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莹
摘 要:习得性无助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持续经历过失败后在行为、情感以及认知上出现的一种消极态度,多出现在农村小学生群体中。本文从农村小学生现阶段语文学习中存在的习得性无助现象成因入手,深入进行分析,明确其产生的影响,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出合理的解决对策,以促使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语文教学;习得性无助现象;成因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要求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中习得性无助现象进行干预,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优化,帮助学生觉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提升学习质量。创新现有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树立良好的自信心,为以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农村小学生语文学习中习得性无助现象的成因
(一)语文课堂教学理念传统
在实际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的教学理念较为传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不足,同时由于语文科目教学内容较为枯燥,学生词语累积较少,经常在学习中出现不适应性,对于语文学科的认知不足,词汇较为匮乏,逐渐失去学习兴趣,甚至出现厌烦心理,最终导致习得性无助现象出现。
(二)语文学习失败归因不足
语文学习归因不足也是现阶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例如,教师未能控制失败原因,对条件进行限制,部分学生课堂上不注意听讲、学习态度较差,但教师未能正确进行分析,认为其影响较低,将失败原因归结于其他因素,如考试题目、运气等,导致学生逐渐产生消极态度,形成习得性无助现象[1]。
(三)教师未能明确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教师对学生的情绪管理存在不足,未能合理引导学生进行情绪控制,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难以提升,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知能力有限,容易产生错误的认知,如果未能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将导致学生难以控制自身的情绪行为,降低独立学习能力。
二、农村小学生语文学习中习得性无助现象的有效干预对策
(一)合理采取分层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管理,明确学生实际情况,根据教学需求开展分层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避免出现习得性无助。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体验成功,通过感受成功的喜悦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创造正确的成功机会,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在实践中得到成长,养成两好的学习习惯。以实际为例,笔者定期进行词语听写,将学生划分为优秀、中等、较差三个等级,听写过程中要求优秀学生不可以写错,中等学生允许有两个错误,较差学生可以正确书写就可以,经过一段时间后,鼓励各个层次的学生进一步发展,上升一个档次,实现整体上进步,并对进步较大的学生进行表扬,帮助其逐渐树立学习自信心,激发出学生自身的成就动机水平,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中,降低语文学习中的习得性无助,培养优秀的语文人才[2]。
(二)开展有效的归因教学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灵活选择归因教学理论,并积极进行合理的训练,将动机与归因理念相融合,实现维度的创新,引导学生改变习得性无助,促使学生主动进行学习。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加强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帮助学生明确失败的原因,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榜样作用,引导学生正确的归因,提升分析思考能力。笔者在进行教学过程中,经常对未正确归因的学生进行单独的指导,并积极进行谈话交流,帮助学生确认认知自身,并给予学生合理的鼓励,选择正確的方向努力,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三)引导学生学会情绪管理降低情绪的影响
情绪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应加强重视力度,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加强情绪管理,促使学生进行合理的情绪控制,降低负面情绪产生的影响,实现创新学习。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求学生说出学习中最讨厌的事情,并逐渐克服其心理,以享受的表情进行,持续一段时间后学生逐渐开始喜欢讨厌的事情,并逐渐接受其内容,提升学习质量。通过合理的情绪管理,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降低习得性无助现象,克服自身的心理,逐渐对语文产生学习兴趣,积极主动进行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3]。
结论: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应积极进行创新,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完善,帮助学生进行情绪控制,进行合理的归因,明确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有效的引导,通过分层教学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远离负面情绪,降低习得性无助现象。
参考文献:
[1]董玲萍.浅谈农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J].发展导报,2018-11-09(018).
[2]兰艳娥. 农村小学生语文学习中习得性无助现象的成因和对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7.
[3]张征.农村小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8(02):1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