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大道,胸怀阳光,有效推进新时代少先队辅导工作

2019-01-06 08:21刘蜀婧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创新实践

刘蜀婧

摘  要:少先队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中重要而有机的部分,新的时代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少先队工作也面临新的要求。本文以此切入,从“少先队辅导员的责任与担当”“少先队工作现状厘清”和“创新少先队辅导工作”三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阐述,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和实践基础。

关键词:少先队辅导  时代要求  现实分析  创新实践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一片森林有一片森林的世界,一棵树有一棵树的大地和天空!一项工作有一项工作的隐忍与担当,一个岗位有一个岗位的责任与使命!

当前,中华民族正走着伟大的复兴之路,教育承担着为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要完成这一庄严而神圣的任务,必须打造一支职业道德素养高端、知识和能力精湛、职业心理健康素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师队伍。这一明确要求,内涵丰富,外延广泛,每一个教育人都应视为圭臬,努力行走在成为合格和优秀教育人的路上。

作为基层义务教育学校的一员,作为城区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肩负着多重重要的责任和使命:要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团结全体班主任具体组织和实施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少先队干部和积极分子,关心与引导他们的思想、学习和健康,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培养少先队员学习的榜样,促进少先队员健康成长,并最终形成全体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的氛围。

时代在轰然前行,随着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和精神的逐层落地,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工作呈现出新的特点。教育应该有怎样的教育情怀和责任担当,应该有怎样的教育精神和使命意识,才能修个人之德性、行育人之大道呢?

首先,认知作为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应有的责任与担当,明确和完成心灵的自修与成长。少先队大队辅导工作,应当引导触及心灵,并紧紧围绕呼唤“成人成德”展开。

中国传统教育魅力四射的精髓在于强调师生间的心灵对话,这抓住了育人之根本——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于“成人”与“成德”,这是当今教育的的最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成人”与“成德”最有效的途径,在于“心灵的感召与呼唤”,这种“感召与呼唤”最需要情感沟通、呼唤与共振。这对少先队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呼唤心灵,塑造灵魂。

“立德树人”中的“德”,最早见于国学经典《道德经》。在我国文字中,“道德”二字是含义最深远的两个字,我们今天常将其理解为文明礼貌之类。其实,这与其最初始含义相去甚远。《道德经》有云:“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对其的理解,我们可以与同样出自《道德经》成语“上善若水”相联系。上善若水——最好的真善,像水一样,润物细无声,帮助你却不让你察觉。“上德不德,是以有得”——最好的德也一样,是对学生因势利导却让学生觉察不到,而不是去显示,去张扬,才是最好的德。如果你把给别人的益处,给别人的资助,给别人的培训,看作是自己给别人的恩惠,这实际上是没有德的,也就是“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这对辅导员自身心灵的净化、灵魂的塑造提出了极高的新要求。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学校德育的实施者,辅导员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自身首先得“致良知”,“致良知”是涵养自我德性的理念和路径。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指出,“致”是行,“良知”是真善美之心念,“致良知”要做到“知行合一”,达“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境界,“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在这个认知基础上,提升对“致良知”的认知:无贤愚之分,人人平等,人人可为,人人可成圣贤。只要能够“致良知”,就做到了“知行合一”。从根本上讲,“良知”是一种道德自觉,是德性本体,是最高级的人生享受。作为教师,要修养仁义礼智信之德,要修养温良恭俭让之德,要修养廉洁自律尊敬之德。有了这些德性,就有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也才能够具有“传道、授业、解惑”的首要条件。

辅导员自身坚守了仁孝良知的“上德”,就不会在自我的角色认知和责任理解上有疑惑,就不会在工作方法上敷衍、简单和粗暴,就会满眼阳光,就会在心有花香,就会在教育和滋养学生过程中,修养和塑造自我,实现师生之间心灵的呼唤、沟通与共振,奏教育的润化与呼唤之效。

