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瑞新
参加工作25年,破解370多项技术难题,获得6项国家发明专利和36项科技成果,被山西省总工会荣记2017年“五小”竞赛活动一等功……他发明的“电气控制系统故障测试仪”荣获山西省“五小竞赛”优秀成果二等奖,并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国家发明专利。他撰写的《同忻煤矿放顶煤支架成组协同远程控制研究》《同忻煤矿井下中央变电所供电方案的优化设计》等论文分别刊登在《机械管理开发》《山东煤炭科技》等专业杂志上。
在同忻矿运销站,李建功被誉为“矿宝”级人物。他凭借勤学肯钻的劲头和一双化腐朽为神奇的巧手,创造了一个个只有科研院校才能完成的重大发明。尤其是他研发的“电气控制系统故障测试仪”,可以快速为机电设备进行“病情诊断”,大大提高了现场机电人员的快速维修能力,被工友们誉为“安全宝贝”。
“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妻子这样形容李建功的刻苦状态,“每天晚上都学习到12点多,有时凌晨两三点还不睡。”就是凭借这股子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学习的狠劲儿,李建功先后自修了《煤矿电工学》《PLC编程技术》等业务书籍,掌握了霍尼韦尔、西门子、ABB等许多国外知名厂家先进的电控技术,并写下13余万字的学习笔记。
“用时3小时35分。”2009年10月19日,同煤集团万吨列首装车历史最好成绩在同忻矿诞生。而在当时,该矿在此领域没有任何经验和技术可以借鉴。李建功临危受命,白天对照图纸了解设备结构性能,晚上研究装车各个环节的操作细则,一连20多天钉在现场定措施、定方案,反复演练装车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同忻矿首列万吨列车一次试装运成功,为全矿精煤外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0年5月3日,国内2万吨不解体列车首次在该矿试装。爱琢磨的李建功没有采用以往“首列车倒装三节”的保守做法,创造性地提出了“中部机车降弓装车法”,并根据装车溜槽运行轨迹,优化了装车方式,简化了装车动作,提出了压、提、抬的“三步装车法”,使装出的车皮又快又标准。
“这个方法解决了万吨列装运过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开创了全国首家电气化铁路不解体一次性装载2万吨重载列车的先河,创造了6小时首装2万吨列车的记录。”大同铁路局韩家岭车站负责人张炎现在说起李建功创造的这个成绩,依然眉飞色舞。李建功撰写的《2万吨重载运煤列车装运一体化管理技术研究》,分别获得2015年山西省煤炭学会优秀学术论文优秀奖,2016年大同市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在李建功身上有一种“不到黄河不死心”的韧劲。一直以来,入港煤亏吨问题严重困扰着煤炭企业经营指标。李建功暗下决心一定要啃下这个硬骨头。2011年,他带领运销站员工对装车称重系统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和分析,通过大量数据和现场勘测,查找影响装车称重系统计量误差的因素,提出“逐次逼近法+伺服副反馈法”相结合的逻辑算法。在此基础上,他还组织人员对装车计量系统进行了革新改造,把称重系统误差控制到±1‰。最终,他打赢了这场漂亮的攻坚战。“彻底解决了装车超、偏载和亏吨问题,当年为企业实现利润1000多万元,他提出的‘李氏’装车算法也被兄弟单位推广应用。”该矿总会计师安文高兴地说。
2015年,随着企业生产实际等诸多变化,同忻矿出现了井下中央变电所综采、掘进供电负荷数量多、发生事故不易查找等诸多供电问题。李建功多次深入现场,全面系统记录各类问题,经过深入研究和科学分析,制订出了《同忻矿供电系统问题改造方案》,全面优化矿井供电系统,确保了井下供电系统的稳定可靠。
针对地面10KV开闭所出现的问题,李建功提出了小电流选线技术的方案。“这个技术解决了传统选线技术的诸多难题,缩短了处理接地故障的时间,提高了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电气队长米建俊介绍说。
同事们都说,在李建功身上有一种工匠精神:处处尽心竭力,事事精雕细琢。不论在哪个岗位,他始终以极致的态度要求自己,以完美的行动诠释工匠精神。
2014年,大功率精煤皮带启停对设备和电网造成的严重冲击,成为影响安全生产的一大难题。到兄弟单位“取经”,找不到有效解决办法;向相关厂家“求救”,对方表示“无可奈何”。“我来试试。”艺高人胆大的李建功主动请缨。那段时间对他来说是最难熬的:请教专家、查资料、找图纸、算公式……白+黑,5+2,度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他设计的《751精煤皮带变频改造方案》,在经过多方研究论证后,被成功采用并付诸实施,该项技术被评为同煤集团技术革新二等奖。“精煤皮带变频改造后,由‘硬’启动变成‘软’启动,不仅有效降低了设备损伤和对电网的冲击,延长了皮带机和电机使用寿命,而且降低了事故率、提高了开机率,还使运输能力提升了50%,每年可节约电费30多万元,经济效益、安全效益、综合效益十分显著。”运销站长王佃敏对李建功由衷地赞叹。
怀匠心,践匠行,做工匠。李建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为实现“同心”强企梦,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汗水。
题图说明:李建功(中)为员工讲解设备操作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