不断的智慧,让你少走弯路。“谦卑思维”,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个人道德完善的重要方法,是涤荡心灵的一股清泉,它能够在我们遇到挫折、灵魂遭到扭曲时,在我们获得一得之功、一孔之见,而自以为是、沾沾自喜时,可以将思想里的浅薄、浮躁、消沉、自满、狂傲等污垢涤荡干净,重现清新、昂扬、雄浑和高雅,让生命永放光彩。可见,“谦卑思维”对自己而言,就是时时告诫自己,既不可以陶醉于一时的成绩和成功,也不可以文过饰非,而应以安静的心境自察自省,克服意气情感的干扰,保全自己、发展自己、成就自己。

“谦卑思维”要求人在社会存在中,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人最根本的修养,就是能恕人之过,释人之嫌,用宽容之心对待别人。联盟是一个由若干会员单位组合起来的“利益共同体”,在每个人的身边都集结起众多朋友,这就要求每个会员,尤其是各级领导者,能有无比宽宏的度量,对人对事能“求同存异”,不以自己的特殊个性或癖好对待他人。不仅能海纳百川,听得进各种意见,特别能认真听取不同的意见,而且能容忍他人的过失。在和别人发生矛盾时,能虚心听取别人意见,主动检查自己的过失。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换位思考问题,用心体验别人的感受。对别人的批评,能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我们正处在信息时代,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为了更全面地认识世界,及时捕捉到各种机遇,联盟的每个人,特别是各级领导者,都必须以“谦卑思维”方式开放自身及其组织,广纳良言,多方搜集内外部的数据,主动与外界开展互动,从而使自己的判断更准确,选择更及时,愿景更合理。同时,联盟的领导者更要以“谦卑思维”方式,鼓励会员企业和个人大胆尝试,开拓创新,积极引领会员探索未知,挑战自我,对未来发展持开放心态,对探索中的失误要有包容性,这样联盟才会不断地内生出强大创新能力,从而在整个联盟内部形成一种念人之功,容人之过,扬人之长,谅人之短的祥和氛围,为联盟的成长和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猜你喜欢
思维发展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