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吉仲
(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农业农村局,731600)
湿疹中兽医称为“湿毒”。多为湿热风邪郁结于皮肤所致,是以瘙痒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皮肤病。夏季较为多见,春季亦有发生。
湿疹常见的外因是皮肤护理不良或皮肤不洁,受皮肤代谢产物(脱落的表皮、汗和皮脂腺分泌物)和灰尘等刺激,以及长期处于潮湿的牛舍或运动场地,雨淋以及尿淋漓和持续腹泻时,使皮肤抵抗力降低。汗液、污秽郁塞毛窍,失于洗刷,湿热内蕴或外感风邪,湿热风邪郁结皮肤而成。昆虫叮咬,以及机械、酸碱等因素的刺激可以导致发病。
2.1 急性者
多突然发病,牛病初皮肤微热,稍出现红肿,继而出现水疱,疱破流出黏性黄水,糜烂、红肿。以后红肿渐退,结痂,脱屑而愈。病牛瘙痒不安,啃咬或摩擦患部,口色多红燥,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2.2 慢性者
多由急性转变而来。病程长,时重时轻,反复发作。皮肤增厚、粗糙,皱纹加深或见皮毛脱落,绵延难愈。舌苔薄黄,脉象细数。
3.1 病史调查应查明皮肤的清洁卫生情况,饲料的质量,是否对牛体进行过药液喷雾,是否用过皮肤刺激剂和过去有无慢性皮肤病等。
3.2 检查皮肤,根据本病发红和瘙痒,并很快发生丘疹、水疱和脓疱等特点,不难诊断。但应与外寄生虫病、毛囊炎等病相鉴别。
4.1 外洗药验方
4.1.1 花椒、艾叶各2 份,食盐1 份,白矾4 份,大葱8 份,煎汁洗浴患部,每天2~3 次。治初期皮肤红痒。
4.1.2 苍耳子3 份,地肤子1 份,蛇床子2 份,煎汁洗浴患部,每天2~3 次。治初期皮肤红斑发痒。
4.1.3 浮萍1 份,薄荷2 份,苍耳全草3 份,煎汁洗患部,每日3 次。治湿疹初期红肿起疱。
4.1.4 韭菜根5 份,大葱3 份,生姜2 份,蒜1 份,共捣烂,开水泡半小时取汁洗患部,每天2 次。治湿疹痒疼起疱。
4.1.5 新鲜石灰1 份,水10 份,溶解搅拌取澄清液洗患部,洗后用土豆捣碎敷患处,每天早、晚各次。治湿疹未破。
4.1.6 黄柏、苦参、地肤子各40g,白鲜皮、蛇床子、防风各30g,蛇衣20g,松针50g,煎汤外洗,有显效。
4.2 内服方剂
4.2.1 活蜥蜴用开水烫死,除去头足内脏,置新瓦片上文火焙干,研细末,取50g,加酒50 毫升混匀,加水适量,一次内服,连服2~3 次。
4.2.2 当归、生地、苍术、甘草各15g,知母、苦参、牛蒡子、防风、荆芥各24g,石膏30g,蝉蜕10g,胡麻仁45g,木通9g,水煎去渣内服。或苦参、地肤子、生地黄、双花、车前子各60g,苍耳子、苍术、防风、荆芥、白藓皮、生甘草各30g,蝉蜕15g,水煎内服。
4.3 外涂土方
4.3.1 马齿苋适量煎汁洗患处,每天2 次,洗后将鲜马齿苋捣烂,用醋调敷患处,治阴囊湿疹。
4.3.2 玉米须(焙干存性)2 份,苍术1 份,研末,有渗出液的用药末干敷,不流水液的用香油调敷患处。治湿疹瘙痒或溃流脓水。
4.3.3 黑豆1 份,大黄3 份,共研末,撒布流脓水处,每天2~3 次。治湿疹水疱破溃期,未溃时用香油调敷患处。
4.3.4 锅底灰1 份,香油4 份,共同煎开,加人蜂蜡2 份,化开调匀凝膏,每天涂患部1~2 次。治湿疹痒疼。
4.3.5 蛇床子1 份,苦参2 份,煎汁洗患处,每天2~3 次,每次洗后用白矾、雄黄等研末撒布溃烂处,未溃烂用黑豆油调药末涂于患部。治湿疹已破或未破。
4.3.6 大葱3 份,艾叶2 份,花椒1 份,煎汁洗患处,每天2 次,洗后用石灰、锅底灰、灶心土各1份,研末撒布患处。治腿部湿疹瘙痒糜烂。
4.3.7 烟梗3 份,花椒4 份,盐1 份,煎汁洗患处,每天3 次,洗后用槐树叶、柏树叶、柳树叶各等份捣烂,纱布拧汁涂患处。治湿疹水疱未破奇痒。
4.3.8 青胡桃皮1 份,鲜侧柏叶2 份,绿豆面适量,共捣成糊,涂患处,每天1 次。治湿疹顽痒日久不愈。
4.3.9 鲜旱莲草500g,冰片10g,将鲜旱莲草捣烂加人冰片,用纱布包好将汁压出,然后用汁涂抹开裂的皮肤或水疱患部,每天3 次,连用2~3 天,治愈率达90%以上。
4.3.10 枯矾100g,煅石膏500g,青黛35g,冰片2g。共研细末,用瓶收藏。渗出液多者撒干粉,无渗出液者用菜油调涂患处,纱布包好,每天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