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旻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人民医院检验科,黑龙江 大庆 163000)
血凝试验主要指的是血浆凝血酶原的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的时间测定,反映出的是患者是否患有血性疾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检验项目,是临床治疗过程当中最为关键的检验项目,主要是作用在出血性病症诊断、手术前的检查、抗凝治疗监测过程当中[1]。现就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进行血凝试验检验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进行血凝试验检验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凝试验的检验结果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组,每组患者60例。合格组男性有32例,女性有28例,年龄均在21~54岁,平均年龄为(35.8±6.8)岁。不合格组男性有33例,女性有27例,年龄均在20~53岁,平均年龄为(36.0±6.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1.2 方法。样本采集:受试者需在空腹的状态下,工作人员方可采集其血液标本,样本采集完之后,对血液标本进行严格校正,从而保证血凝检验结果准确性。试剂和仪器:采用全自动血凝仪器与相应试剂,检测患者血液标本,采用合适试剂。每天进行样本制作之前,需要对其进行质量控制,质量控制合格之后实施样本检测,保证检验结果有效性。样本检测:采用抗凝剂和109 mmol/L枸橼酸钠实施抗凝,比例为1∶9,采取0.2 mL抗凝剂,加入1.8 mL血液样本,按照每分钟3000转实施离心,维持10 min,之后对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测定值与凝血酶原的时间实施检测。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血凝试验检验结果进行观察,分析影响血凝试验结果的因素,测定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的时间、凝血酶时间等[2]。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影响因素情况以(%)表示,行χ2检验。各指标测定情况以(±s)表示,行t检验。对不同数据进行对比,若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此次研究的60例不合格血凝试验检验患者当中,发现影响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因素主要是样本的采集、处理、检验人员操作规范性等,以及检验试剂达标情况等。因样本采集导致不合格的有16例,样本处理导致不合格的有30例,检验人员操作不规范导致不合格的有14例,所占比例分别为26.7%、50.0%、23.3%。
2.2 两组人员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指标情况比较:合格组凝血酶原时间平均为(12.2±0.6)s,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平均为(24.6±5.4)s,凝血酶时间平均为(12.6±1.4)s。不合格组人员血浆凝血酶时间平均为(27.8±6.4)s,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平均为(37.6±6.2)s,凝血酶时间平均为(18.0±3.4)s。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t=18.80、12.25、11.38,P<0.05)。
血凝试验检验在操作过程当中,受试者必须处于空腹的状态,这样有效降低对患者血液中纤溶酶原、血小板与凝血因子等干扰[3]。检验工作人员实施操作的时候,需要严格的控制各个环节,特别是样本采集,若发现有不合格的样本,则需要重新进行采集,减少患者的不舒适感。另外,在进行血液标本采集的时候,脉压带不能够过度拉紧,压迫的时间不能够太长,控制血液采集的速度[3-4]。
此次的研究过程当中发现,在不合格的60例标本当中,影响血凝试验检验的因素主要是样本采集、样本处理、检验人员操作规范等,所占比例分别为26.7%、50.0%、23.3%。因此在进行血液样本采集的时候,需要严格按照样本采集规范进行操作,在采集完之后,需要对样本及时进行检测,发现有不合格现象,则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保证样本检验的合格性。孙颖骞[4]的研究显示,其研究的80例不合格标本当中,由于样本采集导致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有30例,样本放置时间过长的有35例,检验人员操作不规范的有15例。通过以上结果显示,在血液样本采集与处理过程当中,需要严格规范样本采集、规范检测试剂与样本的质量等,以确保临床检验标本的合格性[4-5]。
在此次研究当中发现,合格组凝血酶原时间平均为(12.2±0.6)s,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平均为(24.6±5.4)s,凝血酶时间平均为(12.6±1.4)s。不合格组人员血浆凝血酶时间平均为(27.8±6.4)s,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平均为(37.6±6.2)s,凝血酶时间平均为(18.0±3.4)s。合格组各指标要明显低于不合格组,因此在血凝试验检验过程当中,若检验标本不合格,会致使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延长,导致检验结果出现误差,提高检验结果差错率。所以,在实施血凝试验检验的时候,进行血液标本采集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采集标本之后,需要对样本进行检验,若发现不合格标本,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确保检验标本的合格性[6]。
综上所述,影响血凝试验检验结果因素主要是样本采集、样本处理、检验人员操作规范性等,针对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血凝试验检验准确度,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让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