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皓词
【摘 要】数字中间片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源视频进行数字化从而来对拍摄的电影素材进行影调、色彩调整、合成、特效等后期处理的一系列过程。它是处于拍摄和出片之间的过程,所以叫数字中间片。近些年来,随着数字中间片技术的迅猛发展,达芬奇调色技术也被广泛应用。这一技术被带入大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当中,为大学生创作影片和创新创业带来了便利与机遇。
【关键词】数字中间片;达芬奇调色;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2-0164-01
数字中间片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对于电影工业的影响巨大,引起了传统电影制作领域的革命性变化。目前国外对于数字中间片技术在影视作品制作中的应用已经十分娴熟。反观国内,一部纯数字电影《流浪地球》,刷爆了国人的眼球。在后期制作中大量使用“数字中间片”技术,基于达芬奇调色以及HUDINI特效对剧情的完善和画面的张力都有着极大的提升。
一、数字中间片与达芬奇调色产生的艺术火花
应当说,数字中间片的应用,使高校提升了影视作品的质量,达芬奇调色在数字中间片的应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在吴京导演的《战狼》系列中,在后期剪辑过程中基于达芬奇调色在数字中间片的应用,让影片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效果,场面十分震撼。类似这样的例子,在现如今影视作品的应用中不胜枚举。如导演卡梅隆的大作《阿凡达》、《大白鲨》等。在这些影片的后期制作中,都大量使用了数字中间片技术。因此数字中间片的创作与达芬奇调色的完美结合,对于提升影视作品质量以及高校教学中学生作品的影像质量,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二、达芬奇调色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长春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针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开设了《纪录片创作》这一实践操作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前期动手实践拍摄的能力与后期影视调色提升作品质量的能力。在这一课程中,主要要求学生应用达芬奇调色系统。在实验室开放和职业技能模块的教学过程中,形成比较完整的作品,并以此过程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学生作品的拍摄,在后期剪辑制作过程中增加达芬奇调色环节,基于达芬奇调色让学生们充分了解数字中间片技术所起到的作用。能够在理论课程讲解后实践操作中增加动手能力。调色后的影片质量、质感、层次感更强,对于气氛的烘托、情节的叙述以及画面的张力具有明显的提升。
通过“数字中间片”对学生作品带来的巨大质量提升,从而能够将这样的技术贯穿到实验室的整个教学体系以及专业配套教学环节中,让实验室更好地为专业课教学服务,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能够让实验室成为一个辅助,相互支撑,成为彼此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达芬奇系统软件的学习方案及教学模块已成为广播电视编导同学实践课程中的重要环节。
三、达芬奇调色技术对大学生创新就业的影响
基于数字中间片技术对提升作品质量的应用,达芬奇系统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应运而生。达芬奇系统被称为业界最具权威的调色标准,它可以使色彩更加鲜艳,层次感更加鲜明,表达作品的方式更加突出,能够全面提升影视作品的质量。达芬奇系统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调色。调色后的影片色彩极具质感。在调音界面中,我们可以对音频进行制作和处理。在特效界面中,可以对影视后期进行特效制作。在涉及的板块中,我们经常使用的是调色界面、剪辑界面。
调色可以从形式上更好地配合影片内容的表达,在影视后期里,调色更为重要,一部影片的表达语言,由画面、音效、同期音与配音等基本构成。其中,画面自然是最重要的基本要素,画面的表达方式不一样,对影片内容会起到非常大的改变。要想把影片内容表现得饱满、到位,那么画面的影调、构图、曝光、视角等细节都要精细安排,才能统一形成完美的、适合主题的表现力。达芬奇调色作为迄今最先进的调色工具和专业多轨道剪辑功能合而为一,可完成剪辑、调色、后期及交付等工作。达芬奇调色有着可扩展的特性,并具備分辨率无关性,因此无论在现场、狭小的工作室,还是大型好莱坞制作流程都能适用。长春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现已建成达芬奇实验室一个,可以为学生提供影视调色的学习与训练。基于本学期在职业技能模块中对于达芬奇调色学习使用的要求,设置了达芬奇调色的具体课程内容。通过课程内容的设置,能够基本解决影片色彩偏差过大、曝光不足,以及前期拍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学校可以通过大创项目、校企合作的方式为学生在数字中间片的学习成果进行创新创业能力的转化,提升学生就业率,增加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的毕业作品更加具有竞争性,让学生真正地学以致用。
四、结语
数字中间片技术基于达芬奇调色系统的应用,调色后的作品质量势必较之以前会有质的提升和飞跃。究竟这些作品将去向哪里,是消化在每年的毕业生毕业档案中,还是会让这些作品搭上梦想的翅膀,彻底成为学生们就业的“武器”,这将是本课题最重要的意义之一。因此本课题也将通过深入探讨和实践,对已经创作出的作品进行转化。
参考文献:
[1]杰克·詹姆斯.数字中间片[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
[2]张宁.数字调色艺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