其次,是厘清当前少先队工作的现状,把握工作特点,明确工作方向。只有准确把握和科学认知了少先队辅导工作的现状与特点,才能在工作中有的放矢,才可能卓有成效。

少先队活动课程安排与实施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一般而言,所有的学校,少先队活动课,都能够严格进入课程安排,在制度上予以突出和保证,但在具体的实施中,却有着诸多问题与矛盾:一是有名而无实,换汤依然不换药——由于学校总课时是固定不变的,所以一些学校只是把以前的班队活动课换之以少先队活动课而已,但在具体实施中却鲜有实质的改变,中队辅导员仍旧“新瓶老酒”,没有让少先队活动照进新鲜的阳光。二是形式单一,缺乏辅导员和队员积极的情感参与——不少少先队活动课虽然已得到了保证,但少了或者干脆没有科学的指导,辅导员和少先队员情感都不在场,“做样子”推进,无意识“放羊”,使少先队活动最终沦为语文、数学或其它所谓主课的另一种存在。

活动安排落与实重视群体而轻慢和忽略了个体。创新的少先队活动,目的在于通过有益有效的实践体验,使队员得到教育和完善自我。而在各层面的少先队活动设计,大都把“高大上”作为创新标准,许多活动多以大队的层面开展,场面颇为宏大,模式极其亮眼。但真正触及心灵的参与面很小,演示泛华致使活动难以常态化开展。许多学校的大型少先队活动均意在观摩,实质参与人很少而观摩人很广;在活动准备中,又常采取“突击排练、集中训练”的形式,参与班级和骨干相对集中,没有参与的广泛性。同时,该类活动大都是学校形象宣传的载体与舞台,关注总体效果很多,关照个体心灵极少。不少看似精彩的学校少先队活动,带给队员个体的实质心理感知与成长不多,甚至会少之又少。

少先队部门工作重心偏移而致职能不清。在不少学校领导认知里,少先队辅导工作还停留在负责协助学校常规管理的协助与检查的层面上,他们认为少先队组织是学校常规工作的重要执行部门,承担两大天赋职责:一是校园“城管”。大队辅导员每天承担各种琐碎的常规检查,处置因班级加减分而引发的一系列矛盾冲突,导致与学校老师和学生间关系微妙甚至紧张,少先队干部自然获得“校园城管”称号;二是校园“万金油”。不少学校万般大小事等皆由大队辅导员“一线牵”,疲于应付各类资料整理、收集和上交,无暇专注于少先队学习和研究,游离在少先队辅导工作之外。

最重要的,是寻求工作载体,创新工作方法,让阳光照进少儿心灵的成长。少先队辅导员工作,既要有高屋建瓴的道德展望,更要有触及心灵的道德关怀,让少先队员在阳光的抚爱中健康阳光地成长。前文所述,已涉教师灵魂素养的提升,以下就作为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的工作能力与素养方面做一些论述:

自我素养的提升,应该是一条永不止息的生命河流。作为辅导员尤其学校大队辅导员,只有不断壮硕自我的学识与才艺,才能真正带动所有辅导员引领学生勃发的生命。孔子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就是对自我不断发展壮硕的最公允评价,更是我们自我发展的最佳指针。“打铁还得自身硬”,大队辅导员在修自我心灵之圃之后,在明确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后,最紧要的就是强化自我的专业素养与成长。作为一名大队辅导员,要用心生活,深入社会,关注自然,读无字之书,努力追求达观与圆通,让自己站在一个尽可能高的峰峦,胸有丘壑,眼纳大千;作为一名大队辅导员,要读有字之书,要沉浸书海,涵泳品鉴,审视把玩,对话书本,神交作者,让自己尽量成为一泓汩汩滔滔的江河,不息日夜,绵远不绝;作为一名大队辅导员,要研习教艺,将少先队活动组织视为一门专修之艺,窥测千变万化之源,体察千差万别之本,将吸纳、准备、习练和反思视为进阶之梯,将规范、机智、独特和创新奉作入化之魂,孜孜以求对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工作的“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

活动的规划与安排,胸中要有学校大局和学生发展。要把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工作做成一门艺术,必须摆正位置,立足高远:工作是为促进学校更好更快的发展,提升学校档次,完成党和国家的使命,让人们满意,让祖国放心!首先,是要有学校大局,站在学校整体发展角度思考少先队工作,与学校整体工作相与以行,抓住学年学期开学、每期期中和期末等多个重点时段,结合元旦、母亲节、母亲节、劳动節、儿童节和教师节等各种节日,紧扣各学段学生特点,长目标规划,短计划安排,适时按实际调整,抓好氛围营造,落实育人推进,做好学校党政班子的工作助手和思想品德教育规划的积极有效实施者;其次,是更要关注学生群体和个体发展,关注不同学段、不同班级和不同群体的少先队员的发展,因时势而动,为人事而动,既要进行声势浩大的全校性专题型、主题性少先队活动,更要进行中型、小型甚至微型的学段的、年级的、班级的、甚至小组的针对性少先队活动。在这样的工作框架下,学校的少先队工作就会极有长远的计划性,又有具体的可行性;既有全面的覆盖性,又有个体的关照性;既推进学校工作,也茁壮学生心灵!

