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头村扶贫的故事
——记长治市扶贫开发中心副主任李旭红

2019-01-07 08:56徐建宏
支部建设 2018年34期
关键词:工作队小米村民

■ 本刊记者 徐建宏

本刊通讯员 郭建军

随意采写的几个故事

深秋时分,雄浑苍凉的上党盆地点缀着引人注目的姹紫嫣红。

在武乡县上司乡岭头村,我们信步走进了几户老百姓的家。

岭头村地处太行山丘陵区,是典型的贫困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在没有扶贫工作队进驻之前,村集体经济没有任何收入,发展缺少动力,老百姓的日子笼罩在一片没有希望的阴霾之中。

我们首先来到老支书张来旺的家。

在这里坐着的,还有现任支书张玉堂,村籍在外工作人员张超锋。说起工作队帮扶的事,大家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我们村原来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自从李队长他们进驻村里,挨家挨户地走访,不分昼夜地定规划、研究措施、解决实际问题,我就觉得他们是实干家,不是来务虚的。”张超锋情不自禁地说。他今年55岁,在县城工作,因为父亲年老多病体弱,常常回村伺候。从2015年开始,到2016年精准扶贫攻坚进入实施,再到2017年岭头村整体脱贫,他是整个过程的见证人。

张超锋提到的李队长,就是我们此次采访的主人公李旭红。

李旭红从2015年至2017年一直都在上司乡带队扶贫,包着四个村:岭头,铺上,乐家坪,韩庄。开始入驻时,他是长治市安监局总工程师;由于帮扶成绩突出,2017年被调任长治市扶贫开发中心副主任。

张超锋说,开始的时候,村民们都不知道工作队到底要干什么,后来李旭红他们从一件件具体的事关村民切身利益的小事做起,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比如贫困户孩子上大学难的问题,附近几个村子的八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但是学费却没有着落。工作队四处奔波,联系企业对口资助,终于联系到了包括中德投资集团在内的几家爱心企业伸出援手,孩子们的学费有了着落。不仅如此,工作队还根据孩子们的爱好,为他们的专业选择提出了建议,这些可爱的“鸟儿”终于可以大胆地翱翔了。

为了帮助村民卖农产品和土特产品,工作队四处寻找销售门路,过去卖不了的南瓜,堆在家里放坏扔掉,后来卖了一万多斤,脱销;过去一斤土鸡蛋5元也卖不了,现在每斤15、20元不够卖。

贫困户张满堂生计窘迫,李旭红联系企业赞助,为他新上了一套价值27000元的光伏发电设备,每年可增加固定收入3000元,稳妥脱贫。

为了销售农产品,李旭红每年都要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让企业家走进乡村集中购买,光是2017年就一次性购买两万余元,而当时李队长已经调回市里工作。

岭头村的“梨花节”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每年,李旭红都要为村里拉来企业赞助款20000元。

岭头村有百年以上的老梨树1000余株,果实营养丰富,价值非凡。李旭红除了设计打造每年的“梨花节”以增加岭头知名度吸引扶助力量外,还想方设法引进壶关的一家企业,投资50万元上马了梨干厂,每年的产量和收益将十分巨大,是企业和百姓双赢的大好事。

“最感动大家的是帮我们把小米卖出去,全村整体脱贫!”老支书张来旺和现任支书张玉堂异口同声地说。

岭头村土地肥沃,适合种植优质小米的地有300亩。李旭红从2016年始,将山西太行沃土农业产品有限公司的“晋黄羊肥”小米引进来让村民种,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定向回购,仅此一项,就使每亩增收1000余元。过去一斤小米2元钱卖不出去,现在每斤谷子回购价不低于5元。岭头村凭此项目整体脱贫。

李旭红(右一)与村民探讨“晋黄羊肥”小米的产销

从老支书家出来,我们来到返乡创业青年张泉午的“窑洞客栈”。所谓“窑洞客栈”,其实也是在李旭红的启发下形成的创意,主要是服务于下一步即将打造成规模的“梨花节”和常规的乡村旅游。岭头附近的几个村子共有60多眼窑洞,适合开发和打造的有40眼左右。但是打造需要资金和创意内容,张泉午说,这个不愁,有了近几年脱贫的经验和“山西电商第一村”的实践,任何困难都难不住我们!

