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乃连
(山西省柳林县人民医院,山西 吕梁033300)
分娩是女性正常的生理过程,产妇生产后的6~8周,各个器官逐渐恢复正常,这个阶段被称为产褥期。产妇产褥期恢复不佳容易引发并发症,还会给产妇心理造成压力,引发焦虑、抑郁情绪。为促进产妇产后恢复,笔者在西医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综合干预,通过情志疏导、穴位按摩、饮食调理、产后锻炼等温经通络、疏肝解郁,使产妇更好地适应生理和心理变化。现对产褥期产妇实施中医综合干预措施予以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柳林县人民医院分娩的150例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年龄22~36岁,平均(28.75±4.36)岁;孕周37~41周,平均(39.64±0.63)周;阴道顺产52例,剖宫产23例。观察组年龄23~36岁,平均(28.41±4.29)岁;孕周37~42周,平均(39.72±0.58)周;阴道顺产49例,剖宫产26例。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单胎、足月分娩,无巨大儿、早产儿;接受产后6周的产褥期跟踪随访;产妇及家属对治疗方案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严重并发症者;精神疾病者。
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向产妇及家属介绍产褥期恢复注意事项;按时查房、消毒,保持病房干净整洁;检查产妇恢复情况等。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增加中医综合干预措施,包括情志疏导、穴位按摩、饮食调理、产后锻炼。①情志疏导。产妇分娩后面临哺乳、照顾新生儿等,其角色转变需要一定适应时间,可能会产生焦虑、抑郁情绪。调节情志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使产妇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护理人员要耐心倾听产妇倾诉,为其讲解产后生理及心理恢复的经验,帮助产妇尽快适应角色转变。护理人员还应叮嘱家属多关心产妇,理解产妇各种情绪变化。②穴位按摩。中医穴位按摩有助于促进产后泌乳及身体恢复,常用按摩穴位包括足三里、昆仑、太冲、太溪、血海、阳陵泉、肝俞、肾俞、关元等,用拇指指腹向下按压,逐一按摩,每次5~10 min,每日3次。对于乳房胀痛的产妇,可按摩膻中、少泽、乳根、乳中,双手指腹从乳根部向乳头方向按摩,力度逐渐增加,帮助淤积乳汁排出,每次5~10 min。护理人员指导产妇及家属采用正确的按摩方法。③饮食调理。产妇分娩后需排出恶露,增强体质,为身体恢复及哺乳奠定基础,故饮食营养的摄入至关重要。产妇产后饮食以营养均衡为宜,禁食辛辣刺激食物。中医根据产妇不同体质给予相应的饮食调节,气虚体质者可予以健脾益气的食物,如桂圆、红枣;血瘀体质者可予以活血化瘀的食物,如黑木耳、山楂;湿热体质者可予以甘平食物,如萝卜、冬瓜;阴虚体质者可予以滋阴补肾的食物,如芝麻、黑豆;痰湿体质者可予以利湿的食物,如冬瓜、海带。④产后锻炼。产后科学锻炼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产妇随着身体的恢复应及早开始锻炼,如散步、伸展肢体、提肛、锻炼盆底肌肉等,促进身体机能的恢复。
3.1 观察指标 ①产后生理指标。比较两组产妇产后3 d恶露量、产后3 d子宫底高度、产后恶露时间,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应按时检查,出院后继续随访。②焦虑、抑郁评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③并发症情况。观察产妇产后有无切口感染、便秘、肠梗阻等并发症,比较两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产后生理指标比较 观察组产后3 d恶露量、产后3 d子宫底高度、产后恶露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产后生理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产妇产后生理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产后3 d恶露量(mL) 产后3 d子宫底高度(c m) 产后恶露时间(d)观察组 75 13.79±2.84▲ 7.24±1.08▲ 25.30±7.42▲对照组 75 18.31±3.27 9.68±1.17 28.45±7.61
(2)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观察组SDS评分、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产妇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SDS评分 SAS评分观察组 75 34.70±7.59▲ 36.31±7.63▲对照组 75 42.48±8.17 44.26±8.58
(3)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分娩虽然是女性正常的生理过程,但也会影响产妇生理和心理。生产时由于剧烈的疼痛,体能的消耗,产妇充满紧张情绪,随着胎儿娩出,进入产褥期,机体会逐渐恢复到原先状态,时间一般为6~8周。产褥期产妇会不断排出恶露,子宫复旧,并要补充营养,尽量实现母乳喂养。同时,产妇还面临着角色转变,极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影响产后恢复,因此积极开展产褥期产妇的健康管理至关重要。
西医护理理念一般从产后健康教育入手,为产妇提供生理及心理健康指导。近年来,中医综合干预应用于产褥期产妇,予以情志疏导、穴位按摩、饮食调理、产后锻炼等支持。中医认为分娩时母体失血、失汗,胎儿娩出时导致脉络受损[1],故产褥期产妇应及时调理气血,补充营养,疏通脉络。中医情志调理可帮助产妇转化积极乐观的情绪,且心理因素刺激能够兴奋或抑制大脑皮质,进而影响缩宫素的释放和母乳喂养状况[2]。穴位按摩可加速血液循环,疏通经络,如按摩足三里可加速胃肠蠕动、调节内分泌;关元有助于恢复肝、脾、肾三脏的正常功能。同时穴位按摩可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缓解产妇乳房胀痛[3]。饮食调理应根据产妇的体质,给予相应的饮食调节。产后锻炼是身体机能恢复不可或缺的环节,分娩是盆底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盆底肌受损可引发子宫脱垂、子宫恢复不良等问题[4],通过科学的锻炼可降低产妇出现并发症的风险。王媛[5]研究显示,在传统护理基础上增加中医饮食调养、情志与起居调摄、按摩,患者产后3 d恶露量、产后3 d子宫底高度、恶露时间、产后42 d体质量指数、产后汉密尔顿评分均显著提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产后生理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情绪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中医综合干预措施对产褥期产妇生理及心理状况的恢复具有积极作用,且中医综合干预措施简单、安全、高效,适用广泛,可在今后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