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琳
白内障是常见眼科疾病, 是因为老化、辐射等原因导致的晶状体蛋白质变性, 单侧或者双侧视力减退是其主要表现[1]。当前对白内障治疗多采取手术方式, 尽管白内障手术适应证广泛, 但术后容易发生前房渗出、角膜水肿等, 不利于视力的恢复。因此, 加强护理干预对白内障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本院在2015 年6 月~2016 年6 月收治的白内障手术患者60 例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护理干预对白内障手术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选取本院在2017 年6 月~2018 年6 月收治的白内障手术患者60 例(74 眼)作为研究对象, 均排除手术禁忌证及合并重要脏器组织功能异常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 例(37 眼)。观察组中男18 例(21 眼), 女12 例(16 眼);年龄35~70 岁, 平均年龄(51.4±7.2)岁。对照组组中男16 例(20 眼), 女14 例(17 眼);年龄34~69 岁,平均年龄(50.4±6.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施行综合护理干预。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 2. 1 术前常规护理
由于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大多伴有心、肺、内分泌系统疾病, 所以术前须接受尿常规、血糖、胸片等检查, 了解患者的心肺功能等。当患者伴有高血压、肺炎等疾病时, 需要先接受药物治疗, 病情稳定时再接受手术治疗;心肾功能衰竭者不得接受手术。在术前指导患者进行仰卧位练习、在病床进食等。教给患者术后避免打喷嚏、咳嗽的方法, 鼓励患者戒烟酒。住院期间, 用生理盐水对患者的患眼、结膜囊进行冲洗, 2 次/d。术前1 周, 给予患者托百士滴眼液治疗, 光感、光觉、光定位等眼部常规检查以及特殊检查。手术当前早上使用吡卡胺散瞳(>6 mm), 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瞳孔并及时滴眼药水。
1. 2. 2 术前心理护理
白内障手术患者的情绪容易激动, 精神高度紧张, 可能会发生脑血管意外。所以, 护理人员要与患者积极沟通, 把病房环境、医护人员信息告知患者, 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要鼓励、安慰患者, 使其对医护人员有足够的信任, 从而积极参与治疗。
1. 2. 3 术中护理
护理人员要端正自己的态度, 使患者心境平和、放松, 并固定头位。麻醉后, 伴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能发生心律不齐等症状, 所以在手术过程中, 需要心电监护。除此之外, 还要备好药品、手术器械。
1. 2. 4 术后护理
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一些稳定情绪的方法, 告知患者不要大声谈笑, 不要触碰患眼眼球, 让患者多卧床休息, 避免头部过度活动, 避免突然坐起、低头、弯腰等。一般患者应持续3~4 h 的半卧位, 患者应避免咳嗽, 防止人工晶体移位。严密监控患者术眼, 术后第2 天检查视力、伤口愈合状况。眼压过高者静脉注射250 ml 20%的甘露醇。根据无菌操作要求要及时给患者复查、换药, 保持术眼清洁。告知患者不要从事重体力劳动, 以防术眼受到刺激。
两组患者均在术后3、7、28 d 施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视力检查,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矫正视力≥0.5 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术后并发症包括前房出血、角膜水肿、后囊膜破裂、前房渗出。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中, 术后3 d 矫 正视力≥0.5 患眼26 眼(70.27%), 术后7 d 矫正视力≥0.5 患眼30 眼(81.08%), 术后28 d 矫正视力≥0.5 患眼35 眼(94.59%);对照组中, 术后3 d 矫正视力≥0.5 患眼17 眼(45.95%), 术后7 d 矫正视力≥0.5 患眼22 眼(59.46%), 术后28 d 矫正视力≥0.5 患眼27 眼(72.97%)。观察组术后3、7、28 d 矫正视力≥0.5 患眼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观察组患眼中, 发生前房出血2 眼(5.41%), 发生角膜水肿2 眼(5.41%),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81%(4/37);对照组患眼中,发生前房出血4 眼(10.81%), 发生角膜水肿4 眼(10.81%), 发生后囊膜破裂1 眼(2.70%), 发生前房渗出2 眼(5.41%),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73%(11/37)。观察组患眼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当患者眼部晶状体发生浑浊、代谢异常或者受到辐射、局部营养不良等因素影响时, 晶状体囊膜就会受到损伤, 它的渗透性就会增强, 导致晶状体囊膜的屏障作用丧失, 并造成代谢紊乱, 最终晶状体蛋白质变性、浑浊影响力光线在眼内视网膜的成像, 导致白内障[2]。白内障多发于老年群体中,是导致老年人眼盲的最主要原因。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是当前针对白内障患者的主要手术, 虽然安全性、疗效都得到证实,但术后并发症却会使患者视力恢复减缓[3-6]。
综合护理干预是一种护理服务模式, 其能够将高效率、高质量的服务提供给患者。近年来, 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的质量要求在人们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的影响下日益提升, 因此,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引入综合护理干预极为必要, 能够依据一定模式将有效、有序的照顾提供给患者, 使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均接受优质护理[7]。综合护理干预涉及患者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 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 有助于患者术后的视力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术后3、7、28 d 矫正视力≥0.5 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对白内障手术患者施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 使其视力得到恢复, 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