张泉午是李队长一手培养和树立起来的返乡创业青年典型,他本色,执着,有思想,有思路,岭头村电商的蓬勃发展,有他的汗水和功劳。

天黑下来的时候,我们来到了极贫户王怀珍的家。之所以说极贫,是因为73岁的老两口虽然身体尚属康健,但膝下只有一子,36岁了,却是一个智障残疾人,从小到大,生活不能自理,每天只是搬着两块木头在院子里敲打,不会说话,只能从喉咙里发出一声又一声奇怪的吼叫。

王怀珍老人说,李旭红来我家最多,无论大小事都一概包揽,还经常给钱。更让人感动的是,李旭红答应在他们百年之后,一定为这个可怜的孩子找到归宿。

说着说着,老人哭了。我们也禁不住喉头哽咽,随手给老人手里塞了点钱,匆匆地离开了他家。

从点到面的宏大构思

从村子回到市内,已是戌时。等在市内的李旭红接住了我们。我们这才第一次见到了主人公。他热情开朗,精气神十足,言谈中又情不自禁地说起了扶贫的话题。

刚开始包村的时候,有些村民不把工作队当回事,经常对抗甚至骂人。韩庄村的刘启军就是这样。那年召开村民大会,刘启军当着李旭红的面说:“你们能干成个甚?不过就是来镀镀金,走个过场,你们一走,我们还不是老样子?”后来,随着帮扶措施一项项落实,刘启军自己也受了益,很快转变了态度,直到后来只要一见到李旭红,就硬要把自己养的鱼送他一条,不拿就不让走,即使冬天也是这样。

调任扶贫办以后,有一天,一位长子籍的市人大代表带着一箱花菇来到办公室,请他帮帮自己的儿子。她刚从岭头村回来,听到老百姓讲李旭红的事,很感动;自己的儿子也是返乡青年,在家种植花菇。后来虽然没帮上,但这样的事情一想起来,心里就暖暖的,这是一份信任啊!

李旭红又说起村子里的事来,这个那个,谁家什么情况,哪个又给他打电话了,如数家珍。他说,老百姓最懂得感恩,你做一点好事,他能记你一辈子。而且他们虽然穷,却从来不好意思要你的东西。

他常常买一箱方便面,告诉这户,今天在你家吃呀,给煮上!或者揣上一瓶酒,到了那家,然后故意找个借口有事走了,把东西装作无意识地落在那里。只有这样,老百姓才肯收下你的东西。

调任扶贫办以后,工作内容和视角不一样了,他又开始了新的规划和对全市整体脱贫工作的构想。

他打着手势比划着,告诉我们,以旅促农、以旅强村、以旅富民,是他目前主要关注和实施的重点工作。壶关的康乃馨种植基地,老百姓可以受益多少;平顺的“花椒县长”、壶关的“阳杮子”品牌、潞城的“大葱市长”、武乡的“小米县长”,通过政府渠道和网站,已经深入人心,农产品的价格上浮周期已大大缩短……所有产品都有担保追溯途径,责任人就是他。

他还打开手机,将全市涉农涉贫的相关链接和动态,一条一条地发给我,脸上充满了兴奋的笑意。

我看着那些完全与时代最新传播手段接轨的信息,眼花撩乱,感慨万千,直叹自己的见识有限。

主旋律电影中的扶贫故事

在武乡釆访的时候,有一个人一直陪着我们。他叫郭啸,一位长治籍导演。

他为什么陪我们?因为他是李旭红的好朋友。还因为他以李旭红扶贫的真实事迹为素材,拍了一部扶贫主题的电影《一个不落》。他太熟悉岭头村了!

这部电影的最大特色就是,除了个别演员是专业人士外,影片中百分之九十几以上的演员都是当地老百姓本色出演,岭头村的村民占了绝大多数。

在采访结束后的一个下午,我们在电脑上看了这部电影。

郭啸说,2017年春节,他跟着驻村帮扶工作队去村里采风,刚进村时,村民们正在小广场上娱乐,看到工作队的人来了,他们立马就迎了上来,大家拉着扶贫队员的手不放。他当时心里就在想,这里的扶贫干部和村民的关系怎么能这么好?后来慢慢和村民们熟悉以后,工作队一桩桩一件件扎实感人的扶贫事件和当地村民朴实真挚的情感深深触动了他。他明白大家的感情是真的好,于是就萌发了创作一部体现党中央扶贫政策,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扶贫道路上一个不落扶贫理念的电影。这也是电影片名的由来。

看着电影中一个个农民主演,回想起在村里采访时见到的村民:老支书,张泉午,王怀珍和他智障残疾的儿子……我的眼眶再一次湿润起来。

回到太原,李旭红又给我发来一条微信,上面是岭头村原来的老上访户张成国写的一段文字——

“如今的岭头村,通过精准扶贫,旧貌换新颜,整村脱贫,正沿着2020年全面奔小康的道路前进。大山不语,江河不言,电影《一个不落》主人公的帮扶情怀、赤子之心,永远在岭头的大地上发光!”这人心的变化,堪称沧海桑田。

猜你喜欢
工作队小米村民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吉林省各地驰援长春工作队
——兰台人名录
传递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扶贫工作队
杜小米的夏天
中办国办发文要求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
克山县做好“三加强三提升”,助力驻村工作队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