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卫斌
摘 要:按照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规划当中所涉及到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形式,从核定生态需水的目标、落实生态需水的保障角度来看,拓展河湖生态流量的调查工作,同时对目前的水利水电工程开展绿色生态改造、构建闸坝联合的调度体系以及构建水利水电工程下泄的生态流量监测预警体系等非常重要,这也是推动绿色水利水电工程规划建设的关键环节。对此,本文围绕着绿色水利水电工程规划建设需求,简要分析生态流量保障措施,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理论性帮助。
关键词:绿色水利水电工程;规划建设;生态流量;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TV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9)22-0013-02
0 引言
近些年随着我国水资源开发程度的不断深入,水资源紧缺问题越发严重,北方地区的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相当普遍,因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导致河道内生态水量的问题越发明显,再加上部分地区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期间对于生态保护的意识不足,导致河流断流、水生态退化等问题相对普遍,这也必然会成为水资源保护和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阻碍。对此,探讨绿色水利水电工程规划建设中的生态流量保障措施具备显著实践性价值。
1 生态流量保障现状
近些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水利部门、环境保护部门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多个部门都根据“生态优先”的基础理念,高度关注河湖生态的流量管理工作。在相关法律条款方面,对于生态流量要求也比较明确。从我国目前关于谁污染的防治法律方面,国务院对于相关部门、县级以上地区的人民政府开发、利用、调用以及调度水资源的同时,应当高度重视流量的调控以及水位的调整,保障水体的自然净化功能[1]。在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方面,应当明确相关要求,同时明确生态流量相关工作,在黄河等流域试点方面,应用分期分批的方式明确生态流量,合并作为流域的水量调度参考指标。整体来看,关于生态流量保障的问题主要在于三个方面:(1)水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北方地区的水资源占比仅为全国19%,按照第二次全国水资源开发利用调查结果来看,北方地区中约有10%的河流存在断流的问题,海河、辽河以及西北等多个河区存在断流严重的问题,大多数的河流生态流量保障程度都从干流到支流显著减少的问题,部分的小河流水库、水电站已经无法满足河流最小生态流量的需求,开发利用率超标。在我国水资源短缺以及生态系统退化的环境之下,确保生态流量已经显得非常重要,水量分配会涉及到不同利益方,此时最为突出的问题便是水矛盾突出的地区,保障工作很难实现[2];(2)生态流量措施不足。水利水电属于设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设施,水利水电工程属于巨大的系统性工程,区域的水量分配、生态环境影响等问题,再加上历史局限性的影响,导致目前工程建设存在明显的重利益而轻保护的现象,对于生态流量的保障措施研究内容比较少,部分的水库工程设计对于下游生态影响突出,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从而阻碍流量保障工作。
2 生态流量保障措施
2.1 强化绿色小水电发展水平
根据水利部门关于绿色小水电发展的相关要求,针对全国的小水电发展应当突出落实推出、改造、限制以及调整等基础性措施,同时需要持续性完善小水电的退出性的管理工作,针对生态影响相对较大或者是无法实现有效改造的小水电项目,应当及时关停或者是退出[3]。推荐小水电的生态改造工作,限制季节性的运行和调整运行方式,强化绿色小水电的建设工作,构建一批绿色小水电的示范性电站,同时确保下游的生态流量建设工作。严格控制新建和单一性发电为目标的长距离引水式水电站,新建与扩建的小水电应当严格根据绿色小水电的标准进行建设。在实行改造、限制前后差异电价方面可以促使企业泄放生态流量从而得到补偿,并对主动退出的电站提供相应的补偿,从而调动小水电企业可以更好的发展。
2.2 构建下泄生态流量监测预警机制
及时构建和完善河流生态水量需求相关的监测站的网络体系,同时强化水利水电工程在下泄流量方面的断面监测工作,持续完善水电监测的相关网络体系,构建全国统一性的江流生态监测平台,同时开展下泄水量、水生物、睡眠面积监测等相关工作,尤其是强化平枯水流量的监测管理工作,持续提升小流量监测精度,积极研究和明确生态水量预警分级指标体系,同时做好生态水量预警对外发布的相关流程标准,构建完善的预测、预警结合的发布性机制。同时根据预警机制做好依法管控与执法监管相关工作水平。借助持续优化执法监管网络的途径,突出落实跨省重要河流断面生态流量清单的管理工作,强化流量管理的相关机构水平,同时做好水利工程下泄生态流量的监测监督管理工作,突出落实归属地的监管职责任务。构建完善的联合执法管理机制,强化流域、区域、区域之间以及水利、环保、农业、公安、航道、海事等多个部门之间的联合执法,突出建设河流生态建设的管理机制以及快速响应机制,强化现场监督执法力度,完善下泄生态流量的常规巡查管理机制,构建专项整治与随机性抽查结合性管理模式,杜绝违法违规行为现象。
2.3 突出绿色理念,改善规划建设
