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为 王琳
在丹桂飘香的季节,我接手一个新的班级——五(4)班,这个班的学习成绩很好,我对这个班充满期待。一个叫黄琦的女孩,连续几天下课后都围着我转,起初我认为:咱孩子王就应该有孩子围着转,大概是孩子遇到新老师想和老师套近乎吧。可是,后来这孩子每天下课都到办公室,把家里的大事小情都告诉老师,同事们调侃道:“她就是你的小尾巴。”“小尾巴们”的行为引起了我的关注。
一、聚焦“小尾巴们”的生活现象
(一)独来独往,无玩伴
黄琦是个女孩子,她很爱哭,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每天只是一个人玩,同学稍微碰一下或者别人说一句不如意的话,她都会哭哭啼啼的。同学們渐渐地离她远去,最后她一个玩伴都没有,只能做个“独行侠”。
(二)挑剔玩伴,伴远离
鹏鹏的话很多,平时见了老师老远就打招呼,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应该朋友多吧。可是,鹏鹏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总显得不太合群。原来当同学们有点小错误,他喜欢到老师面前去告状,经常挑同学们的毛病,久而久之,同学都躲着他。
(三)胆怯孤僻,伴儿少
在小学里,胆怯已成为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有的学生在和同学一起玩的时候比较孤僻,或者不敢回答老师的问题,这些孩子总是没有走出自己的小圈圈,导致玩伴比较少。
二、“小尾巴”现象的背后
(一)父母忙碌,缺陪伴
我校处于城乡接合部,多数学生家长都是做生意的,平时比较忙碌,孩子放学后多是自己在家,甚至有好几个学生的午饭、晚饭也是家长事先预约好的,孩子长期处于一人独处状态。有的家长生怕自家的孩子被别人带坏了;还有的家长从安全角度考虑,担心孩子出去玩安全方面出问题等,一直把孩子“圈养”在家里。
(二)屡次搬家,伴不定
我校的学生家长做生意的较多,学生都是来自全国各地,流动性较大,每一次搬家后,孩子都有重新适应的过程,包括玩伴要重新选择。对于孩子来说每一次都是“断乳式”的考验,他们好不容易结交的玩伴又失去了,到新环境里,短时间内很难融进别人的朋友圈。
(三)渴望交往,无方法
好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他们都希望和自己一般大的同学交往、玩耍。为此,我对本校共1024名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有同伴与自己一起玩耍,具体调查结果如下表。
这种“玩伴危机”现象,将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三、消解“小尾巴”现象的策略
(一)要鼓励孩子交友
交友是孩子走向社会的必修课,家长和老师要有为,为孩子出谋划策。老师和家长要多为孩子们创造交友的机会,对于交友给予适当的指导、引路。
老师应该避免以成人观念帮孩子选择朋友
一般来说,孩子的思想比较单纯,容易感情用事,有时为了朋友意气,而不顾社会道德规范,做出越轨行为,乃至违法犯罪。加之他们精力充沛,好奇心强又缺乏自制力,所以,常会在交往的时间和程度上把握不好分寸,影响正常的学习,家长和老师要给予指导。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每一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活泼开朗、自信大方,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做到。有的孩子会比较内向,和同学一起玩的时候比较孤僻,在学校也不敢举手回答问题,稍有不顺就大哭。对于这些学生,老师要多鼓励,要给孩子尝试的机会。
根据孩子的性情,老师可以适当地让孩子“抛头露面",多与其他人特别是陌生人打交道,经常参加集体活动。帮助学生克服胆小的心理,增加交往的勇气。勇气是在反复实践锻炼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每个学生的内心都很期待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当孩子自我表现,展示自我时,自信心会大大增强。
俗话说,艺高人胆大。教给有玩伴危机的学生一些展示自我的技能,对化解学生交往障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黄琦不肯和同学交流,我在课间把她带到办公室,给她“开小灶”。教给她数学魔术“读心术”,利用班队课请她表演,结果她是一演成名。下课后,同学都围着她,要她教数学魔术。小琦真的像魔术师一样自信和从容了。
(三)当学生交往的榜样
“喊破嗓子不如做个样子”。对于见人不主动打招呼的孩子,家长与老师要及时关爱和配合,做孩子的好榜样。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同学、邻家的哥哥姐姐、儿童故事中的人物,只要身边有一个让他们能够模仿的榜样,他们也会“近朱者赤",性格慢慢地就开朗了。因此,教师要给学生结对子,找一个大一点、更加懂事的孩子,带着他们一起玩,这样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就会互相感染。
让孩子学习他的偶像,比如学习熊大、熊二兄弟俩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老师可以从孩子的喜好出发,把孩子喜欢的动画片中的人物个性提取出来,让孩子学习模仿,这样孩子可能克服玩伴危机。
“玩伴危机的消解是整个生命的流露”,是人格力量的体现,教师不仅是用技巧、语言、耳朵、眼睛在疏导学生交往方面的障碍,还要利用人格力量与自身素质去感染和影响学生。相信每个孩子的成长路上都能开出灿烂的友谊之花。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久和小学、连云港市宋跳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