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洁
教学片段一:
师:上课之前,高老师请小朋友们欣赏一首关于草原的歌曲。小朋友们,用心听,注意欣赏草原美景。播放音乐:腾格尔的《天堂》(天堂 剪接 第二部分),同时播放草原风光图片。
师:听了这首关于草原的歌曲,欣赏了大草原美丽的风光,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大草原怎么样?
生1:很大。
生2:很绿。
生3:无边无际。
师:你们用心中的词来赞美草原。在我国古代流传着一首赞美草原的诗,这节课,高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学习这首诗,这首诗的题目叫——?出示板贴:敕勒歌(田字格注音)
欣赏完了歌曲和图片,学生对草原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关于草原,一定有许多想要说的话,这时候,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对草原的大概印象,为下面理解诗意做铺垫。
教学片段二:
师:辽阔的大草原上,遍地都是牛羊。牛啊羊啊长得多么壮多么肥呀。孩子们,如果你们就是这草原上的这牛、这羊,老师要来采访采访你。
采访1:我要采访你这头健壮的小牛啊,你能告诉我,你怎么长得这么壮呢?
生:这儿的草茂盛,每天都吃得饱饱的。
师:吃得饱,长得壮。
采访2:我要采访你这只肥肥的小羊啊,你怎么能长得这么肥呀?
预设:我每天都吃得饱饱的。
师:你能告诉我这些草吃在嘴里什么味道呀?
生:香香的、甜甜的。
(生:空气新鲜。师:环境美,所以你长得壮。)
(生:天天运动。师:草原成了你的运动场啦。)
采访3:我还要采访一头健壮的小牛,你怎么能长得这么壮呀?不能再说草啦,换一个理由。
生:……
师:这草原的天蓝蓝的,原野一望无际,看到这样的美景,你心情怎样?
生:心情好。
师:心情好,你就长得壮是吧。
师:感情朗读。小朋友们,就把我们感受到的送进声音里,美美地读读这一句。
课件变色: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女生读;男生读。
分析与反思
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腹有诗书气自华。”畅游在诗歌的世界里还能提升人的气质。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无言之美》一文中这样表达他对诗歌的认识:“就文学说,诗词比散文的弹性大;换句话说,诗词比散文所含的无言之美更丰富。散文是尽量流露的,愈发挥尽致,愈见其妙。诗词是要含蓄、暗示,若即若离,才能引人入胜。现在一般研究文学的人偏重散文——尤其是小说,对于诗词很疏忽。这件事实可以证明一般人文学欣赏力很薄弱。现在如果要提高文学,必先提高文学欣赏力,必先在诗词方面特别下功夫,把鉴赏无言之美的能力养得很敏捷。因此我很希望文学创作者在诗词方面多努力,而学校国文课程中诗歌应该占一个重要的位置。”
基于核心素养,如何带领学生感知古诗的意境呢?
一、激趣引入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授新课开始,用歌曲导入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古诗中的草原,产生好奇: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草原?从而进一步探索去解开心中的疑惑。
二、借图知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一学段(1-2)年级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提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教学古诗可以联系书本上的图片,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执教《敕勒歌》这课时,做了初步的尝试: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在敕勒川大草原上还能看到哪些美景呢?请小朋友自己再读读这首诗,一边读一边找。小朋友自由交流。
师:你看到了什么?请你说。(生:房子。师纠正:敕勒族人住的房子,叫穹庐。)
师:你看到了什么?继续说。
预设生:我看到了牛羊。 师:牛羊遍地。
师:你看到了什么?你再说。
预设生:我看到了很多很多草。 师:草特别茂盛。
师:你还想说,请你。
预设生:我看到了风吹草低见牛羊。 师:不仅草儿茂盛,牛羊也很多。
(预设生:我看到了天似穹庐。
预设生:我看到了天苍苍。
预设生:我看到了野茫茫。)
出示图片,学生能联系古诗和图片的内容,说出自己从图片上看到了什么,初步理解古诗的大意。
三、寓情于读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张庆老师说:閱读古诗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头脑里浮现出生动可感的画面来。首先要给学生一个诵读的情境,让他们揣摩心情,再去指导诵读。
师:小朋友们,如果你是草原上的牧民,看到眼前的这一切(手指课件),会是怎样的心情?
生:我会很高兴。师:你就高兴地读读这首诗。
师:草原多么辽阔,牛羊多么肥壮,家乡多么美丽。敕勒族人多自豪呀!他们要用诗歌表达自己的自豪。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着草原的美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明确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学生通过有感情的诵读,把自己领会到的情感放到朗读中去,对文章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寓情于读,更有助于感知古诗的意境。
四、想象意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本课的执教中也有所体现。设身处地地让学生感受成为牛、羊生长在大草原里的这种心境,启发学生换位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
基于核心素养,学生应该具备基本的知识和能力,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激趣引入”“借图理意”“寓情于读”“想象意境”的环节,诵读始终贯穿全诗的教学,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融入感情地去读,由读到悟,从浅入深地感知课文的意境。学生能在乐学、趣学、会学中逐步成长,让古诗教学“润物细无声”。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