心有明媚阳光,让阳光洒满少先队工作之路。作为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自身要积极开朗,充满青春活力,要如阳光一般,有人性的温度、积极向上的力度和普照四方的气度。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阳光少先队活动”,以“尊重人、发展人、完善人”为活动教育目标,以“在阳光的氛围和自信的心态中成长”为理念,在活动过程中以少先队员为本,关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师生间、学生间和谐共处,彼此悦纳,在快乐、开放、民主和幸福的活动氛围中参与活动,自由呼吸,获得心灵的自信,获得阳光而茁壮的成长。组织任何一次活动,活动只是一个载体,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是育人的关键,需要洒满阳光,比如选拔主持人、选拔小队长,选拔结果固然重要,但选拔过程尤其重要,要给所有少先队队员以公平、公正的参与机会和优先胜出的机制与过程,在他们的心灵播下吸足阳光、籽粒饱满的种子。

精进组织的艺术,让活动的阳光照亮在学生前行的路上。关于怎么组织活动,怎么做好一个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真切的实践和可喜的收获。这里,笔者仅就组织微小型活动做些阐述:万世师表孔子早就有若干明确的回答和经典的实践:他组织授课大都采取“一对一”的形式,重视个体差异,强调的是因“材”而动;他还重视大家在一起上课,但他是组织大家展开机智的辩论和卓有成效的讨论,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里,他和学生们团团围坐,从每一个人的表情都可窥看他的言说内容和言说时的心境。这样的教学活动组织,体现的教育公平,播撒的公平的眼光,传授的是人间大道,传递的是深入骨髓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品格。无独有偶,日本有一幅《菅茶山授学图》,描绘的教育图景,也堪为一个可资借鉴的范例。菅茶山是日本明治维新之前的一个学人,他的学生们发动了明治维新,所以他成为了日本近代史最重要的教育家。这幅图展示的是菅茶山先生进行教育活动的场景:在他家的屋檐下,他坐着,他的学生们团团围坐在院子里。院子靠左的角落里有两个石头盆子:一高一矮,一圆一方,里面蓄满了水。菅茶山先生认为,大道如水——大道就像水一样,在不同的容器里是不同的样子。所以,他特意铸造了这么两个石头盆子。每次上课前,他都要去洗洗手,借以提醒自己:大道在每个学生的身上是不一样的,要据实而为,绝不可以统一地教他们。这与我们的教育大圣孔子对水的认知完全同出一辙。当前,我们即将开启的“新课改”,也充分灌注这样的教育理念,需要这样的教育实践,更需要我们有这样的教育准备!

只有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将自我置于无垠的时间和浩渺的空间,打开心灵,有睿智、有胸襟,少先队教育活动才会熔铸境界;只有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将自我置于悠悠的山谷和巍巍的峰峦,敞开怀抱,有温度,有担当,少先队教育活动才会不辱使命。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开新世纪教育之先河,华夏民族情相通,意相连,教育必将迎来迷人的春天!少先队工作必将迎来宜人的绚烂!作为一名普通的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怀抱阳光,心有教育发展,心有学生的明天,做行教育大道的新时代少先队工作者,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包媛媛.浅谈新形势下的少先队辅导员工作.读写算,2016.13;

[2].祁丽.形势下少先队辅导员的工作策略.内蒙古教育,2016,5;

[3].闫寒.关于做好少先队辅导员的几点思考.中华少年,2018,12。

猜你喜欢
创新实践
浅谈对班级的创新管理
石油工程化学类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f Innovative Learning
基于项目的中学学科知识融合路径探析
基于知识经济下的企业经济管理创新与实践
浅谈基于计算机竞赛模式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
浅析班组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
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