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春炜,何 泽
(1.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130021;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13002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及膳食结构的改变,高嘌呤及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逐渐增加,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其发病率明显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或高尿酸血症者。2型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均属于代谢性疾病,统称为代谢综合征。西医治疗主要采用降糖、降尿酸对症治疗,但不良反应较多,且停药后血糖及血尿酸水平易反复,远期效果不理想。何泽教授认为“郁”为二者共同的发病机制,治疗应以调畅气机、导邪外出为根本大法,肝、脾、肾三脏同调,从根本调治此病。何泽教授应用此法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1例,疗效显著,现整理如下。
患者,男,36岁,2018年1月20日初诊。主诉:间断口干渴1年,加重伴乏力3 d。现病史: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渴,就诊于当地医院,查空腹血糖7.43 mmol/L,未予诊治。3个月前于当地医院复查,空腹血糖8.35 mmol/L,糖化血红蛋白7.1%。遵医嘱每日口服格列美脲片20 mg,每日1次,未规律监测血糖。于3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述症状加重伴乏力,遂来就诊。现症见:口干渴,乏力,口苦,偶有胃胀,急躁易怒,纳眠可,小便黄,大便少,黏腻不爽。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既往史:高尿酸血症6个月,高脂血症6个月,未给予系统诊治。体格检查:血压125/82 mm Hg(1 k Pa=7.5 mm Hg),身高174 c m,体质量85 kg,体质量指数:28.08 kg/m2。辅助检查:空腹血糖7.12 mmol/L,糖化血红蛋白6.9%,血尿酸543μmol/L,三酰甘油5.63 mmol/L,总胆固醇6.91 mmol/L。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中医诊断:消渴病,痹病;证属肝郁脾虚、浊瘀内蕴。治法:疏肝健脾温肾,解毒通络排浊。方药组成:柴胡15 g,白芍20 g,土茯苓50 g,生薏苡仁50 g,威灵仙30 g,丹参30 g,泽兰10 g,茯苓20 g,泽泻15 g,桂枝15 g,玉米须60 g,大黄10 g,厚朴20 g,佩兰15 g,秦皮25 g,生山楂30 g。10剂,水煎煮,早晚分服。2018年2月5日二诊:服药后口干渴缓解,体力有所增加,仍有口苦,胃胀消失,情绪较前稍平和,纳眠可,小便略黄,大便仍黏腻不爽,排之不尽,但较前好转。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停服西药。复查空腹血糖6.9 mmol/L,血尿酸490μmol/L。上方厚朴加至25 g,加苍术20 g。10剂,水煎煮,早晚分服。2018年2月20日三诊:服药后口干渴明显缓解,体力增加,偶有口苦,情绪平和,偶有急躁,纳眠可,小便可,大便黏腻较前明显好转,成形。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复查空腹血糖6.6 mmol/L,血尿酸423μmol/L,三酰甘油2.45 mmol/L,总胆固醇5.76 mmol/L。上方去丹参,大黄减至5 g,厚朴减至15 g。10剂,水煎煮,早晚分服。2018年3月8日四诊:服药后口干渴基本消失,体力恢复如前,口苦症状基本消失,情绪平和,纳眠可,二便调。舌质红,苔白略腻,脉弦滑。复查空腹血糖6.1 mmol/L,血尿酸372μmol/L。上方去大黄、厚朴、苍术、生山楂。10剂,水煎煮,早晚分服。后患者多次复诊,血糖及血尿酸稳定处于正常水平。
按语:本案患者为中青年男性,临床主要表现为口干渴,乏力。其中肝郁脾虚为疾病的发展基础,肾虚排泄不畅为本病发作的必要条件,痰、湿、瘀、浊为其病理产物。何泽教授认为“郁”为2型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共同的发病机制,“郁”区别于传统六郁“气、血、痰、火、湿、食”所形成的郁滞,此为气机失于疏泄调畅。情志不舒导致肝疏泄不及,其气郁滞,则木不疏土,中焦失于健运,谷反为滞,湿浊内生;饮食不节或思虑过度,脾胃运化失司,水谷精微失于输布,停滞中焦,形成中焦痞满,日久由滞转虚,土虚不能达木,气机升降出入失司,进一步影响肾的气化蒸腾功能;消渴日久及肾,肾的气化蒸腾功能失司,影响津液化生及输布,阻于络道,可滞而成痰、成湿、成瘀、成浊,蕴久成毒,壅滞经络,损伤脏腑经络、四肢百骸。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肾失气化,肝脾肾三脏相互影响,津液的代谢输布障碍,致使湿浊瘀毒内生,发为本病。气机不畅、疏泄失常为本病的病机关键,治疗予疏肝健脾温肾,从根本上调畅气机,疏通经络以导邪外出,给邪以出路。治方中以柴胡、白芍疏肝解郁,透邪升清降浊;厚朴消胀除满,调畅气机;茯苓、佩兰、生薏苡仁健脾化湿利水;桂枝助阳通脉,振奋膀胱之气,温肾化气利水;丹参、泽兰、泽泻等逐瘀泄热,利水渗湿;土茯苓、威灵仙、秦皮祛风通络,利湿化浊,且威灵仙与秦皮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常用药对;玉米须利小便;大黄通大便,前后分消,导邪外出。考虑患者血脂异常,予生山楂化浊降脂。总之,临床治疗本病,要善于抓住主证,将辨病、辨证结合,标本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