目前对于水资源配置和管理工作的要求相对较高,在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方面的理念已经比较成熟,其主要是将河流生态保护的目标所需要的生态需水归纳到江河流域的资源配置与水利水电工程规划建设等工作中。同时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规划期间,需要做好对于生态环境不利因素的充分考虑,并将生态需水的保障工作纳入到水资源的安全保障体系当中,努力发挥突出水利工程的积极建设工作水平,积极消除各方面的负面消极影响因素。针对新建的水库、水电站以及引水闸坝等拦河项目,必須严格落实流域综合规划和项目环境影响评估管理工作,同时做好报告书的批复要求,将生态流量的泄放设施、监控设备以及投资等内容纳入到项目计划当中,并和主体工程同时进行设计、施工和投产应用,针对实施改建、扩建的各种建筑物,复核的生态流量保障工作要求必须严格落实,同时在改建、扩建方案方面需要做好生态流量泄放、监控设施设备的建设等工作。
2.4 改善河道水质水平
在生态修复理念方面首要任务便是做好流域的水质治理工作,尽可能改善流域的整体生态环境,同时构建一个相对平衡和自然的生态系统。应用生态修复理念强化人们对于小流域的河道水资源维护、改善意识,强化人们日常生活和河道水质之间的关联,在维护原本生态环境基础上做好水资源的治理工作。在具体措施方面涉及到以下几点:(1)做好污染底泥的改善,并為后期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基础[4];(2)配置相应的生态系统,例如应用改良的四季常绿草坪、冬季水下森林等促使水下生态系统得到改善;(3)应用食藻虫的引入实现生态修复的目的,应用食藻虫实现对水体当中藻类、有机悬浮物等物质的清理,及时提升水体的透明程度并改善水下的光照水平,促使深水植物以及相应生态系统可以得到修复;(4)强化水生动物群落的建设。这一建设工作涉及到鱼类和底栖动物、虾类、滤食性动物等,同时采用延长食物链的方式实现生态系统的平衡,促使水体自我净化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强化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性;(5)景观系统的建设期间需要高度重视浮叶植物和挺水植物的应用,借助这一些植物实现景观系统的改善以及水体的增氧曝气效果提高,促使水体景观得到改善的同时实现水体水质的优化。在上述治理工作落实的同时需要做好整个生态系统的动态性监测,及时掌握水质和生物群落的具体生长和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并优化具体控制措施,从而保障综合治理目的的实现。
2.5 构建多样化生态,维护生态流量
生态修复理念在具体应用期间可以充分应用生物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借助生物之间的平衡关系促使流域之间的河道形成一个多样化的生物群落,从而实现流域河道治理工作的改善。在多样化生物群落的应用方面突出适应生存和生长的水生植物,同时应用相互之间的生态系统关系,促使流域的河道水资源可以自动的净化,从而构建一个合理、科学以及平衡的生物平衡体系[5]。在水生动物的选择以及配置设计方面,原则主要在于以下几点:(1)鱼类。按照生态链的完善以及景观效果的优化作为基础原则,同时充分考虑项目的水体水景观需求做好环境、生态以及景观效果的兼并,一般情况下比较常用的有黑鱼与鳜鱼;(2)底栖动物。底栖动物主要是以滤食性的螺类为主,其主要作用在于实现过滤以及沉淀的效果,可以实现对不能有机质、腐败的水生植物残体的清理,显著减少有机质的含量,并适当提升营养物质的释放量。对于部分大型的螺类在释放后还能够实现天然絮凝剂的应用,有效的控制水体当中的营养盐。比较常用的底栖动物主要涉及到河蚌、萝卜螺以及环棱螺;(3)虾类。对于水体当中的水生植物以及沿岸的落叶等可以借助虾类实现清理,同时对于水生动物的粪便以及尸体等都可以借助虾类的投放将其清理掉,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4)投放的方式。在具体投放过程中,需要做好水生物的合理选择,投放的面积一般在水体表面的10%左右,动物的选择需要充分尊重季节性特征,水生的螺类、昆虫以及贝类一般控制在50到100个/m2,杂食性的虾类以及小型的蟹类一般控制在5到30个/m2左右。
3 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规划建设期间应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基础理念,并保持正确的江河湖泊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关系的优化,确保生态流量的建设与保障工作水平,坚持以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为基础的刚性约束工作,并以水定需,以量水而行的开发工作为核心,严格控制水利开发强度,同时根据河流的实际生态情况做好流量的修补优化,突出落实主要控制断面与生态流量监管等工作需求,提升自我修复水平,为我国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并行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龙凡,梅亚东.金沙江下游溪洛渡-向家坝梯级生态调度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7,14(3):611-612.
[2] 梅超,尹明万,李蒙.考虑不同生态流量约束的黔中水库群优化调度[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7,23(5):233-234.
[3] 任康,刘登峰,黄强,etal.基于随机径流历时曲线的水库生态调度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17,14(11):34-43.
[4] 杨泽凡,胡鹏,赵勇,etal.新区建设背景下白洋淀及入淀河流生态需水评价和保障措施研究[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18,6(06):45-52.
[5] 王鸿翔,李萌萌,查胡飞,etal.基于生态水文学法长江荆江三口生态流量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9,437(03):68-70+77.